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陽 遼寧社會科學院
中俄毗鄰地區資源開發合作的機遇與對策
史春陽 遼寧社會科學院
中俄先后提出兩國東部毗鄰地區經濟振興與開發戰略,為雙方通過互動合作實現振興與開發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尤其是2009年9月中俄兩國正式批準了《中國東北地區與俄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為兩國東部毗鄰地區開展經濟合作及相互投資指明了方向。在中俄毗鄰地區資源互補性極強和兩國新能源戰略的推動下,發展中俄毗鄰地區的資源開發合作正當其時。
(一)中國振興東北戰略和俄羅斯東部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這兩大振興戰略的銜接和融合,將促進中俄毗鄰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
2007年2月,俄羅斯宣布實施遠東地區振興規劃,8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批復了《遠東及后貝加爾地區振興規劃》,而這一時間與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時間不謀而合。2010年1月20日俄羅斯最終批準了“遠東和貝加爾地區2025年前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新一輪開發正式拉開序幕。目前,兩國領導人已達成共識,將共同推動我國東北和俄東部地區的振興。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有著漫長的邊境線,無論是遠東振興還是東北振興,都為彼此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加強兩個振興規劃的銜接和融合,成為中俄雙方共同的利益所在。在國務院已經批復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中,對東北地區擴大開放,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加強合作已經做出了安排。同時,俄羅斯大力推行的東部大開發戰略也十分看重中國的參加,俄有關部門不斷表達與中國在西伯利亞及遠東合作開發的意愿。此次普京總理批準的“遠東和貝加爾地區 2025年前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單獨用一個章節對俄羅斯同中國、蒙古的合作做了規劃。可以說,中俄先后提出兩國東部毗鄰地區經濟振興與開發戰略,為雙方通過互動合作實現振興與開發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尤其是2009年9月中俄兩國正式批準了《中國東北地區與俄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為兩國東部毗鄰地區開展經濟合作及相互投資指明了方向。
(二)中俄能源發展新戰略為兩國毗鄰地區資源開發合作創造條件
2009年8月27日,俄政府頒布了“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發展戰略”。俄新能源戰略的中心是:“從能源依賴型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發展模式轉變”,“俄將開采更多地下油氣資源,以向國外市場出售”,“俄能源出口的戰略方向將轉向東方”,盡管歐洲仍將是俄油氣出口的主要方向,但是俄整個油氣出口的增長將主要取決于東部方向的超前發展。根據當前中國的能源形勢,中國政府提出,2020年能源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要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科學預測2020年能源需求總量;實施節能優先戰略;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利用境外油氣資源,更多地參與境外油氣資源投資開發,建設好中國油氣供應的國際大通道。俄羅斯“能源外交”的重心東移,以及我國的“走出去”能源發展戰略為雙方開展能源資源合作創造條件。
(三)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和中國東北存在日益擴大的資源需求缺口,為兩地區合作開發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俄羅斯東部地區資源豐富,堪稱“世界上唯一尚未得到很好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寶庫”。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占俄全部煤炭儲量的43%、石油儲量的18%、天然氣儲量的29%、水力發電量的75%,是俄政府新規劃的能源重要開發地區。
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傳統工業的優勢地位逐漸喪失,特別是由于對資源的長期過度開發,致使許多城市和地區的森林和煤炭等礦產資源已經完全枯竭或瀕臨枯竭,資源瓶頸制約日益顯現。在全國兩批審批的共計44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東北有17個。東北地區一些礦業城市所擁有可供開發的后備礦產資源已經不多,礦產資源產業的整體萎縮已經相當明顯。東北地區已由過去的資源輸出型區域逐漸變成資源輸入型區域。我國東北與俄羅斯東部地區地緣、資源、產業優勢各異,經濟發展互補性強,地區合作潛力巨大。我國東北從發展自身經濟需求出發,積極參與俄羅斯資源開發合作,來添補日益擴大的資源需求缺口具有現實可行性。
(一)石油領域
油氣資源開發是俄羅斯東部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目前,俄羅斯油氣行業存在石油勘探開采條件惡化、設備老化、技術落后等問題,需要大量投入。我國能源需求旺盛,需要通過擴大能源貿易和加強境外合作,來保證能源安全。在此背景下,2009年2月,在中俄副總理級能源談判機制第三次能源對話的推動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分別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貸款協議,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了從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至中俄邊界管道的建設和運營協議;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了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中俄簽署的“貸款換石油”長期合作協議,既可以使俄羅斯油氣企業獲得優惠利息貸款,又可以滿足我國長期穩定的原油供應。在俄羅斯油氣企業很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獲得大筆信貸資金的情況下,此項合作無疑將會為未來兩國深化油氣合作開辟一條新路。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如期竣工。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石油管道運輸協議,這條輸油管線在今后20年間,每年向我國輸送1500萬噸原油。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3個市、縣、區,止于大慶站,管道全長約1000公里。可以說,中俄能源合作項目在能源上下游的產品生產和技術合作領域,以及中小項目的投資合作等方面,均為區域合作提供了商機。
