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廣 河南工程學院
“走出去”: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一種途徑
——以河南省為例
劉忠廣 河南工程學院
2009年,國家出臺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2010年1月,國務院部署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電力、鋼鐵、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面對產能過剩,強行關閉或者通過其它手段間接關閉相關企業,勢必造成大量人員失業,從而對社會穩定構成潛在威脅。而且,過剩產能行業已經吸附了大量的資本,在找到新的出路之前就強行關閉,容易造成資本的巨大浪費。所以,解決過剩產能問題,要有新的發展思路,“以疏代堵,以轉代切”,通過“走出去”來盤活過剩產能,釋放升級換代的發展空間,“騰籠換鳥”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1.有利于國家政治經濟安全。
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地域為發展中國家,通過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更進一步的經貿關系,可以改善外部環境,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同時,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是節約國內資源,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過剩產能“走出去”還有利于轉移剩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對于河南來說,河南是我國人口第一大省,就業形勢嚴峻。而河南產能過剩行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通過推動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可以帶動一大批人員出國就業,能緩解國內就業壓力。
2.有利于改善貿易環境。隨著我國與部分國家貿易順差的擴大,許多國家紛紛運用反傾銷、特保和反補貼等措施設置貿易壁壘。通過紡織、輕工等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開展帶料加工,形成原產地多元化,可有效避開貿易壁壘,改善貿易環境。同時,過剩產能企業與其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面臨虧損和破產,不如走出國門闖一闖,一旦成功走出去,在國外站穩腳跟、占領市場,產能過剩這件“壞事”就變成了生產能力強大的好事。河南的民營企業如河南瑞貝卡集團、鄭州倉西實業開發公司、河南國基建設集團等在國內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但他們通過對外投資,已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中國企業。
3.有利于對外投資、外經合作及對外貿易的聯動發展。通過對外投資可以帶動工程,工程培育投資,由工程、投資帶動勞務輸出和商品出口,形成投資、工程、勞務與貿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局面。如河南國際集團、中原油田等工程企業通過在當地投資,實施本土化戰略,又相繼獲得多個承包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河南油田、河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煤炭地質局等對外承包工程新獲權企業通過前期小規模投資,廣泛收集當地信息,迅速打開了局面。同時,將過剩產能轉移到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僅延長了產品生命周期,還可集中資源在國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從而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
目前,河南省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突出,涉及金額達到1000億元。電力行業,截至2009年底河南已關停小火電848萬千瓦,到2012年還將陸續關停約300萬千瓦火電機組。建材行業,2009年河南水泥產能1.2億噸,2010年水泥產能將達到1.55億噸,而市場需求僅為1.22億噸,已呈現產能過剩苗頭,部分水泥企業已出現停產半停產。鋼鐵行業,2012年以前需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紡織行業,40%的企業處于虧損邊緣,大量落后生產線面臨淘汰。面對如此形勢,河南省積極引導和推動產能過剩行業“走出去”,且已初見成效。到2009年底,河南省鋼鐵、紡織、火電、建材等行業已在境外設立企業37家,中方協議投資2.1億美元。通過對外承包工程在國外設計建設了近20個火電、鋼鐵及建材項目,有效地緩解了抑制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壓力。
(一)科學選擇投資地。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和地區鋼鐵、水泥、紡織、火電和建材等行業發展水平較低,市場需求巨大,與河南經濟互補性較強。目前在河南正在淘汰的很多項目,在東南亞某些國家,依舊是朝陽項目,利潤比國內高2-3倍。比如越南鋼鐵冶金工業發展相對滯后,沒有高爐,用的是電爐,大概相當于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水平。國內一些屬于落后產能的設備,在越南仍能發揮作用。河南威龍空分設備有限公司在越南承建的越南高平鋼廠2009年10月已開工,投資額5500萬美元,清化鋼廠2010年4月開工建設,投資額6900萬美元。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也投資設立了曼丹鋼鐵有限公司,總投資2.2億美元,年產優特鋼材100萬噸。另外,非洲大陸地廣人稀,土地價格便宜,發展空間很大。在國內紡織行業產大于銷,利非常薄的情況下,河南昊德實業有限公司與莫桑比克政府合資設立了莫桑比克昊德工業園,從事紡織、印染和服裝加工生產,該企業目前為莫桑比克唯一一家從棉花經營到紡織再到服裝的生產企業,原來莫桑比克的紡織品和服裝全部依靠從中國、印度進口,現在通過直接建立工業園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億美元,可實現利潤3000萬美元。
(二)帶動成套設備的出口。河南鋼鐵、火電、建材、紡織等過剩產能行業的很多設備(生產線)處于閑置與半閑置狀態,隨著企業“走出去”在外投資辦廠,帶動了相關行業設備和生產線的出口。河南威龍空分設備有限公司在越南的鋼廠項目已接動國內鋼鐵生產設備出口5000萬美元。中機新能源公司在南美洲簽訂了4.5億美元的電廠項目,可帶動河南機電設備出口近5億美元。鄭州倉西實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投資5298萬美元興建的兩個水泥廠、三條生產線,已帶動設備出口2000多萬美元。河南安裝集團有限公司在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埃塞俄比亞和俄羅斯承建的多個浮法玻璃工程項目,河南建材設計院在南非、贊比亞、越南、土耳其、多米尼加等國家設計承包的10多個水泥廠項目全部采購河南的設備,預計金額達到1.5億美元以上。南陽紅棉天使紡織有限公司結合自身的優勢,將業務開發的重點放在中亞市場,2009年成功收購了烏茲別克斯坦秋阿瑪紡織企業,順利完成了一整套紡織設備的出口,金額達到100萬美元。大量閑置的設備(生產線)如果簡單拆除當廢鐵賣是個極大的浪費,通過“走出去”,為國家創造了帶來了外匯收入,也為東道國帶來了社會經濟效益。
