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中杰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網絡獲取法:大學生思想信息獲取方法新探
翟中杰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思想信息的獲取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因此思想信息獲取方法的研究便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網絡時代,隨著內外條件的變化,思想信息的獲取方法必然面臨著轉型與更新。本文從這一視角出發,從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著手,對網絡獲取法這一思想信息獲取的新方法進行初步探索與創新。
網絡;思想信息;獲取方法
思想信息是指“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等思想道德信息”[1]60。因此,思想信息獲取方法是指教育主體獲取受教育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等思想道德信息所運用的手段、步驟和途徑。思想信息獲取方法同思想信息分析方法、思想信息處理方法一起,成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思想信息獲取方法是后兩者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同其它理論一樣,思想信息獲取方法的存在與發展,必須在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實現持續的自我拓展,而對于思想信息網絡獲取法來說,是思想信息獲取方法在網絡時代的新發展,在理論上,是對思想信息獲取方法的創新與深化,體現著理論發展的內在要求。
思想信息的表達方式,即受教育者表達和傳播思想信息所運用的形式和路徑。當代大學生思想信息在表達方式上與過去相比有重大轉變,他們從記日記、向家長傾訴、和同學交流、向老師匯報等方式逐步轉向網絡途徑,即通過個人網頁、博客、微博、QQ空間、SNS(社交網絡)等表達自己的心情、看法等思想狀態。造成這一轉變有其客觀原因,具體來說,當代大學生大都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幾乎與我國互聯網同時“出生”,其成長時期也是我國互聯網的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一方面,大學生在身體上基本成熟,心理上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期,其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最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掌握先進技術;而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則正處于初具規模、技術逐步成熟階段,既擺脫了發展初期功能的簡陋與操作的繁瑣,又尚未出現僵化現象,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為人所掌握。兩方面原因都使得大學生與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完美匹配”,在客觀上推動其思想信息表達方式的網絡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信息的獲取關鍵在于取得實效。筆者認為,實效性應包括兩個唯度,即時間唯度和效果唯度。從時間唯度來講,又體現在思想信息獲取的及時性與恰當性上。由于網絡具有信息系統開放性,信息傳遞快速性等特征,運用網絡獲取思想信息,基本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保證了思想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同時,由于網絡的中介性質,教育者在信息獲取時并非向受教育者直接詢問,而是通過網絡這一中介,因此,思想信息的獲取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打擾受教育者的正常工作與學習,保證了思想信息獲取在時間上的恰當性。從效果唯度來講,體現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取思想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如上文所述,網絡具有信息系統的開放性和信息傳遞的快速性,這使得教育主體可以在短時間內查閱多個受教育者主體的思想信息,同時,由于受教育者主體在網絡中所發布的思想信息大都屬于自發的主動發泄和傾訴行為,不存在傳統形式下被動接受詢問等現象,通過網絡途徑獲取的思想信息更具有真實性,信息質量更有保證。
所謂網頁查詢法,即教育者通過查詢和搜索富含大學生思想信息的網頁類工具,從而獲取大學生的思想信息的一種方法,其實質表現為信息獲取過程的單向性,即教育者在獲取信息時,只需對相關網頁進行搜索,而不需要與受教育者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交流。當前,大學生經常接觸的網頁類工具主要有博客、微博、學校論壇,百度貼吧,QQ空間,以及人人網、開心網、Facebook等社交網絡(SNS)工具,他們運用這些工具進行日常交流、撰寫日志、評論時事、分享信息等,因此,這類網絡應用承載著大量思想信息,在較大程度上體現著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教育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訪問受教育者的相關網頁賬戶,搜索、查看并記錄受教育者發布于其上的思想信息,從而達到獲取思想信息的目的。由于網頁工具的多樣性,教育者不可能窮盡所有工具,因此,必須能夠選出受教育者運用最頻繁,最具典型性的工具,提升查詢時效性。與此同時,在進行網頁查詢之前,教育者需運用調查問卷、座談等傳統或現代手段,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取并積累受教育者的相關網頁賬戶,從而保證網頁查詢法的順利開展。
交互溝通法是相對于思想信息的單向獲取方法而言,旨在通過教育者運用網絡交流工具,在與受教育者之間進行雙向溝通的過程中,達到獲取思想信息的目的。一般來說,大學生常用的網絡雙向交流工具有電子郵件或者新浪UC、騰訊 QQ、微軟 MSN、百度 HI、Yahoo Messenger、Skype、Google Talk、網易泡泡、阿里旺旺等等,電子郵件表現為非即時性,但應用廣泛、兼容性強,而UC、QQ、MSN等都具有即時交流性質,便于實時溝通。教育者可以采用匿名或者非匿名的方式,通過這些工具與受教育者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甚至多對多的交互溝通。與單向獲取方法相比,交互溝通法具有更強的主動性與針對性,教育者可以運用交流技巧引導雙方溝通的主題,推動受教育者更多、更好的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動態。與傳統雙向交流方法相比,由于網絡交流并非面對面進行,對受教育者來說,避免受到教育者權威、口氣等因素的影響,心情更加放松,溝通氛圍更加平等,更有利于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交互溝通法的實施同樣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工具,并解決賬戶獲取問題。在方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實現非即時交通工具與即時交流工具的配合使用。
