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馨 陳沁 羅艷華
(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510180)
護理教育者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的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
劉靜馨 陳沁 羅艷華
(廣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510180)
目的了解和探討護理教育者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的真實感受及體驗,為改革教學方法和指導教學實踐提供借鑒。方法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法,深入訪談了7位護理教師。結果運用Colaizzi分析法,得到5個主題:多樣的教學方式、綜合的教學內容、可控的教學過程、多變的教師角色、滿意的教學效果。結論 高仿真模擬教學改革護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提高了護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專業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
護理 教育者 高仿真模擬教學 質性研究
Nursing Educators Colson true simulation teach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近年來,利用高仿真模擬培訓系統,以其盡可能貼近臨床真實環境和更符合護理倫理的方式進行護理教學,已在國內外各大護理院校相繼開展,并且在各課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國內目前仍然尚無院校有成熟的訓練模式,對高仿真智能模型在護理技能訓練中的運用還處在起步階段[1]。本研究于2010年1~5月采用質性研究中現象學方法,探索護理教育者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的真實體驗,為改革教學方法和指導教學實踐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1.1 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了3所護理本科院校和2所教學醫院參與過高仿真模擬教學的護理專業教師7名,被訪教師中男3名、女4名,年齡36~52歲,平均41.0歲。職稱:講師1名,副教授5名,教授1名。所授課程包括急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面對面、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選擇在雙方交談方便、不受干擾的房間面談,采取現場錄音與筆錄。訪談者與筆錄者事先均接受過質性研究訪談技巧的培訓。訪談前向研究對象詳細說明研究目的,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和保密原則,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2.1 訪談提綱 在檢索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包括7個問題,例如:“您是如何結合護理特色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運用高仿真模擬教學您想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您對于開展高仿真模擬教學有哪些建議?”;“您如何評價高仿真模擬教學?”;“還有沒有其它的我沒有涉及到而您又想討論的關于高仿真模擬教學中的經歷?”訪談中視具體情況適當運用了刺探和引導的方法,使訪談對象更深入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體驗。
1.2.2 資料收集 使用錄音筆對訪談內容錄音,并進行記錄,每次訪談時間約為40 min,樣本大小依據資料“飽和”的原則確定。
1.2.3 資料分析 采用Colaizzi的現象學資料分析法,訪談結束后及時將錄音資料轉化為文字,并經第二人核對,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提取重要陳述,闡述其含義,匯集形成主題,寫出詳細描述,返回研究對象求證[2],最后確定主題。
2.1 多樣的教學方式 訪談對象普遍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的教學方式具備多樣性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為如果老師不去誘導學生,學生只是單方面地和他交流的話,和老師配合去交流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個效果要看各個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哪一種方式。我相信這個跟任課老師的意識、觀點都會有關的。這個很受影響的”;“我想,它就是一個教無定法的,哪種方式它都有它的好處,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完全能夠充分體現ECS(高級綜合模擬人)的優點。”;“每個老師可以設置自己的一個情景,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要求學生怎么樣做”。
2.2 綜合的教學內容 訪談對象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具備有全面、綜合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護理實踐教學。“它本身就包括一個學科的綜合,不光包括技能的綜合,還包括學科知識的綜合,也包括內、外、婦、兒臨床知識的綜合,還包括把以前的基礎理論課、生理、生化基礎課和臨床課的一個綜合。而且只有這樣,其實最終學生是最得益的,學生收獲最大。”;“護理技能操作,基護的操作和專科護理學科的技術要在這個病人身上綜合應用,要去綜合,其實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樣。我們以前上課用一般模型很多時候都是單項訓練,當你用了高端智能模型,就可以達到我們需要的綜合訓練這樣一個境界”。
2.3 可控的教學過程 訪談對象認為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及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來設計的,因此教師也是有能力做好教學的準備、組織、開展和監督工作。“你比如說我們設置的這個急救、搶救上消化道出血的ECS模擬教學,我們就必須首先要求學生進行評估,然后找到它的主要問題,然后采取措施,進行實施,那肯定是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還是老師在里面掌握的。整個的環節呢,其實是老師設計的,也是老師掌控的。比如說,第一步怎樣能夠讓學生達到……如果學生想不到這一方面,我怎么去引導她想到呢。”
2.4 多變的教師角色 大多數訪談對象認為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在不同的場景中承擔不同的角色,這也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更加真實和復雜的臨床場景。“老師不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老師的角色。其實,也就是學生參與中的一個部分吧,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我覺得這也是團隊合作的一種體現。但是老師在里面的角色就比較特殊,是一個指引者,護士長也好,一個醫生的角色也好,或者是病人的家屬也好,他是一個多角色的。”
2.5 滿意的教學效果 訪談對象一致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能達到事先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它能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多地關注到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和理論課講授法相比較,在某些方面教學效果也更加令人滿意。“學生還是很不錯的。只要你老師有心地設計這種環節,比如要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怎么去設計這個過程,最終我覺得不一定很完美吧,但是能夠符合我們預期的效果”;“不能夠說是完全能夠學到臨床的那些急救的東西,但是他起碼也掌握了很多的東西,跟理論教學相比,這一點我覺得是比較好的”;“通過訓練以后,特別是越往后越感覺她們這個綜合應用護理的能力、水平或者決策也好,越能達到我們期望的那個境界”。
