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兆葉 王旭升 張利增 周穎萍 王海燕
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
● 丁兆葉 王旭升 張利增 周穎萍 王海燕
大學生心理檔案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進行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與途徑。本文探討了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以及后期管理與使用的方法。
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使用
大學生心理檔案是客觀、綜合地記錄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的檔案材料。開展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為高校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同時,心理檔案的建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發展自我。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的普及,心理測評、心理檔案的建立也逐漸從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傳統紙筆筆試中轉變出來,大大方便了心理檔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下面我們結合工作實踐談談利用網絡化心理檔案系統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方法與體會。
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全面了解每個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并探究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的環境因素。因此,大學生心理檔案內容至少應包含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心理情況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學生的基本情況,主要涉及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資料。主要包含: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以上信息可通過學籍檔案以及心理測試前學生基本情況問卷的填寫獲得。
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情況,具體包括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資料,這是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資料主要通過心理測試獲得。
另外,對于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學生,心理檔案還應包含心理咨詢記錄以及其他相關情況:如日記、書信、網上聊天、學校違紀處分材料等。
為了快速有效地建立大學生的心理檔案,首先應具備網絡版心理檔案系統。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過硬的學校,可以組織計算機網絡技術老師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合作,開發適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網絡化心理檔案系統。
心理測量是建立心理檔案的主要手段,因此,心理測量量表的選擇尤為重要。為了保證測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我們在其中選用信度和效度較高、在國內使用較多、反映較好的三個量表來評價學生的心理狀況:采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評價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測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篩選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確定心理問題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1.配備專業化的心理檔案工作人員。心理檔案的建立需要配備專業化的人才,一般由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組織實施,并指定一位責任心強、專業能力過硬的心理健康老師負責。
2.進行網絡版心理檔案系統的相關設置。包含設置院系資料、導入學生的學籍信息(包含學號、姓名、學院、年級)、生成測試量表、設置測量管理參數等。
3.確定指導語。指導語內容應包含測量的目的、測量的保密性原則、填寫方式等讓學生打消顧慮,使心理測量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況。
4.確定測試步驟。確定心理測試的步驟,并制成電子文檔,以方便測量時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大屏幕投影。
5.預測。安排各班心理委員參加預測,以期發現問題,修改指導語和測試步驟。
6.安排參加測試的人員、時間、地點,制定合理的心理測量工作日程安排表,下發測試通知。
心理測試安排在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教室進行,以教學班為單位集體施測,測試時間為60分鐘。學生由輔導員帶進教室,班級心理委員進行輔助,主試宣講指導語后,學生按測試步驟進行。學生錄入學號登陸心理檔案系統,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后進行16PF、UPI和SCL-90三項測試。測試結束,安排適當時間允許學生查閱學習結果解釋和指導建議,學生若有疑問,建議學生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找老師咨詢。學生全部退場后,安排下一個班級進行測試。
學生在心理檔案系統上一旦完成測試,系統會自動形成學生的網絡化心理檔案,檔案材料包含學生的個人情況、普查測量記錄、自測測量記錄、問題留言記錄、網上心理咨詢、相關描述評語等等。所以測量結束后,管理員要及時登錄心理檔案系統查閱并登記生成心理檔案的人數以及存在的問題。著重查閱分析系統篩選出心理異常學生的心理檔案信息,并進行登記。
考慮到計算機網絡存在病毒攻擊、服務器故障等不可預料的情況,為保證網絡化心理檔案的安全和有效運用,可導出網絡化心理檔案,形成電子文檔,存儲在電腦硬盤或移動盤上,在非網絡環境下使用。按年級、學院建立文件夾,學生按學號順序排序,方便調用查閱。
另外,導出系統篩選出的可能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名單,按年級學院保存成電子文檔,以備后期進行跟蹤和干預。
為確保心理檔案的安全,方便在停電、電腦故障等意外情況下查閱心理檔案,可打印全體或心理異常學生的電子檔案,形成紙質材料。
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心理測量獲得的。但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咨詢記錄、心理干預計劃以及其他相關情況:如日記、書信、網上聊天、學校違紀處分材料等都要及時收入心理檔案。
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以后,必須由專門人員進行科學管理,制定嚴格的查閱管理制度,嚴守保密原則。首先,管理手段上要注意保密,心理檔案系統的登錄密碼不能隨意泄漏,電子檔案要實行加密管理,紙質檔案要保存在保密性能好的檔案柜中。同時,不得將學生心理檔案材料隨意外借或泄漏。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哪些內容以什么方式讓學生或其他相關人員了解。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檔案建立后要合理利用,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首先,指導大學生提高自我認知水平和心理保健能力。指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心理檔案的數據和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認知的水平,主動調整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方式,逐步形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
其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咨詢效率。心理健康檔案系統的建立可以為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心理老師可以借助心理檔案,迅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成長環境,選擇有效的方法和學生建立發展良好的輔導關系,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幫助,提高心理咨詢的效率效果。
最后,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動態管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發展變化的,利用網絡化心理檔案系統,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動態地記錄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到及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調適個人心態,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1]周春開等.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利用[J].研究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6).
[2]梁英豪.大學生心理檔案及其測評系統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08,(5).
[3]隋麗麗等.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有效方法[J].蘭臺世界,2007(8).
[4]劉艷.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8,(2).
(責任編輯:何 言)
*本文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2008GZ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丁兆葉 王旭升 張利增 周穎萍 王海燕/山東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