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艷 王東女
文昌鎮已婚婦女生殖道疾病檢查結果分析
方紅艷 王東女
目的 了解文昌鎮農村已婚婦女生殖健康的現狀。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站對887名已婚婦女進行常規生殖健康體檢。結果 患病累計總數為717例,占80.83%。其中生殖道感染者549例,占總檢人數的61.89%:子宮肌瘤109例,占12.29%:卵巢腫瘤45例,占5.07%:其他14例,占1.58%。其中生殖道感染患者中,高中以上文化112例(15.62%);初中文化151例(21.06%);小學文化365例(50.91%):文盲89例(12.41%)。結論 針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對患病婦女進行及時治療和轉診及跟蹤隨訪,從而減少本鎮婦女生殖道疾病的發生,實現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目標。
已婚婦女;生殖道疾病檢查;結果分析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俗稱婦科病,它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擔。而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中生殖道炎癥是婦科常見病,感染可發生于外生殖道如外陰炎、陰道炎及宮頸炎,也可侵襲內生殖道,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1]。若在急性期未得到徹底治愈,可轉為慢性。近年來,隨著生殖道病毒感染及性傳播疾病的增加,生殖系統炎癥更加復雜。而生殖系統腫瘤也隨著醫療設備的改善,檢出率大大的提高,本文就結合本站婦女生殖道疾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
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縣計生技術指導站提供技術指導協作期間,自愿來浙江省淳安縣文昌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參加生殖健康檢查的已婚婦女887人,經陰道彩色B超、陰道分泌物檢查和婦科檢查、宮頸刮片脫落細胞檢查共四項篩查。
經檢查887名已婚婦女中,患病婦女總數為717例,占80.83%。患病年齡在22~74歲,其中22~39歲有344例,占47.98%,40~49歲有229例,占31.94%,50~59歲有112例,占15.62%,60歲以上有32例,占4.46%。其中患有生殖道感染病例有549例,占總檢查人數的61.89%。分別為陰道炎274例(49.91%)、宮頸炎234例(42.62%)、附件炎及附件區炎性包塊41例(7.47%)。其中患子宮肌瘤109例(12.29%),卵巢囊腫45例(5.07%)。其他14例(1.58%),其中尖銳濕疣2例,子宮腺肌癥5例,多囊卵巢1例,畸形子宮3例,子宮頸癌1例(經上級醫院手術病檢證實),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中,高中以上文化112例(15.62%),初中文化151例(21.06%),小學文化365例(50.91%),文盲89例(12.41%)。
至2009年底,本組病例已行治療(本站及上級醫院)358例,占患病總例數49.93%。其中滴蟲、霉菌和細菌性陰道炎共治愈95例,治愈標準為每次月經后復查白帶,連續3次檢查陰性。96例陰道炎患者用藥一療程自覺好轉未繼續就診,無效3例,失訪71例。轉診96例,其中子宮頸癌1例,尖銳濕疣2例,多囊卵巢1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例,子宮肌瘤6例, 附件炎12例,卵巢囊腫8例,宮頸糜爛53例,其他陰道炎(包括本站治療無效3例)13例。拒絕治療108例,占15.06%。子宮肌瘤及附件囊腫定期隨訪觀察121例。
本檢查結果顯示:婦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居本組婦女病發生率首位,與廖秦平等報告一致[2]。本組以陰道炎發病率最高,病原體主要為滴蟲、霉菌和細菌性陰道炎為主,共249例(90.88%),其他病原體感染25例(9.12%)。近年來,女性生殖道感染發病率呈增加趨勢,由于病源多樣化及感染疾病譜變化,不僅有細菌、真菌、原蟲,還有支原體、衣原體和病毒、梅毒螺旋體等感染[3]。筆者認為作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部門要充分利用一年兩次下村進行查環、查孕、查病的同時,對育齡婦女進行面對面培訓,普及經期、性生活等生殖衛生保健知識,防止上行感染,確保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并且需加強男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有效促進避孕套的使用,從而達到預防性傳播性疾病、艾滋病的目的[4]。積極開展電視、發放宣傳手冊、創建村級生育文化園等多種多樣的宣教形式,讓婚育人群認識和了解生殖道感染對身體的危害,真正掌握預防生殖道感染的科學方法,自覺改變生活中的陋習和杜絕婚外性生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一旦發病,應積極、有效、正規地進行治療。