(三)充分利用我國及東道國的政策。我國對于過剩產能“走出去”十分支持,有很多優惠政策可以利用,比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資金、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專項資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貼息資金、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這些資金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財政支持。2009年河南商務廳代企業申請國家“走出去”支持資金400多萬元。同時,在開拓非洲市場時,還有中非發展基金的支持。中非發展基金是以推動中國、非洲經濟合作和促進非洲發展為目標,以在非洲開展業務和擬投資非洲的中國企業為橋梁,通過直接投資,推動非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鄉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亞投資設立中非洋皮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得到了中非發展基金的大力扶持,該項目總投資3500萬美元,年加工羊皮革300萬張,真皮手套100萬副。另外,在境外投資時,要充分利用東道國的對外資的優惠政策。新鄉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就利用了埃塞俄亞政府對外資的很多優惠條件,如對所需的進口設備免關稅,其他的還有自由匯兌資金以及外匯盈利等,還享受美國、歐盟等免關稅配額的優惠待遇。
1.觀念保守。河南地處中原,受儒教文化影響頗深,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對很多事情不敢想、不敢干,缺少超前意識,對新的事物反應遲鈍。面對國內、國際大市場之時,很多人感到更加茫然,不少人仍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己老窩”的思想,寧愿在國內困死,也不愿意到國外發展。觀念保守在國有企業方面表現更為突出,而河南的紡織、鋼鐵、火電、建材等過剩行業里大多是國有企業,由于受計劃經濟時期政策保護的影響很深,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的色彩,這些年雖然經過了股份制改革,但并未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現代企業制度,開拓進取,勇闖國外市場的精神還很欠缺。一些紡織、鋼鐵國有企業的生產線閑置,經營困難,但只想在國內破產重組,在提到“走出去”時首先想到的是太多困難,畏縮不前。在2009年河南省新設立的62家境外企業中方投資主體中,國有企業僅20家,且大部分是地礦部門的企業,其他行業的國有企業僅有3家。國有企業“走出去”任重而道遠。
2.資金短缺。河南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是非洲和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由于缺乏資金,很多項目需要投資商投入大量資金,而河南過剩產能行業的很多企業處于虧損或停產狀態,資金更是不足。以紡織、鋼鐵為例,紡織業: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947戶,流動資年均余額234.7億元,負債238.9億元,流動資產不足于還債;鋼鐵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8戶,流動資產年均余額418.2億元,負債更達到了608.9億元,負債率更高。由于這些行業的企業較高負債率,銀行對企業的信貸額度也較低,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另外,河南“走出去”的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2009年河南省新設立的62家境外企業中方投資主體中,民營企業有42家,民營企業成為對外投資的主力軍,但在融資方面,除了短期信貸外,其他融資渠道對民營企業的開放度很低。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融資的規模小、期限短、品種少、難擔保。這已成為制約過剩產能行業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3.人才缺乏。河南的人才資源總體來看比較缺乏,從2009河南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構成來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僅占4.7%,初中學歷人口將近一半,達到49.4%。人才的短缺企業提供持續足夠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而企業“走出去”更需要熟悉東道國語言、國際貿易慣例、相關的財務和法律知識、豐富管理經驗的人才,尤其需要能從事境外企業經營的復合型人才,由于相關專業人才的缺失,過剩產能企業“走出去”時往往過多依賴國外的律師、國外中介機構和銀行,這不僅對企業的正確、科學的決策會造成影響,有時還會因協議、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當受騙。據調查,目前河南“走出去”企業的職工結構中,管理技術人員不到10%,員工中擁有高學歷的人員情況更不容樂觀,其中研究生僅占0.03%,大學生不到1%,擁有的高級職稱僅占0.2%。人才的缺乏極大地制約過剩產能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實施。
1.有針對性地推動過剩產能行業“走出去”。在確定鋼鐵、水泥、紡織、火電和輕工建材等五個重點產業推動其過剩產能走出去的基礎上,應針對河南省分行業產能過剩情況進一步進行調研,走訪河南鋼鐵、紡織、火電及水泥行業協會及相關企業,將過剩行業情況分門別類逐個摸清,有的放矢的選擇企業推動其“走出去”。通過召開過剩產能行業“走出去”研討會以及對外投資企業研討會、對外工程承包企業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對過剩產能“走出去”的認識,分析形勢,交流信息,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走出去”方案。
2.推進企業聯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2009年國家實施了新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和《對外承包工程資格管理辦法》,境外投資與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審批權限進一步下放。借此契機,應廣泛宣傳國家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質,鼓勵過剩產能企業到境外投資,通過壯大外經隊伍,為釋放河南過剩產能打下堅實基礎。要確定一批已“走出去”的境外投資作為龍頭企業,促進企業強強聯合,以強帶弱,以老帶新。依托龍頭企業海外經營經驗,市場信息和雄厚實力,帶動其他過剩產能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3.整合各種政策資源,提高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一是盡快完善相關促進政策。盡快出臺河南外經鼓勵政策,完善“走出去”政策體系建設。二是進一步爭取現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充分利用國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等專項資金,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財政支持。三是加強與金融機構協作。定期篩選項目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非基金等金融機構推薦,爭取優惠貸款,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4.“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有針對性地邀請國外駐華使館大使、參贊及我駐外經商處參贊來河南召開情況說明會,介紹國情,推介境外合作項目,讓河南企業了解更多國外引資政策和投資合作信息,為過剩產能“產出去”鋪路搭橋。亞非拉國家是河南鋼鐵、火電、紡織和水泥等行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爭取商務部在河南建立對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河南分院,通過援外培訓廣交朋友,增進河南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
10.3969/j.issn.1003-5559.2011.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