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君 譚友春 何全英 李向華
(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欽州535000)
腔鏡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及患者對美的追求,促進了腔鏡手術不再局限于腹腔等原有的空腔內進行,并向潛在的腔隙或無腔隙區域發展,如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可以用微小切口,遠離病變的切口在并不寬敞的空間完成手術操作[1]。經腋窩入路腔鏡下甲狀腺腫瘤切除術具有極佳的美容效果,是對美容要求較高的甲狀腺患者的最佳選擇。我院于2008年12月開始在我區首先采用經腋窩途徑行腔鏡甲狀腺手術,至2010年5月完成35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35例,男3例,女32例。年齡16~45歲,所有病人均為甲狀腺瘤,手術均在全麻下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大小直徑1.0~8.3cm,全部手術均成功完成,手術時間為71~145min,平均為86min。無手術中轉病例,無術后并發癥,術后1~2d拔引流管,平均住院4d,均康復出院。
在氣管插管全麻下實施手術,患者取仰臥位,墊肩枕,在腋前取三孔法切口,中點1cm,兩側各0.5cm的皮膚切口,并于皮下穿入氣腹針沿左胸鎖關節方向注入1/200 000腎上腺素鹽水,分別穿入Trocar,建立氣腔,維持CO2壓力6mmHg,送入腹腔鏡,電凝鉤、抓鉗分離皮瓣至頸部,充分暴露腫物處皮瓣,將腫物表面頸前肌群切斷,暴露腺體。剝離腺瘤,取出標本,創口置引流管予以切口引流。
3.1 術前護理
3.1.1 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該術式是最新術式,患者對手術了解甚少,擔心手術安全性,切除完整性及相對較高的費用,因此,術前的焦慮、恐懼和不安的心理反應較突出。為此,筆者制定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將該術式的基本知識與其它途徑手術的區別優點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解釋清楚,并介紹同種疾病及同類手術方式的成功病例,特別是以照片的方式向病人講解,以消除其顧慮,增強對手術的信心。本組病例均能消除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3.1.2 皮膚準備 由于該手術需在患者腋窩及胸鎖關節及頸前建立隧道,分離皮瓣時可能損傷皮下脂肪層,甚至損傷皮下小血管或真皮層,使皮膚的局部組織結構破壞,可引起皮下軟組織感染,故皮膚的準備應注意細節,剃除腋毛、胡須、胸毛,注意腋窩、頸部皺紋的清潔。
3.1.3 術前一般準備 常規完善各項檢查,囑患者術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該術式患者均采用全麻,因此術前要積極治療呼吸道炎癥,避免受涼,戒煙酒,指導患者作有效咳嗽。
3.2 術后護理
3.2.1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1)呼吸困難和窒息是最緊急的并發癥,多發生于術后48h內[2],術后48h內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導致呼吸困難和窒息的原因主要有: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喉頭水腫、氣管塌陷、氣管內痰液堵塞等,可能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躁、發紺,甚至窒息,可有頸部腫脹、切口滲出鮮血等。本組患者術后床頭均置氣管切開包,我們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給予心電監護及低流量吸氣4~6h,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氣促,頸部皮下瘀血,頸部迅速膨脹,引流液增多,煩躁不安等,耐心傾聽患者主訴,是否有頸部壓迫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表現,在康復過程中無1例發生該并發癥。其中1例自述痰液粘稠,排除困難,給予詳細解釋,指導行有效咳痰,患者遵醫行為良好,順利將痰液排出;(2)腦循環紊亂綜合征 腔鏡甲狀腺手術病人術后常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癥狀,又稱“腦循環紊亂綜合征”[3],其可能的原因:(1)CO2灌注過高,引起靜脈及腦脊液回流減少,高碳酸血癥及腦血管擴張,引起顱內壓增高;(2)術中強制性頸部過伸位也可引起一系列腦血管的病理生理變化,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等,另外有文獻報道全麻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大約為區域麻醉的11位之多。因此,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體位訓練,囑患者仰臥,用厚薄適宜的墊子墊起肩胛部,頸部呈過伸位,充分暴露頸前部,直至不能耐受為止,開始以每次堅持10min為度,然后逐漸增加訓練時間,使患者能夠慢慢地適應體位,并能堅持1h以上。術后給予充分的氧氣吸入,促進機體吸收與排除CO2,麻醉清醒,生命征平穩后,即予枕頭或頭高腳低位(床頭抬高15°~30°),可減輕頸部傷口的牽拉痛,有利于傷口引流,降低顱內壓,減少患者嘔吐、頭暈、頭痛的發生。本組有13例病人出現惡心、嘔吐,5例經給予及時護理干預后消失;8例仍然出現嘔吐,給予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注后惡心、嘔吐消失;(3)喉上神經、喉返神經損傷。多由于術中超聲刀的熱力損傷,一般可恢復。由于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采用氣管內全麻,術中不能像常規手術通過測試者的發音、吞咽等了解神經有無損傷。術后回病房,對麻醉清醒者及時詢問、了解發音情況,仔細觀察患者有無聲嘶、嗆咳。本組1例患者術后1d開始出現聲音嘶啞,可能與麻醉,插管損傷喉部,局部水腫有關,及時向患者解釋原因,囑少說話,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霧化吸入,2~4d恢復;(4)頸、胸前、腋窩皮膚創傷:包括皮膚紅腫、瘀斑、皮下感染積液、脂肪液化等。這是因為該術式需要在腋窩、胸鎖關節及頸前部分離出一個潛在的空間,導致局部損傷所造成,嚴重者可引起皮下軟組織感染。這些并發癥的出現主要是對癥處理,如出現皮下瘀斑,一般可自行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嚴重者術后3d可采用熱敷,再加活血化瘀等對癥治療。本組無一例皮膚出現紅腫、瘀斑、皮下積液、脂肪液化。
3.2.2 引流管護理 創口放置引流管予以切口引流積血、積液,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觀察并記錄引流積液的顏色、性質、量,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定時從引流管的近端向遠端擠捏,以防被血塊堵塞。引流液變清,引流量每天少于10ml左右,可考慮拔管。本組病例術后1~2d均拔除了引流管。
3.2.3 出院指導 由于腔鏡手術游離隧道對剝離區的皮下組織有一定損傷,故出院前應告知患者在切口愈合后要進行簡單的鍛煉,例如擴胸運動、外展運動、舉手運動等。注意循序漸進,防止胸壁粘連、硬化,囑門診定期隨訪。
[1] 王存川,張健,胡友主,等.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大部分切除治療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40例[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19(5):308-309.
[2]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6-171.
[3] 麻朋艷,林虹,周敏,等.腔鏡甲狀腺手術并發腦循環紊亂綜合征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3):216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