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敏
(沈陽穗港房地產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遼寧沈陽110167)
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從企業角度看就是審查財務和經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財產的保護情況;審查運營的效率和效果;審查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制度的遵守情況;此外,還包括檢查、評價經營管理過程中各種經濟活動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評價完成指派職責的質量等。
1.獨立性。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一樣,具有獨立性,在審計過程中必須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獨立地檢查、評價本部門、本企業及所屬各部門的財務收支及相關的經營管理活動,維護企業的利益。
2.保證性。為企業提供保證性服務是內部審計的一項傳統職責,包括合理保證資料可靠和完整;資源得到經濟、有效率和效果地使用;資產得到安全保護;政策、法規、合同得到遵守;企業的經營目標能按計劃完成。
3.收益性。內部審計人員可通過收集生產和銷售過程的資料,查明和評估存在的風險,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將這些有價值的信息,以建議、報告或其它方式,通報給管理層或全體人員,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
4.全面性。內部審計主要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其范圍涉及企業經濟活動的各方面。內部審計既可進行內部財務審計和內部經濟效益審計,又可進行事后和事前審計;既可進行防護性審計,又可進行建設性審計。
5.風險管理性。企業內部控制為運營的效果和效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提供合理保證。對內部控制評價的過程就是內部審計的過程,內部審計要求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關注企業風險、識別風險,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并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以協助企業管理風險。
內部審計的作用是內部審計職能的外在表現。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是內部審計部門行使審計職能、完成審計任務及在實現審計目標過程中產生的客觀效果。內部審計具有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促使其合法合規;另一方面要對企業的領導負責,促進經營管理狀況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
1.監督和制約作用。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經濟活動及其經營管理制度的監督檢查,對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按照審計工作規范,披露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制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產生,維護財經紀律,保護企業的合法財產、維護股東的利益。
2.防護和促進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在執行監督職能中,對加強企業業務經營,提高企業效益起到了保證、保障、維護的作用。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內控系統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審計,風險審計及計算機審計,揭示并建議改正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失控點,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通過對企業業務經營及管理審計,發現影響財務成果和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3.內部鑒證作用。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經營效益、效率和效果的審查和評價,出具內部審計報告,確定企業績效實現情況,進而影響到各級管理層人員職務升降、人員薪酬調整、獎金發放等個人利益。
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獨立性差。實施監督是內部審計的一項基本職能,而該職能的有效發揮主要取決于內部審計的隸屬關系是否恰當。內部審計應該隸屬于誰、受誰領導,其決定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一般內部審計機構隸屬的層次越高,其獨立性和權威性越強,職能發揮得也越充分,反之則越低。從我國企業的現狀來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大多設置于管理層之下,在高層管理人員的授權范圍內開展工作,要么處于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的地位,要么與其他部門合并設置,內部審計僅作為經理人員對下級單位財務、經營的監督手段,僅對經理人員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企業管理層蓄意操縱財務報告,在企業內部控制權被扭曲的情況下也無法實施有效監督。因此,監督與確認的職能難以有效地發揮。
2.側重于財務審計,忽略經濟效益審計。我國內部審計的工作領域還停留在審計的最初層次——財務審計上。就工作領域來說,審計的發展可分為財務審計、業務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三個階段。經濟效益審計在西方發達國家被廣泛采用,特別是管理審計更成為西方國家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主流,它不僅擴大了內部審計的視野,而且吸引了一大批精明強干的人,從而提高了內部審計工作在管理部門的地位。但我國目前的內部審計還主要是財務審計。對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不足,對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的探索與發展嚴重滯后,這既制約了內部審計評價職能的作用,又不利于內部審計職能向咨詢方向發展。
3.審計內容及審計目標單一。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對風險基礎審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而我國目前的內部審計在確定審計對象和審計范圍時很少關注組織的風險因素,甚至對組織的內部控制都不做過多了解,純粹將審計工作機械地停留在賬目的具體審查上,局限于財務信息的查錯防弊上,很少涉及組織的經營管理,不注重也難以為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審查根本不能適應目前內部審計所面臨的形勢和經濟發展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使內部審計難以有效發揮其確認職能。
4.專業人員配備不全,制約了審計工作開展。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政策性較強的工作必須配備政治和業務素質都較高的人員,并確保內部審計工作在組織中得以順利開展。但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其具體表現為:一是人員配置不合理,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財務人員,法律、工程技術等人才奇缺;二是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不少審計人員僅僅通曉財務會計業務知識,對財政、銀行、稅務、法律、管理、信息技術等知識掌握不夠;三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四是個別內部審計人員喪失職業道德,缺乏基本的處事原則,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職業形象。
1.鞏固和加強內部審計獨立的地位。提升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地位,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一般而言,內部審計的領導層次越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就越有保障。應改變內審部門的組織設置,成立獨立于企業各管理層級的審計部門,直接由董事會領導并向其報告工作,以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水平。賦予內部審計部門適當的處罰處分權,以確保內部審計的結論和建議能得以有效執行。
2.轉變內部審計目標定位,為企業經營目標服務。內部審計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企業加強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計若只停滯在履行監督職能,而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或提升企業的價值,必將損害內部審計存在的根基。所以,內部審計應將目標定位轉向企業業務經營及管理審計,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核心,將監督融入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為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提供服務。
3.內部審計重心應由財務審計向業務經營、管理審計延伸。內部審計應開展企業業務經營及管理審計,以評估企業的業務管理系統以及核心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內部審計活動應協助企業識別和評價重大風險問題,內容審計應當運用風險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和報告,幫助企業改進風險管理與控制系統。
4.內部審計應將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元化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單純的事后審計已不能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作出全面、科學、準確的評價。因此,內部審計要做到事中、事后審計與事前審計相結合,發揮好防護性、建設性作用,把審計工作貫穿于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變事后監督為事前預防。首先,要對企業的計劃、決策進行審計,審查決策方法的科學性,審查決策所依據的資料、數據的可靠性,審查決策有關保證措施的可行性和執行情況與結果。在企業經營決策過程中,內審機構應積極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對企業的各方面進行經濟技術分析和論證,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企業的決策參考。項目實施后,要進行跟蹤審計調查,對計劃的實施、方案的落實和決策的執行、經濟效益和工作效果進行分析。當經濟活動結束后,內部審計應對計劃、決策的完成情況作出全面、綜合的審查、分析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意見。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業在項目建設中的消耗,挖掘企業的潛力,從而保證企業預期效益的實現。
5.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加強內審人員后期教育。為滿足進行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審計的要求,要不斷充實審計隊伍,同時加強審計人員培訓,實現審計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的提高,以適應新形勢下高質量審計的要求。同時,重視內部審計機構的建設、信息共享、經驗交流、人才培訓和后續教育,促進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的提高。應重視職業道德素質建設,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提倡和發揚堅守原則、勤勉敬業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基本準則[S].2003.
[2]宋為民.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5(1).
[3]李海超.強化企業內部審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