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亮
我院2006~2009年藥品不良反應分析
苗亮
目的 分析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對2006~2009年收集的106例ADR報告分別從患者年齡、性別、原患疾病、涉及藥品種類、給藥途徑、報告來源以及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106例ADR中,男54例,女52例,共有43個品種引起不良反應,涉及藥品范圍較廣。從藥物劑型分類統計以注射劑品種居多(29種,占67.44%),其次為口服(11種,占25.58%);從藥物分類統計以抗感染藥物的報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61.32%),其次為中藥的報告例次(23例,占23.70%)。結論 應加強ADR的監測和規范合理用藥,以減少ADR的發生。
不良反應;監測;分析
藥品不良反應(簡稱ADR)監測是通過總結ADR個案,研究藥品不良反應靜發生、發展規律、臨床特征、診斷方法,并提出防治措施,對臨床安全用藥和藥品不良反應的防治其有重要作用。為加強ADR的監測和規范合理用藥,以減少和避免ADR的發生,就我院將2006~2009年自發呈報的106例ADR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6~2009年自發呈報的106例ADR報告,男58例,女48例,患者年齡最小不足1歲,最大82歲。
將收集的ADR報告,按患者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原患疾病、給藥途徑、引發ADR的藥物類別、ADR臨床表現、類型、報告來源等進行分析。
106例ADR報告中,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21例(占19.81%),呼吸系統疾病患者24例(占22.64%),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11例(占10.38%),消化系統疾病患者19例(占17.92%),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5倒(占4.7l%),婦科疾病患者14例(占13.20%),外傷4例(占3.77%),其它類8例(占7.55%)。
由統計結果可知,靜脈給藥引發的ADR占總例數的59.43% (63例),口服給藥引發ADR占22.64%(24例),外用給藥引發ADR占3.77%(4例),肌肉注射引發ADR占13.20%(l4例),皮下注射引發ADR占0.94%(1例)。
根據ADR報告分析,涉及ADR的藥物共51例。其中,抗感染藥物引起的ADR占總例數的61.32%(共65例,以頭孢菌素類最多,有29例,占總例數的27.36%;喹諾酮類有13例,占總例數的12.26%),中藥制劑引起的ADR占總例數的21.70%(23例)。
中藥注射劑中丹參和生脈的ADR發生率較高,可能因其成分復雜,大分子物質較多,如蛋白質、多糖、多肽等進入機體可引起變態反應所致[1]。另外,應盡量選擇口服給藥,只有在不方便口服或口服無效的情況下采用靜脈給藥方式。
ADR所涉及的藥物多達43種,分布類別基本涉及臨床不同科室用藥,106例不良反應報告中,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藥品是抗菌藥物,占總例數的61.32%(65例),居各類藥物之首,這與我院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密切相關。本次調查顯示以頭孢菌素類最多、喹諾酮類次之,這與兩類藥物的廣泛使用有關,且與相關報道一致。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藥物監測合作中心的規定[2],藥物不良反應系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過敏反應、繼發反應、特異性遺傳素質等。據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的調查表明,住院患者中ADR發生率在10%~20%之間;有5%的住院患者因ADR而入院,全世界有1/3的死亡病例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藥[3]。加強臨床藥師的培養,對存在無明顯指征用藥、用藥劑量過大、療程過長等抗菌藥物的濫用問題進行干涉,使臨床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減少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關鍵。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主要是監測上市后藥品的不良反應情況,是藥品再評價工作的一部分。通過上市后的嚴密監測和報告,獲得大量的ADR信息,并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價,并采用特殊方式告知醫師和患者,以達到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目的,應加強ADR的監測和規范合理用藥,以減少ADR的發生。
[1]胡東莉,劉麗娟,王果,等.中草藥對PXR的調節作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20):3980-3983.
[2]麥榮國.淺論臨床合理用藥[J].當代醫學,2010,16(36):164.
[3]陳雁.2010年1~7月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34):117-1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98
158100 黑龍江雞西礦業集團總醫院 (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