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彭芳莉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手外科中心,湖南衡陽 421002)
橋式交叉組合皮瓣移植修復小腿嚴重創傷的護理
張燕 彭芳莉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手外科中心,湖南衡陽 421002)
橋式組合皮瓣 移植 小腿創傷 護理
小腿嚴重創傷病例在臨床越來越多見。當創傷導致主要血管損傷或缺損時,如何有效覆蓋創面,保全患者肢體,是擺在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健肢尋找一組合適的血管,通過橋式交叉的方法為移植組織建立臨時血供,當移植組織與受區血液循環建立后再斷蒂、分離。而當肢體外傷后需要修復的皮膚軟組織面積過于廣泛,單個皮瓣或肌皮瓣不能滿足需要時,可行橋式交叉組合皮瓣移植修復[1]。我中心2006年3月~2010年6月為11例小腿嚴重創傷患者施行橋式交叉組合皮瓣移植修復創面,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齡最小6歲,最大54歲(其中兒童患者2例,均為6歲)。受傷原因:7例為車禍所致,4例為礦車或鏟車砸傷所致。全部病例均為小腿皮膚軟組織廣泛損傷,污染嚴重,急診入院經Ⅰ期手術清創、Ⅱ期手術擴創后受損面積最大為45 cm ×14 cm,最小為 10 cm ×8 cm;均合并脛腓骨骨折,肌肉、肌腱缺損;3例入院時伴失血性休克;4例踝足部嚴重開放性骨折。11例中行游離股前外側皮瓣加背闊肌皮瓣組合移植5例;游離股前外側皮瓣加胸臍皮瓣組合移植2例;游離背闊肌皮瓣加胸臍皮瓣組合移植2例;游離股前外側皮瓣加髂骨瓣皮瓣組合移植2例;手術時間:8~16 h。均采用健肢血管橋式交叉修復,雙下肢外固定支架制動;1例出現術后腸麻痹;2例發生血管危象(1例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療,1例急診行血管危象探查術后均解除危象,移植組織成活)。4~6周切斷皮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2.1.1 術區準備 護理人員應與醫師溝通,了解患者手術方案,入院后即禁止在健側下肢行有創操作,以防對健側血管、皮膚造成損傷。行皮瓣移植術前2周開始對患者供區皮膚進行按摩,適度牽拉使局部皮膚松弛,以利皮瓣切取及創面的關閉[2]。術前3 d可指導患者用溫鹽水(40~42℃)浸泡、按摩健側小腿,以利皮膚放松,促進循環。術前按常規對各供皮區、健側下肢進行備皮,注意勿損傷皮膚。
2.1.2 體位與床上大小便訓練 本組病例患者雖在行橋式交叉組合皮瓣術前已臥床10 d以上,但因橋式交叉術后患區與提供血管的肢體經皮橋需強迫固定4~6周,故術前2周用繃帶將雙下肢交叉纏繞,幫助患者逐漸習慣強迫體位,同時訓練患者在雙下肢固定狀態下進行床上大、小便,以適應術后固定及臥位的需要,有利減輕術后不適與焦慮狀態,減少皮瓣發生血管危象的因素。
2.2.1 體位與床單位的準備 本組病例均采用全麻麻醉方式,術后除按全麻術后常規安置體位外,患者雙下肢抬高30°,以利靜脈回流。我們采用棉褥制成30°斜坡梯形下肢墊予患者使用,增加其舒適感。因術后需絕對臥床7~10 d,加之患者雙下肢固定,同時因有多處供區,翻身不便,為防止發生壓瘡,9例成年患者均使用氣墊床,2例兒童患者使用8 cm厚度海綿床墊。調節室溫22~24℃;術后使用60~100 W烤燈進行照射7~10 d(燈距40~60 cm),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2.2 嚴密觀察皮瓣血液循環 皮瓣能否存活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本組病例均由2塊組織瓣串聯構成一個具有共同血管蒂的組合皮瓣來修
復創面,發生血管危象的風險高。在24~48 h內每30 min觀察一次皮瓣血運,48 h后根據皮瓣血運情況每小時觀察1次,5 d后改2~4 h觀察一次,一般觀察7~10 d。皮瓣血運是否良好通過觀察皮瓣的顏色、溫度、腫脹度、毛細血管反應、皮瓣彈性等綜合判斷。本組病例為組合皮瓣,觀察時除按常規方法外需注意:(1)兩塊皮瓣顏色可能存在差異,應與供皮區進行比較,細致觀察有無淡白、皮瓣彈性下降、張力低、毛細血管反應時間大于2 s等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判斷為動脈危象;如回流不暢,出現Ⅱ°-Ⅲ°腫脹、皮瓣顏色加深出現紫色,毛細血管反應加快為靜脈危象;(2)因皮瓣范圍大,應注意遠端皮瓣充分暴露觀察;(3)注意皮橋有無折疊、卡壓、扭曲、牽扯過緊等情況,以免影響皮瓣血液循環;(4)一旦皮瓣出現異常應及時匯報醫生,積極處理。本組1例54歲男性患者因術后出現腸麻痹,外出行 B超、CT、腹部平片檢查后,于術后36 h出現皮瓣顏色淡紫,毛細血管反應增快,39 h后顏色加深為紫紅花斑,經保守治療無改善,于41 h后急診在局麻下行血管危象探查術。術中見脛后靜脈與胸背靜脈大段栓塞,予以切除后重新吻合血管。解除危象,皮瓣存活。
