吳文鳳
帕金森病的研究現狀
吳文鳳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行性運動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反射障礙。筆者通過查閱近年來相關文獻,對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及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帕金森病;進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行性運動障礙性疾病,臨床以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反射障礙為主。4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超過0.1%[1]。而在國內,調查發現近年來,國內6個城市63195人口的資料確定帕金森病患病率為57/10萬[2],患病人數逐年增多,逐步與歐美國家相近。PD不僅發病率高,發病2~8a后多出現不同程度的致殘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P D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其癥狀源于制造多巴胺(dopmine,DA)的大腦細胞等神經細胞的退化。目前認為本病的發生與環境、遺傳易感性、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缺陷、蛋白錯誤折疊和聚集、膠質細胞增生和炎癥反應等有一定關系,其病理改變主要在黑質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經元嚴重缺乏,并伴隨含嗜酸性包涵體(lewy body)出現,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降低,導致運動功能紊亂[3]。
2.1 DA受體激動劑 在PD的治療中,DA受體激動劑被廣泛單獨使用或者是作為輔助藥物使用來減輕應用左旋多巴所產生的運動波動和運動障礙,其臨床療效雖不及左旋多巴,但它具有神經保護的作用。早期使用DA受體激動劑,可以減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劉凌等[4]的研究發現,采用普拉克索激動D2受體,可以緩解PD運動癥狀,降低左旋多巴的用量,改善早晚期PD患者震顫和患者的抑郁癥狀。DA受體激動藥均需從小劑量開始用藥,漸增至療效滿意,同時無不良反應為宜,但也有學者建議,將DA受體激動藥提升到最大耐受量,以獲取最大益處[5]。
2.2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司來吉蘭是選擇性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它能阻止兒茶酚胺的降解,延長外源性和內源性多巴胺的作用時間,并增加左旋多巴的療效。大量實驗證明它還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減少氧自由基的產生,能夠選擇性和不可逆地抑制降解為高香草酸,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改善[6]。趙武偉等[7]對早期PD患者分為安慰劑組和司來吉蘭治療組,按照逐漸增量的原則,分別給予安慰劑和司來吉蘭治療,結果治療組沒有加重紋狀體DA能神經元凋亡,且治療組UPDRS總評分優于安慰劑組(P<0.05)。本品可單用治療早期帕金森病,或與左旋多巴合用治療帕金森病。早期未經治療的PD患者用本品后,可推遲使用左旋多巴治療時間8~12個月。
2.3 谷氨酸拮抗劑(NMDA) 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富含谷氨酸受體,其被激活后可導致Ca2+超載,進而導致細胞死亡,而被阻斷則結果相反。金剛烷胺作為NMDA受體非競爭性拮抗劑,能減少運動障礙,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對PD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8],但其缺點表現為療效短,容易出現耐受現象。
2.4 中醫藥治療 中醫將本病歸于“顫震”范疇,認為其發病與腦和肝、脾、腎等臟器有關。楊明會等[9]觀察補腎活血顆粒對PD患者腦內DA水平的影響,以3個月為治療觀察期,療程結束后帶藥隨訪6個月觀察,采用腦電超慢漲落圖(EFG)觀察PD患者DA水平在入組時、3月后、6月后、9月后的變化。結果對照組DA值在治療9個月中逐漸下降,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無論在治療觀察期還是隨訪觀察期中,DA數值都呈上升趨勢,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補腎活血顆粒通過升高PD患者腦內DA水平發揮治療作用。鮑曉東[10]以自擬平帕湯(雷公藤、刺五加、銀杏葉、羅布麻、山梗菜、絞股藍、蟬蛻)治療PD86例PD患者,其總有效率達88.33%,李學新等[11]采用息風定顫湯(龜板、制首烏、天麻、僵蠶、石菖蒲、川芎、白芍等)聯用美多巴治療,對照組只使用美多巴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2.59%,對照組總有效率70.37%,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高壓氧治療 基于藥物治療仍是目前治療PD的主要方法。但藥物治療均需長期服用,且目前公認療效較好的左旋多巴仍有患者治療后根本無效,長期服藥有明顯副作用。高壓氧可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血氧分壓及彌散能力,改善患者腦血管功能狀態,藥物與高壓氧并用治療可以更好發揮藥物的生物活性,且高壓氧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已于近年來被證實[12],它可增強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對6-羥基多巴胺的耐受能力,促進其神經功能恢復。此外,高壓氧也可改善膽堿能系統功能,促進學習記憶的提高。曹學兵等[13]通過研究高壓氧對PD大鼠多巴胺神經元的研究,證明高壓氧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機體抗自由基損傷功能,有保護腦黑質區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陳一飛等[14]應用高壓氧綜合臨床藥物對53例PD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并與57例單純藥物治療進行對照,結果高壓氧治療組與單純藥物治療組比較,有高度顯著性差異有(P<0.01)。
