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魯川
(新疆烏蘇啤酒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就是將成本管理置身于戰略管理的廣泛空間,從戰略高度對企業及其關聯企業的成本行為和成本結構進行分析,從而為戰略成本管理服務。戰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業邊界的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相比,戰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優點(見表1):

表1 戰略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的特征對比
戰略成本管理服務于企業戰略管理,以企業戰略管理為基礎加以展開,在大多數的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中,戰略定位分析、價值鏈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已經構成了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競爭戰略學派的代表邁克爾·波特提出了三種典型的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重點集中戰略。
1.成本領先戰略。其目標是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使企業成為產業中的低成本生產廠商,以成本優勢獲取競爭優勢,其實質是一種先發制人的戰略。
2.差異化戰略。建立在產品性能、銷售體系和特殊服務等基礎之上,力求產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獨樹一幟,突出其特定功能,以吸引消費者,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3.重點集中戰略。其實質是通過細分市場,將目標瞄準某一特定消費領域,使企業的產品滿足該領域消費者的特定需要,從而排斥其他的競爭者,使企業在某一特定領域獲得競爭優勢。包括成本集中和差異集中兩種形式。
利用戰略成本信息對企業的戰略選擇提供決策支持,保證企業戰略決策的正確性,是戰略成本管理對傳統成本管理的超越。
1.價值鏈分析的任務。確定企業的價值鏈,明確價值活動之間的聯系,提高企業創造價值的效率,增加企業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為企業取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提供條件。價值鏈分析通過對企業內外部價值鏈的每一項價值活動及各項價值活動之間聯系的分析,以區分增值和非增值作業以及分析聯系點對價值活動的影響,為企業選擇競爭戰略和維持競爭優勢提供及時的決策信息。
2.價值鏈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行業價值鏈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等。行業價值鏈分析將價值鏈延伸到企業之外,上游追溯到與企業供應商的合作,下游延至同客戶的協作,通過對連接結點雙方關系的改善優化彼此的作業鏈,達到“雙贏”;內部價值鏈分析則側重于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消除不增值作業,減少浪費;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則是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并進行比較,明確企業優勢與劣勢,根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制定相應的公司戰略。
3.價值鏈分析的程序。首先識別價值鏈;其次識別每一項價值活動的成本動因;最后通過降低成本或增加價值,建立可持續競爭優勢,主要包括:識別競爭優勢(成本領先或差異性)、識別增加價值的機會、識別降低成本的機會。企業通過價值鏈分析,得到價值鏈上的各有關部分的成本數據,弄清產品實際成本,企業決策者便可據此了解企業的成本狀況和相應的競爭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科學的決策。
1.成本動因概述。成本動因是引起一項活動的成本發生和變化的原因。成本動因或多或少能置于企業控制之下,控制成本不是控制成本本身,而是控制引起成本發生和變化的因素。識別和分析成本動因有助于認識企業相對成本地位及其形成和變化的原因,為強化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徑。企業進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可以找出引發成本的根本原因,尋找實現企業戰略的成本管理重點,以便更好地降低和控制成本。
2.成本動因分類。戰略成本管理將戰略成本動因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
(1)結構性成本動因是決定企業基礎經濟結構的成本動因,包括規模、范圍、經驗、技術、復雜性等,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為企業的成本結構分析制定了基本框架,是成本動因分析的基礎。
(2)執行性成本動因是決定企業作業程序的成本動因,包括員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能力利用、廠房布局規劃、產品結構、外部聯系等,它是成本動因分析的延續。
戰略成本動因分析為企業改變成本地位、增強競爭力提供了契機,每一個成本動因都可能成為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來源,選擇于己有利的成本動因作為成本競爭的突破口是企業競爭的一項策略,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現代的成本意識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的。要樹立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識,實現管理觀念的創新。首先,成本管理要樹立市場、競爭、效益和法制等觀念,為建立戰略成本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其次,在具體的成本管理中要樹立成本管理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成本節省、成本避免、成本動因等觀念;最后還要積極拓展成本管理范圍,從單純的生產領域擴展到流通領域,從產品結構調整的設計擴展到銷售市場調查和售后服務等各個方面。
知識資本是知識經濟時代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資本形態,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和。因此,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的活動時,必須學會用戰略的眼光去開發、運營和管理好知識資本,使戰略成本管理與知識資本管理密切結合,從而以較少的知識資本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逐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戰略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應從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轉移,由下游管理向上游管理轉移。這時人力資本管理應成為重中之重,將人力資本成本控制延伸到產品壽命的每個階段,實現全員全過程管理,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戰略成本管理的思想體現在每個員工的實際行動中。同時,還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從細節入手,使員工“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傳統的成本管理注重的往往是生產環節的成本動因分析及管理,而戰略成本管理要求對各方面尤其是非生產環節的成本動因加以全面分析從而確定管理重心。此外,對結構性成本動因還要了解其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的特點,企業建立之初就應充分考慮這部分成本動因,使成本管理工作由注重事后轉為注重事前、事中,從而防患于未然。
戰略成本管理是使企業達成財務與競爭優勢的重要階梯,企業管理者應注意相關問題,只有積極且科學地運用戰略成本管理工具,才能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進服務,為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提供有力保障。
[1]薛世東.淺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J].交通財會,2010(11).
[2]王學英.戰略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的不同點[J].甘肅科技,2010(11).
[3]李亞東.談企業戰略成本管理[J].商業經濟,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