(二)電力領域
俄羅斯電力市場資源充盈,有大量的富余電力需要外銷以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為保障對華輸電,近年俄方將進行新的發電設施的建設;同時,加快發展遠東地區已成為近年俄政府重要的戰略任務,因而對華出口電力項目也得到了俄官方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為擴大出口創匯弱化了資源出口限制,在中俄雙方有關電力的談判中作出了一定的讓步。俄羅斯對華電力出口項目計劃未來10年分階段將對華輸電量增加到每年600億千瓦/小時,擬在該項目框架內在俄羅斯興建發電量達1800兆瓦的發電站,并在中俄兩國境內鋪設長達3400公里的交流電和直流電電網。2009年7-8月,普京總理簽署命令,加快遠東一系列最重要的能源設施建設,將增加遠東阿穆爾州布列亞特河水電站對中方的電力出口。中俄開展電力合作尤其是中俄直流背靠背聯網輸電工程的修建,提高了中國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地區電網輸送能力,為中國從俄羅斯遠東大規模購電解決了電力輸送問題。當前中俄電力合作雖取得一定進展,但雙方在價格、合作規模及合作形式等方面仍存待解矛盾。對此,兩國應加強溝通協作,切實解決價格問題。同時,充分發揮黑龍江省對俄邊境口岸點多面廣的優勢,適時擴大中俄電力合作規模。
(三)煤炭領域
俄羅斯煤炭儲量極其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位于中國和美國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位,其中75%位于亞洲地區,但是這一地區由于離消費地較遠,日韓等國又與俄羅斯的煤炭貿易量較小,中國長期煤炭自給,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煤炭一直沒有進行大規模開采。但中國自2009年起變成了煤炭凈進口國后,進口量就超過了1.2億噸,這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無疑提供了重大商機。2009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超過了1200萬噸,比上一年的100萬噸翻了10多倍。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東北毗鄰,大規模開發俄遠東地區的煤炭資源,對中國來說能夠節約運輸成本,對俄羅斯而言,可以加快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的價格為每噸87美元,同期從澳大利亞進口每噸則要111美元。目前,東北三省除黑龍江省煤炭生產自給有余,遼寧、吉林兩省每年煤炭缺口達1.2億余噸,預計到2020年缺口將達到1.6億噸。如果遼吉兩省煤炭需求的1/4由俄煤供應,就能形成3000-4000萬噸的運量,將極大地緩解兩地的供煤壓力。俄遠東地區煤炭資源富集,完全可以借助地緣優勢,使其成為我東北地區境外煤炭供應和資源儲備基地之一。東北及全國有關企業應積極組織聯合赴俄,有針對性地開展煤炭領域的項目投資合作。
發展中俄地區合作,應結合東北四省區和我國資源需求狀況,將與俄羅斯地緣和資源優勢轉化為合作發展優勢。
第一,通過投資深化同俄東部在能源、原材料、礦產資源上的開發合作
要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援俄項目競標和承擔對俄合作項目,支持企業到俄東部開發礦產、油氣、森林、漁業等重要資源,以帶資承包方式承攬境外總承包項目,通過工程承包帶動勞務輸出和成套設備出口,最大限度規避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
第二,改造完善能源礦產基礎設施建設
在石油方面,要建設完善好遼寧大連、撫順、錦州三個大型煉油基地;在天然氣方面,要改造完善東北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以適應引進俄羅斯天然氣合作發展需要;在電力方面,要加大電網的升級改造,按照中俄電力合作的目標,抓緊東北地區的電網改造,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與俄羅斯的電力合作;在礦產方面,要重點審批、扶持具有規模的礦產企業,使其具備與俄羅斯合作開礦的能力。
第三,組織東北四省區聯合開發俄能源礦產
一是成立東北各省政府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電力、礦產資源開發等多個專題推進組,采取分工協作,整體推進,境外找項目、境內搞招商等措施,推動境外資源開發。加強與國內省區協調合作,及時掌握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地質礦產勘查資料,摸清其資源底數,為重大資源開發項目儲備資源。二是組建東北地區的能源礦業企業聯合會。通過能源礦產企業聯合會組織推動大型相關企業、積極引導有經濟實力的大型民營企業參與俄資源開發合作。采取優惠政策,鼓勵推動各大企業積極參加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的油氣合作,參與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州油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油氣田的開發,參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科維克金油氣田的開發,將來還可參與從納霍德卡向吉林鋪設石油管道的合作等。
第四,采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
要采取切實措施,加大推進力度,提高服務水平。一是要抓好大平臺搭建,為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提供良好服務。制定建立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扶持政策,支持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多種方式、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走聯合、合作開發境外能源原材料的路子;與俄羅斯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雙方定期通報各自宏觀政策及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情況。二是要抓好大項目實施,帶動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設。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俄羅斯資源狀況和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對基礎設施好、運輸條件優良、環境寬松和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的資源區域搶先購買勘探權和開采權,開發和儲備一批大項目。對已建成投產的大項目,要引導企業理順產權關系,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擴大資源開發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完善采、加、儲、運、銷體系。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