2.2.3 并發癥的觀察與預防
2.2.3.1 壓瘡的預防 橋式組合皮瓣修復術后患者需取強迫體位4~6周,再加上手術部位多,患者翻身配合不佳,壓瘡的危險因素增加,且雙下肢固定后雙足足后跟易緊靠,相互壓迫易造成足跟壓瘡。術后除應用氣墊床外,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翻身的必要性及配合的方法,積極協助指導患者翻身,充分發揮患者的雙手支撐,放松骶尾部、腰背部,并使用三角枕、手足圈等用具以減少局部受壓。另注意使用棉墊等襯墊于足跟之間 ,同時指導家屬1~2 h按摩、分離足跟部。本組病例因高度重視壓瘡護理,患者及家屬配合積極,未發生一例壓瘡。
2.2.3.2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患者因臥床時間長,雙下肢活動受限,損傷嚴重,同時反復多次長時間的手術,這些均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術后及時采取措施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一方面向患者示教正確進行床上鍛煉的方法,如肌肉的等長、等張收縮與放松訓練,屈膝、屈髖活動;并要求患者能反示教。另一方面指導家屬進行肢體按摩,避免在患者小腿下墊小軟枕,以免阻斷靜脈回流;應使用下肢墊,將整個下肢墊起促進靜脈回流。并規范使用抗凝藥物。
2.2.3.3 術后腸麻痹(腸梗阻)的預防 患者因長期臥床,手術時間長,術中麻醉藥物、術后鎮痛泵的使用及胸臍皮瓣的切取,使得患者腸蠕動減弱,易出現術后腸麻痹。本組1例游離背闊肌皮瓣加胸臍皮瓣組合移植的患者發生術后腸麻痹,經胃腸減壓、針灸理療處理,24 h后癥狀緩解。術后可及早指導家屬進行腹部按摩;術后1~2 d進食以易消化、少渣半流質飲食為主,如稀飯、軟面。暫禁食生冷水果、甜食、豆類食物。
2.2.4 皮橋斷蒂訓練 一般4~6周后皮橋斷蒂,斷蒂前應進行斷蒂訓練。用皮管鉗或有彈性的橡皮管繞住蒂部再用鉗子夾住,阻斷血流,于手術后3~4周開始,每次夾5~10 min,5~6次/d。如出現皮膚蒼白等現象,可減少持續鉗夾時間,增加次數。直至連續夾1~2 h無循環障礙,確認移植皮瓣與受區已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環。
2.2.5 健康宣教
2.2.5.1 禁止主被動吸煙 因香煙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既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又是血小板吸附劑,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與痙攣[3],讓患者及家屬充分知曉主被動吸煙的危害,絕對禁煙以確保皮瓣存活。
2.2.5.2 防止皮瓣意外受傷 皮瓣修復創面后,皮瓣局部感不靈敏,容易發生燙傷、凍傷、碰傷等意外傷害。術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皮瓣保護的意義,保護皮瓣的方法,告知勿使用熱水袋、勿接近火源烤火,洗浴浸泡時先使用健肢測試,水溫低于40℃才能使用。冬季用棉套進行保暖。
橋式交叉組合皮瓣修復小腿嚴重損傷術,創面由2塊及2塊以上組合皮瓣修復,手術風險高,患者創傷大,易出現并發癥,發生血管危象,而導致手術失敗。護理人員細致做好術前心理護理,耐心指導好術前的體位及大小便指導;術后在擺放正確體位的同時增進患者的舒適感、嚴密觀察皮瓣血運、重視壓瘡及其他并發癥的預防,同時做好適時宣教,才能確保皮瓣存活,手術成功。
(本文承王冬梅主任和周桂容老師的指導,特致謝)
[1]姜佩珠.橋式交叉游離組織移植修復肢體組織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7,21(7):710-713.
[2]楊華.1例橋式交叉游離背闊肌肌皮瓣移植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8):584.
[3]冉平.5例小腿內側橋式皮瓣移植術的術后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98.
Cross-bridge transplantation Combination of flap Leg trauma Nursing
張燕(1973-),女,上海,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1)16-1489-02
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