3.1 高仿真模擬教學改革護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在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過程中,傳統的護理實踐教學模式日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傳統的臨床實踐教學按照教學進度表安排教學實踐活動。由于疾病的不可預測性,學生可能在見習過程中看不到所學臨床病例或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高仿真模擬教學則可以按照教學進度和學生上課時間隨時安排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護理技能綜合訓練。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病人自我保護意識日趨強烈,學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的操作機會將越來越少,護理臨床綜合技能的培養將會倍加困難。高仿真模擬教學無疑彌補了這些不足,它提供了學生反復操作練習和允許威脅病人安全的錯誤發生的機會,同時也緩解了臨床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傳統的床邊示教也主要是針對某一項護理技能進行訓練,而護生進入臨床后,主要是技能的綜合應用,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中的訪談對象表示高仿真模擬教學讓護生進入模擬的臨床情境中進行訓練,可以縮小理論教學與臨床實際的差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Nehring[3]在2006年調查了美國各地區的護理委員會,其中5個州和波多黎各已經從制度上允許用高仿真模擬實踐訓練代替部分臨床實踐,16個州同意用高仿真模擬實踐訓練代替部分臨床實踐,17個州考慮在未來也做出這樣的教學改革。
3.2 高仿真模擬教學提高了護理人才培養質量高燕[4]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增強了學生的應急能力、判斷能力和臨床分析能力。Rhodes[5]表示高仿真模擬教學在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方面尤為突出。護理本科生需要運用臨床決策來面對復雜的護理情境,而高仿真模擬教學能幫助形成和發展臨床決策能力,另外聽取老師的課堂點評,也加強了學生課后反思。高仿真模擬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配合意識,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交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國外有學者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目前主要用于培養批判性思維、臨床推理訓練、知識的綜合應用、在真實情境下實踐活動的安全和自信[6]。研究對象也表示該教學技術的應用有助于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但由于高端智能模型的價格昂貴而學生人數眾多,實際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難。
3.3 高仿真模擬教學促進專業教師提高自身能力
在高仿真模擬教學中教師除了進行病例設計和軟件編輯外,還承擔家屬、臨床醫生、護士長等各種角色。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在整個教學中主要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臨床可行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并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提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才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Hoffmann[7]認為教師有責任把高仿真模擬教學整合到整個課程體系中,教師在這中間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中研究對象也認為高仿真模擬教學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教學相長。但有些老師也會因為高仿真模擬教學的復雜性而感到困惑。因此,有專家呼吁教師應當進一步熟悉高端智能仿真模型,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要集中在設計臨床情境,給予學生一個接一個的任務和發展有效的評價工具等方面。
醫學高仿真模擬教學以高端智能仿真模型為基礎,以模擬臨床真實情境為前提,以實踐教學、情境教學為特征,以其無醫療風險、可重復練習和時間安排方便為突出優點,作為補充臨床見習和實習的實踐教學方式,值得推廣。
[1]楊玉南,張介卿,王政,等.運用醫學模擬教學創新護理技能訓練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院,2008,12(9):78-80.
[2]Speziale HJS,Carpenter DR.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ursing:Advancing the Humanistic Imperative[M].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3:58-59.
[3]Nehring WM.U.S.boards of nursing and the use of high-fidelity patient simulators in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8,24(2):109-117.
[4]高燕,張萍萍,駱彩珍.高端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4):1294-1295.
[5]Rhodes ML,Curran C.Use of the human patient simulator to teach clinical judgment skills in a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J].Computers Information Nursing,2005,23(5):256-262.
[6]Nehring WM,Lashley FR.Current use and opinions regarding human patient simulators in nursing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survey[J].Nursing Education Prospectives,2004,25(5):244-248.
[7]Hoffmann RL,O’Donnell JM,Kim Y.The effects of human patients simulators on basic knowledge in critical care nursing with undergraduate seni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Simul Healthc,2007,2(2):110-114.
R471
A
1002-6975(2011)12-1082-03
廣東省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編號:06B007)
劉靜馨(1979-),女,湖南常德,碩士在讀,助教,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陳沁
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