本組婦女生殖道感染中宮頸炎癥234例占42.62%,其中宮頸糜爛輕、中、重度分別為91例、76例、48例,宮頸息肉19例,其他三種宮頸炎癥類型:宮頸肥大、宮頸管粘膜炎癥、納氏囊腫因判別標準難以統一,暫未納入統計。宮頸糜爛隨年齡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但早期宮頸癌癥狀和體征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通過多渠道廣泛宣傳,建議已婚婦女每年行婦科檢查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一至兩次。經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病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長期持續感染有關。HPV被確認為子宮頸癌發生的必備條件[5]。因此,建議對高危人群進行HPV的檢測及宮頸細胞學、陰道鏡、組織學三階梯規范化診治,能夠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根據尸檢資料,35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6],大多數子宮肌瘤無癥狀,僅僅在常規檢查或產前診斷時通過B超檢查而發現[7]。本組檢查子宮肌瘤109例,占12.29%,附件包塊的有41例,占7.47%,位居婦女病發生率第3、4位,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合并子宮肌瘤的圍絕經期婦女,可因肌瘤影響致月經量明顯增多,可繼發失血性貧血,甚至需行手術治療,因而對婦女的健康有著嚴重的危害。特別是卵巢腫瘤因發生的部位較深,患者多無明顯自覺癥狀,出現癥狀時多為晚期,因此,關愛婦女健康,大力推進生殖健康普查服務,及早發現疾病,開展規范化的診治,并進行嚴密的觀察隨訪,是我們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部門在宣傳教育和在今后結合“三查”中的一項長期而重要工作。
本組婦女生殖道感染患病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顯示,初高中文化263例,(36.68%),小學文化365例,(50.91%),文盲89例,(12.41%)。筆者認為,文化教育對生殖健康的影響非常重要。文化教育不僅能提高知識水平、改變思想觀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從而直接促進生殖健康,并且通常個人受教育水平與發展前途、經濟收入、社會地位等密切相關,均可影響生殖健康。文化程度高的婦女相對患病率低,與她們接受生殖保健方面的知識較多且廣泛,并能及時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有關。而文化程度低的婦女因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即使有病,受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縛,農村婦女談“性”色變,認為那是不光彩、不干凈的事,誰患了這方面的病,就會被人恥笑和懷疑,怕就醫,不敢咨詢。因此,要實現生殖健康目標需要格外重視宣傳教育這一環節,尤其是女性宣傳教育[8]。
婦女生殖道疾病檢出及治愈率高低,筆者認為與社會和經濟條件、婦女地位的高低、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及社會習俗等有關。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相對不足,醫療設施簡陋、醫療技術水平欠缺,不能進行充分診斷、治療和追蹤隨訪,以及農村婦女衛生保健知識的欠缺等致生殖道疾病檢出及治愈率均較低。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投入,徹底改善衛生環境、更新醫療設備,引進優秀人才,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建設[9],并加強對計劃生育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訓基層高素質計劃生育服務技術人員,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都必需嚴格按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和《手術操作條例》開展手術。嚴格掌握手術指征,避免術前、術中、術后的生殖道感染。努力改變農村已婚婦女生殖道疾病“患病率高、就診率低、治療率低”的現狀,真正保障婦女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目標。
[1]王澤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176.
[2]廖秦平,劉朝輝.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國家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教材—婦產科學[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4-9.
[3]郎景和.我國婦產科學的發展與前景[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3.
[4]方可娟,薛麗,韓耀玲.生殖健康教育對提高男性性病患者的性病知識和改善其使用避孕套態度的效果研究[J].生殖醫學雜志,2002,11(2):89-90.
[5]凌斌.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的新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23-25.
[6]樂杰,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95-298.
[7]王世閬,石一復.子宮肌瘤專題討論[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2):709.
[8]高爾生,肖紹博,武俊青,等.避孕節育優質服務與知情選擇:知情選擇人際交流與咨詢技巧[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2,3:16-19.
[9]冷吉平.四川省甘孜藏區農村牧區已婚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普查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15):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116
311705 浙江省淳安縣文昌鎮計劃生育服務站 (方紅艷) 311700 浙江省淳安縣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 (王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