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胸腹聯合傷的急診急救
王偉
目的 總結胸腹聯合傷62例的診治經驗。方法 對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胸腹聯合傷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62例均先做胸腔閉式引流,再行相應手術。結果 本組治愈55例,死亡7例,病死率為11.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結論 胸腹聯合傷需短時間內行手術治療,防治創傷后腹腔間隔室綜合征。
胸腹聯合傷;胸腔閉式引流
胸腹聯合傷是指由于胸腹部遭受鈍性暴力或胸腹部穿透傷,導致胸腔及腹腔臟器損傷,同時伴有膈肌損傷的一種特殊類型損傷。胸腹聯合傷在國外多稱之為創傷性膈肌破裂,總發生率占多發外傷的3%~5%,占鈍性閉合性損傷的0.8%~5.8%,多數文獻報道病死率在17%~25%[1]。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胸腹聯合傷62例,現報道如下。
本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36.6歲。致傷原因為車禍、斗毆、火器傷、工傷等。其中開放性損傷50例(80.6%),閉合性損傷12例(19.4%)。62例均有血氣胸,雙側血氣胸2例,多發性肋骨骨折18例,縱隔血腫11例,心肌挫刺傷4例,左側膈肌破裂27例,右側膈肌破裂35例,裂口長度1~21cm。單個腹腔臟器破裂36例,2個腹腔臟器破裂16例,3個及以上腹腔臟器破裂10例,其中脾破裂最多見為47例,腸破裂29例,肝破裂20例,胃破裂5例。另外合并有顱腦、脊柱、四肢骨盆損傷25例。
全部病例均于傷后12h入院,胸腹部CT檢查22例,X線檢查49例,超聲檢查26例,術前明確診斷48例(77.4%),疑診手術探查證實1l例(17.7%),漏診3例(4.8%),均于2~4d診斷。
入院后糾正休克,同時積極做好手術準備。本組62例均先做胸腔閉式引流,再行相應手術,手術方式包括破裂臟器修補或切除,并修補膈肌裂口等。
本組治愈55例,死亡7例,病死率為11.3%,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3例,中毒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2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1例,死亡患者ISS為21~67分,平均46.3分。術后并發癥包括腹腔膿腫、凝固性血胸、膽胰瘺、肺部嚴重感染等,經再次手術及保守治療均痊愈。
(1)易誤診、漏診。部分胸腹聯合傷患者臨床表現不明顯,且因病情危重,常處于昏迷狀態,易于掩蓋病情,或常因胸部癥狀較重而忽視腹部或者腹部癥狀較重而忽視胸部。因此,對于可疑胸腹聯合傷患者搶救的同時,應予全面體格檢查及有關輔助檢查。(2)病情危重的胸腹聯合傷若處理不當或不及時,易導致患者死亡。胸腹臟器損傷可致呼吸循環功能紊亂、失血性休克及急性胸腹腔感染。(3)膈肌是人體最重要的呼吸肌[2],膈肌損傷后,作為胸腹腔之間的生理屏障被破壞,其對人體的影響遠比對呼吸功能的影響要大。因此,嚴重胸腹聯合傷搶救過程中,必須開放氣道,保證通氣,迅速止血,恢復組織灌流:進行必要的心肺復蘇高級生命支持。
嚴重胸腹聯合傷病情危急,傷勢兇險,正確診斷是救治的前提。以下情況應懷疑胸腹聯合傷:(1)下胸部或背部傷出現腹痛、腹脹、腹膜刺激征者。(2)腹部傷出現呼吸困難、紫紺者。(3)胸背部傷口或胸腔引流管流出消化道內容物者。(4)胸部X線檢查發現腹腔內臟器疝入胸腔者。(5)下胸部、上腹部的銳器傷或槍彈傷者。
救治胸腹聯合傷時,防止ARDS和MODS是至關重要的[3],本組因MODS、ABDS死亡3例。另外,要警惕創傷后腹腔間隔室綜合征(ACS)。胸腹部外傷可直接導致原發性ACS:外科干預后。術后腹腔內或腹膜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繼發的再灌注損傷、組織間隙或腹腔內器官液體聚集、腹膜內紗布填塞,以及腹部手術后在高張力下強行關腹,均可導致繼發性ACS。在處理胸膜臟器傷的同時,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氧療、鎮靜止痛、早期短程大量地應用糖皮質激素:控制內出血、糾正休克后,應限制輸液量(<1500ml/24h),胸部嚴重創傷的患者易發生肺水腫及心力衰竭,因此需輸入一定量的新鮮血,維持紅細胞壓積大于0.25:進行血氣監測,嚴密動態監測各重要臟器:定期用利尿劑、擴張腎血管、保證尿量>1000ml/24h,必要時開腹減壓:充分胸腹腔引流,盡早使用有效抗生素,對空腔臟器傷應用抗厭氧菌感染:使用質子泵抑制劑,保護胃黏膜,預防應激性潰瘍出血。
[1]蔡新民,王健,張春英.胸、腹部刀刺傷40例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6):67-68.
[2]王文龍.胸部創傷60例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75.
[3]陳可.嚴重胸腹聯合傷53例急救[J].西南醫學,2006,(4):28-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24
150040 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