2.6 干細胞移植 干細胞由于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體內移植易于存活,成為細胞移植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或修復損傷神經組織的理想選擇,目前的可供移植的干細胞來源較多,包括胚胎干細胞誘導分化或提取神經干細胞或利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15]。2006年在美國開始進行首例利用胚胎干細胞(ESC)進行的人類臨床實驗[16]。在國內,2003年田增民等報道50例用人胚胎的前腦細胞在體外穩定擴增,并向多巴胺神經元轉化,通過立體定向手術將其植入PD患者的紋狀體,手術后隨訪8~30個月,其有效率為92%,未見明顯的免疫排斥反應[17]。Riaz等[18]在綜述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作用和意義的基礎上,提出如可獲得相當數量、能夠長期存活的具有自我復制,以及多分化潛能的神經干細胞,將可以應用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但是對于采用干細胞移植治療PD目前主要集中在實驗階段,尚不能在臨床中運用,且本技術還存在著倫理學、來源缺乏等問題以及選擇合適的移植方案以保證臨床收益最大[19]。
綜上所述,PD治療雖取得一定進展,但這些藥物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且目前對本病的發病機制仍在不斷探索中,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新藥的研發,人類對本病的治療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1]Siderowf A,Stern M.Update on Parkinson disease[J].Ann Inter n Med,2003,138(8):651.
[2]孫怡,楊任民.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511.
[3]Hardy J,Langston JW.How many pathways are there to nigral death[J]Ann Neurol,2004,56:316-318.
[4]劉凌,李娟.關于普拉克索治療晚期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6):59-60.
[5]Schwarz J.Rationale for dopamine agonist use as mono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J].Curr Opin Neurol,2003,16(1):S27-33.
[6]劉道寬,蔣雨平,江澄川,等.錐體外系疾病[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97.
[7]趙武偉,何曉軍,張致峰.等.司來吉蘭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9):190-192.
[8]Moresco RM,Volonte MA,Messa C,et a1.New perspectives on neuroehemieal effects of arnantadine in the brain of parkinsonian patients:a PET-[(11)]C raclopride study[J].J NeuralTransm,2002,1O9(10):1265-1274.
[9]楊明會,李敏,竇永起,等.補腎活血顆粒對帕金森病患者腦內多巴胺水平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1,52(4):299-302.
[10]鮑曉東.平帕湯治療帕金森病86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7,增刊:357-359.
[11]李學新.熄風定顫湯聯用美多巴治療帕金森病27例[J].中醫研究,2008,22(12):32-33.
[12]Eric P,Kindw all,Harr y T.whelan.實用高壓氧醫學[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4: 39-44.
[13]曹學兵,林素芳,劉昌勤,等.高壓氧對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經元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0):577-580.
[14]陳一飛,徐維.帕金森病的高壓氧治療[J].現代康復,2000,4(3): 342.
[15]田野,干細胞技術帶來“福音”[J].當代醫學,2004,10(3):62-63.
[16]Groebner M,David R,Franz WM.Embryonic stem cells.Future perspectives[J].Internist(Bed),2006,47(5):502,504-508.
[17]田增民,劉爽,李士月,等.人神經干細胞臨床移植治療帕金森病[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3,24(9):957-959.
[18]Riaz SS,Bradford HF.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urotransmitter phenotype of developing neurons of the CNS:applications in cell replacement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J]. ProgNeurobiol 2005,76(4):257-278.
[19]李海斌,石炳毅.帕金森病的干細胞治療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J].2009,13(1):173-1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15
610000 成都軍區總醫院干部病區 (吳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