所謂立體情境法,即運用“第二人生”、“HIPIHI”等網絡社區軟件,教育者在三唯立體的虛擬社區中,不僅通過文字、語音、視頻等途徑實現雙向甚至多向交流,而且可以通過與受教育者共同進入同一個虛擬情境當中,共同參加虛擬“實踐”活動,從而體驗受教育者在虛擬社區中的“言行舉止”,并從中獲取思想信息。就目前情況來看,“第二人生”、“HIPIHI”等網絡社區軟件在我國發展尚未廣泛普及,但已初具雛形,并且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它將完全整合網頁類工具、即時交流工具等各類網絡應用,作為一個立體化網絡平臺而出現,而作為具有較高網絡應用能力的大學生,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接觸“第二人生”等網絡社區軟件,因此,當前必須加快對立體情境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及早占領這一未來網上獲取思想信息的主戰場。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人們思想行為的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特別是在網絡條件下,這種動態性由于思想信息表達途徑的多樣化和便利性而顯得愈加突出。因此,思想信息網上獲取的方法必然要遵循這一規律,采用設定動態預案的方式進行。筆者認為,動態預案法應當由目標定位及信息預測、預案制定、預案執行、動態循環4部分構成。
首先,進行目標定位及思想信息預測。思想信息的發展變化是動態的,但在一定時期內,對于思想信息獲取的目標或目標體系應當是明確的和相對不變的。因此,在特定時間段,要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狀態、外部環境特別是網絡環境變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需要設定階段性思想信息獲取目標,并針對當前具體情況,運用“判斷性預測、征候分析預測”[1]69等科學的預測方法,對大學生思想信息進行預測,為思想信息預案的制定指明方向和基本的參照依據。其次,進行預案制定。在目標定位和思想信息預測的基礎上,制定思想信息網絡獲取預案,按照思想信息動態發展的規律,在時間上劃分信息收集階段,在內容上劃分不同的層次,并將信息收集時間和內容相統一,保證信息收集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和在內容上的完整性。同時,針對由于思想行為的動態發展而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設定特別預案。再次,進行信息收集工作,即嚴格執行預案。最后,根據在執行預案中所反映出的問題以及變化了的實際情況進行下一輪目標的定位及信息預測,制定并執行新預案,從而實現思想信息獲取的動態循環。
通過網絡獲取大學生思想信息的主體是利用思想信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即我們通常所講的教育者,同理,這里所講的客體則特指受教育者,即大學生。在運用網絡獲取方法時,主客體都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素養,這是網上獲取大學生思想信息的前提條件。一方面,應強化主體網絡素養。通過進行專業的網絡應用能力培訓、實踐經驗的積累等途徑系統的提升主體網絡應用水平,促使其了解并熟練使用各類網絡工具,切實強化主體的網絡技術素養。同時,安排主體參加各類網絡文化講座,開展以網絡文化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推動其掌握網絡文化的精髓,強化主體的網絡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培育客體網絡素養。首先,同主體相同,通過系統化的專業培訓與常態化的實踐活動,培養客體的網絡技術和網絡文化素養。其次,主體應通過案例教學、新工具推介、親身示范等方式引導客體對網絡工具產生興趣,進而形成在網上發布其思想信息的習慣,從而便于主體通過網絡獲取大學生的思想信息。
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對于大學生思想信息網上獲取法而言,在具備明顯優勢的同時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1)網絡工具的多樣性。正如上文所述,可以發布思想信息的網絡工具不勝枚舉,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窮盡所有的網絡工具,只能對主要的,或者可疑的網絡工作進行搜索,而這樣便無法掌握全部思想信息。(2)賬戶獲取難題。幾乎所有的網絡工具都必須注冊賬戶才能使用,而要完全了解客體各類網絡工具的“用戶名”或者“賬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3)大學生網上思想信息的片面性。仔細研究大學生通過網絡發布的信息可以發現,其中心情類信息比較多,而完整的世界觀、價值觀、政治觀等信息卻相對較少,我們只能從某些只言片語中加以推斷和預測,因此,難免會產生對大學生思想信息的片面獲取。面對諸多局限,應當推動大學生思想信息網上獲取方法與傳統獲取方法的互補與統一,一方面通過調查問卷、側面詢問、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網絡工具賬戶,同時,補充了解大學生思想信息,另一方面,合理把握網絡獲取方法的適用性,切不可夸大其作用。
“發展”是辯證法的重要范疇,它是指“前進的變化或進化,反映著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或從一種運動形式中產生另一種運動形式的過程”[2]157。教育者要重視并適時推動大學生思想信息網絡獲取方法快速發展。(1)加快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截至2010年6月,我國總體網民規模達到4.2億,與2008年相比,網民人數翻了一番,網站數量已達到279萬個。從世界范圍來看,網絡發展的速度基本遵循梅特卡夫定律,正在快速實現其價值增值與影響擴大的進程。因此,整個社會要順應并利用這一規律,加快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使其源源不斷的為網上獲取大學生思想信息提供更新更好的網絡工具。(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相關研究相對薄弱,有很大發展潛力,理論工作者應把握這一機遇,加大科研力度,積極完善思想信息的網絡獲取方法。(3)推動網絡獲取方法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保?]57對大學生思想信息網絡獲取方法在理論上的探索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如盡快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項目,進而由點到面,全面鋪開。
[1]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李秀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641
A
1674-5884(2011)08-0096-03
2011-05-11
翟中杰(1987-),男,山西平定人,碩士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研究。
(責任編校 朱正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