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為民,施志毅
(1.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北京 100031;2.九江廣播電視大學,江西 九江 330046)
結合對電大教育和網絡教育調研所了解的情況,就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的思路與構想問題,談談我們的思考和看法。
按照高等教育辦學實體的要求,目前電大系統中每一所電大都與高等院校的辦學條件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以實力較強的中央電大為例,對學校辦學條件建設的規劃和專項投入不足,至今還缺乏切實辦成開放大學開設專業的設置條件和學科、專業的建設人員,沒有舉辦面向在職從業人員的高中起點本科教育,沒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省級電大也大體如此,目前都難以獨立建成開放大學。我們認為建設開放大學不在于實行了“寬進嚴出”、“學分互認”和“學分銀行”等形式上的變化,重要的是以開放教育理念為指導,按照開放大學的標準,建設一個實施高水平、高質量遠程開放教育的實體學校,真正做到“名至實歸”。因此,需要在加強中央電大和省級電大遠程教育的辦學實力建設的同時,有組織、有步驟地集全國電大的力量重點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目前,電大實行的是政府辦學、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體制。各級電大的人、財、物都由所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投入和管理。這有利于調動中央與地方的積極性和適應地方需要,但在系統辦學上并沒有形成剛性管理制度。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資源整合的形勢變化,各級電大所處位置不同,各地教育需求又有差異,容易出現價值判斷、價值取向上的不一致,電大系統實際存在著松散和各自為政的現象。上級電大制定的教學要求和管理制度難以貫徹到基層電大;下級電大認為自己學校的權限、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只是在為上級電大打工,生存環境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因此,只有改革和創新這種辦學管理體制,才能凝聚電大系統整體合力,共同辦好開放大學。
電大現行的辦學管理體制也造成了電大系統統籌規劃和整體建設上的缺失。例如,信息系統缺乏整體的整合和優化,多級平臺及各類教學系統分立,致使全系統信息流、物流和經費流難于實現扁平化管理,增加了管理的復雜性,降低了管理質量與效益。系統師資隊伍建設處于分散狀態,缺乏整體規劃,造成總體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專業失衡的現象。2009年,全國電大平均生師比55.9:1,遠低于國外開放大學;全系統的教師資源沒有得到有力的整合與優化,分散在各地電大的優秀人才在專業和學科建設上沒有形成合力和優勢。這些嚴重影響著開放教育的發展,也不符合開放大學的建設要求。因此,改革電大系統傳統的運作方式,建立新型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適應教育市場競爭的形勢形成整體合力,是電大建設開放大學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效率刻不容緩的任務。
根據教育體制改革的精神,國家開放大學主要是面向全國開展現代遠程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由教育部直接管理。它的建設以國家投入為主,充分利用全國電大系統和高校網絡教育的資源,吸納多方力量、多渠道籌措資金,實行自主運營,良性發展的運行機制。
國家開放大學必須建立一種既能發揮中央和地方積極性,又能保證教學與管理一體化運行的創新性管理體制。現有的各級電大按照自愿的原則參與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國家開放大學須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依法制定章程。經教育部批準后,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成立由各方參加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國家開放大學辦學主體的領導機構,決定開放大學辦學重要事務。實施兩級管理,在中央電大所在地設立總部,在參與建設的省級電大所在地設立學院,在基層電大設立學習中心。國家開放大學的校長由教育部任命,總部和學院負責人分別由中央電大和參與建設的省級電大推薦,由校務委員會確定聘任。
開放大學總部和學院執行校務委員會的決定。總部負責吸納全國電大和社會的教育資源,設置專業、制訂教學計劃,開設課程、開發教學資源,指導并管理各地教學業務的實施;各地學院負責本區域的教學業務和對學習中心的教學管理、檢查與指導工作。建設統一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平臺,通過多種通信系統,直接面對學習者提供各種教學支持服務;根據教學需要,為基層學習中心配備必要的輔導力量。
國家應給予建設開放大學的經費、設施和政策支持。參與建設的各級電大要投入相應的設施、人員和經費,所投入的設施產權仍屬原電大所有,人員的人事關系不變。根據建設和發展需要,開放大學要向總部和省級學院及學習中心撥付必要的建設經費,所產生的產權屬開放大學所有。
國家開放大學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高等學歷教育實行“國家與學習者成本分擔”制。參與建設的各方之間實行“平等合作”、“質量監控”、“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開放大學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各級機構的“設立”和“退出”按照有關標準和程序,經校務委員會審核批準。
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并不改變省級電大辦學實體地位和獨立辦學體制與機制。它應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支持地方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資源整合,根據本地發展需要,開展多種形式辦學或進行區域性開放大學的建設,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培養適用人才。基層電大在省級電大的管理下,繼續保持地方高等教育機構的體制和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遠程教育與服務,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參加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的省級電大所設立的學院和基層電大所設立的學習中心,涉及的教師、管理和技術等人員實行開放大學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參與開放大學的建設和教學、管理與服務,并以自己的特色專業、課程和服務在開放大學中面向全國提供服務。省級電大和基層電大實行兩種不同辦學體制,要在學校統籌協調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支持。既繼續發揮地方政府支持電大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又保證國家開放大學教學與管理系統的統一性。
為了保障省級電大面向本區域自行舉辦的專科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國家開放大學總部要承擔原中央電大對省、區(市)電大服務的任務。明確辦學主體是省級電大,開放大學總部是作為我國遠程教育的資源中心、指導中心、研究中心向地方電大提供服務與指導;根據地方電大的專項需求盡可能協助承擔一些專業和項目的管理任務。
借鑒國外開放大學立法經驗,結合國情,建議制定由教育部批準的《國家開放大學章程》。
《國家開放大學章程》應明確開放大學的性質、地位和功能,規定辦學要素的標準和相應的學位授予權;確定國家開放大學的組織構架和治理結構,明確國家開放大學與地方開放大學的關系,以及各級政府在建設、發展開放大學中的責任;明確政府經費投入的渠道和標準、國家與學習者成本分擔的原則和學校獲得項目經費與研究資助等多種籌措經費的渠道,以及對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扶持政策;明確其辦學和服務的雙重功能,提出為終身學習以及其他遠程教育機構進行社會化服務的任務、途徑和方式,以及引入市場機制的政策導向,為新機制的運作提供法規保證等。
注:本文是任為民、施志毅在《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建設國家開放大學的幾點思考》一文的基礎上加工而成。文章題目、摘要、關鍵詞、英文翻譯等均為編者所加,特此說明。
參考文獻:
[1]于云秀.定位與系統建設——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央電大出版社,2009.
[2]嚴冰.發展社會化公共支持服務,構建全民終生學習平臺[J].中國遠程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