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林 侯慧云
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觀察和分析
趙旭林 侯慧云
目的 探討糖尿病治療中低血糖發生的原因、臨床特點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發生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措施。結果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臨床表現輕重不等,及時診治,預后良好。結論 糖尿病患者治療中低血糖反應的發生臨床表現多樣且不典型,應該加強對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血糖監測。防止低血糖發生。
糖尿病;低血糖反應
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系統疾病,它所導致的各種慢性并發癥使患者過多或過早地致殘,甚至死亡。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廣泛應用,發生低血糖的人數明顯有所增加。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中較常見的危險的并發癥之一。為了積極預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我們對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發生低血糖反應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58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57例,男21例,女37例,年齡13~76歲,平均年齡55.5歲,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病程為2月~30年,58例中有并發癥38例。其中合并冠心病12例。高血壓病10例。腦梗死6例,糖尿病腎病8例,胃腸功能紊亂2例。
1.2 診斷標準 (1)低血糖癥狀;(2)發作時血糖低于2.8mmol/L;(3)供糖后癥狀迅速緩解。
1.3 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心悸、多汗、面色蒼白、手足顫抖、四肢發軟無力、饑餓感、惡心、嘔吐、思維緩慢、語言遲鈍、頭暈、視物不清、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等中樞神經障礙癥狀及交感神經興奮癥狀。
1.4 治療與轉歸 58例患者確診后,輕者立刻給予糖水、糖塊,重者給予靜推50%葡萄糖40~80ml。必要時重復應用。以后以10%葡萄糖液靜滴,監測血糖,調整葡萄糖用量,直至患者神志清楚,使血糖穩定在7~10mmol/L。較嚴重患者出現反復抽搐和煩躁者,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10~20mg靜滴。經過以上治療,56例低血糖患者完全緩解。2例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
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老年人低于3.0mmol/L,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及中樞神經損害的臨床綜合征[1]。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治療中較常見且危險的并發癥之一。嚴重低血糖的危險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嚴重程度取決于:﹙1﹚血糖下降速度。(2)低血糖持續時間。目前認為神經功能障礙程度與血糖水平無嚴格相關性,但血糖小于等于1.68mmol/L,持續時間大于6小時可引起不可逆的腦損害。(3)機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性。(4)年齡。
糖尿病治療中發生低血糖反應的原因有:(1)藥物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治療中以服用磺脲類降糖藥引起低血糖最多,其降糖作用持久,半衰期長,代謝產物有活性。極易發生低血糖。據報道,磺脲類藥物導致低血糖發生率5%~20%[2]。另外老年人糖尿病常伴隨其他疾病,服用某些藥物可增加磺脲類藥物降糖作用,如復方降壓片、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ACEI等。(2)飲食不合理。注射胰島素后,未在半小時內進餐,體內血糖水平下降后,沒有外來碳水化合物補充而發生低血糖。另外患者膳食結構不合理,滿足不了機體的能量需求,加上自身代謝紊亂,不能在沒有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情況下,自身調節體內血糖在正常范圍內。老年體弱,腹瀉、嘔吐、高熱等消化道疾病及重癥慢性疾病等引起能量攝入不足,均可發生低血糖。(3)葡萄糖利用及喪失過多,如劇烈運動或者長時間重體力勞動、饑餓運動,運動后在胰島素的作用下骨骼肌葡萄糖的存儲量增加30%~50%,葡萄糖利用增加可能以葡萄糖轉蛋白-4含量增加有關[3]。劇烈運動可使血流加速,皮下吸收增加,血中濃度上升,使肝糖釋放減少,易導致低血糖。(4)老年糖尿病并發肝、腎功能損害,可延緩或者減慢降糖藥物的代謝,減少胰島素滅活,延長其作用時間形成蓄積。(5)老年人激素調節功能差,老年體弱,抵抗低血糖反應的血糖激素下降,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等分泌減弱,從而導致低血糖發生。(6)只認識到高血糖的危害性,一味地控制血糖,忽略了低血糖對機體的影響。
糖尿病治療過程中防止低血糖發生其主要措施有:(1)加強糖尿病知識及低血糖臨床表現的宣教,使其充分的認識到低血糖的危害性,低血糖在某種意義上比高血糖更危險,在老年人中尤其如此,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多年血糖達標帶來好處。低血糖可能誘發心肌梗死或者腦卒中,可能導致死亡。(2)注意進餐時間及降糖藥量的一致性,經常監測血糖。(3)糖尿病治療個體化。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標準相對放寬松,且應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老年人患有多種慢性病,用藥物種類繁多。應避免不合理的藥物種類配伍,防止藥物性低血糖發生,尤其是肝腎功能及腎上腺功能不全的患者。(4)合理飲食、運動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將飲食作為治療的基礎,制定出飲食處方和合理營養膳食結構。避免過度運動,盡量少飲酒,尤其空腹酗酒。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提高患者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積極配合治療。(5)對以神經精神癥狀或不名原因昏迷就診的患者,要詳細詢問病史,應想到低血糖可能,做常規生化檢查,老年人基礎疾病較多發生低血糖時不容易察覺,以免誤診。(6)糖尿病聯合用藥要慎重。使用中成藥降糖藥,一定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藥物成份。另外,要避免聯用作用機制相同降糖藥[4]。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應高度重視低血糖反應的發生,積極預防。做到合理飲食,合理運動,合理用藥,及時監測血糖。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普及糖尿病知識。讓糖尿病患者熟知低血糖發生,盡早發現,及時處理。減少低血糖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5,13(4):249.
[2]Boyle PJ,Krentz AJ,Nagy RJ,et al.Dc-treotidt reuerses hyferinslinemia and Prerenfs hypogly-cemia induced by sulfonglurea ouerdoes[J].Jclin Indocried,1993,76:752.
[3]許曼英.糖尿病[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65,413.
[4]祁俊,俞學芳.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原因分析及預防[J].當代醫學,20l0,16(18):66-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58
727300 陜西省黃陵縣人民醫院 (趙旭林 侯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