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215600)季麗紅
心源性腦栓塞是由于心源性栓子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造成血流阻塞而產生的腦梗死,房顫是心源性腦栓塞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1]。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2007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37例房顫致腦栓塞患者,經急性期及康復期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63~83歲,平均73.12 歲。所有病例均經心臟聽診、心電圖證實房顫。其中,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8例,有糖尿病史17例。入選病例中,安靜時發病16例,活動中發病21例;發生于前循環系統29例,后循環系統8例。臨床表現為肢體癱瘓、失語及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等。其中,肢體癱瘓35例,失語25例,意識障礙15例,且后循環系統栓塞以意識障礙表現為主。以上病例均經腦CT 檢查證實腦梗死,并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修訂的診斷標準[2]。
1.2 治療與轉歸 原則上與一般腦梗死相同,但應注意房顫的治療,如控制心室率、抗凝等。除腦梗死后出血行中性治療外,其余病人均行擴血管、改善循環、腦保護等治療,合并各種并發癥者行對癥處理。轉歸:本組患者好轉26例,死亡11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25例,消化道出血2例,腦梗死后出血8例,且死亡病例中死于腦疝5例,大面積腦栓塞合并心臟衰竭及肺部感染8例,基底動脈主干栓塞3例。
2.1 急性期護理
2.1.1 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壓舌板放在上、下齒之間,避免咬傷舌頭,按時吸痰,防止痰液阻塞氣道或誤吸而引起窒息。限制探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至少1次床上擦澡,勤更衣,勤換床單,保持皮膚清潔。昏迷病人有假牙者應取下,將頭偏向一側,病人采取側臥位且宜舒適,使全身肌肉松弛。
2.1.2 病情觀察 腦栓塞病人易因腦水腫而導致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可有呼吸循環和體溫調節功能障礙。早期血壓升高、脈搏和呼吸加快,有時可有中樞性高熱,高熱者易采用物理降溫為主。疾病的后期可有呼吸衰竭,臨床上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潮式呼吸、脈搏變弱及血壓、體溫下降,表示病情危重,因此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主要觀察病人意識變化及瞳孔的改變。用簡單的問話、角膜反射或壓眶上神經來判斷意識水平的程度。而觀察瞳孔的改變則需觀察兩側瞳孔的大小、是否對稱及對光反應情況,如一側瞳孔擴大多表示有腦疝形成,兩側瞳孔縮小則表示腦干受損,雙側瞳孔散大且各種反射消失,往往是臨終征象。
2.1.3 預防并發癥 做口腔護理2次/天,鼓勵病人多漱口、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受壓部位、勤洗澡,鼓勵病人主動咳嗽以防肺部并發癥。插尿管者用新潔爾滅棉球清洗尿道口及會陰部皮膚2次/天,更換尿袋1次/天,用1/ 5000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膀胱2次/周,并注意訓練膀胱功能。
2.2 康復期護理 采取藥物溶栓、降顱壓及活血化瘀治療,并耐心地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爭取病人社會支持系統對病人的幫助。幫助病人床上被動運動,站立訓練、行走訓練等。對于偏癱病人則在生命體征平穩24h后即可開始對癱瘓肢進行功能訓練從大關節運動到小關節運動,到伸展、屈曲、外展、外旋等活動,2~3次/天,每次30min左右,然后再做細微動作訓練等。
心房纖顫時,心房壁肌肉特別是左心耳收縮無力,加上血黏度高、動脈硬化等,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脫落即可致腦栓塞。房顫引起的栓塞性腦卒中病情嚴重,病死率高,致殘率高達71%[3]。老年人由于冠狀動脈缺血、高血壓所致的心臟擴大,心肌變性致收縮無力,房顫所致心搏出量減少,均是附壁血栓形成的原因。因此,應堅持抗凝治療,降低血液黏稠度;囑咐患者避免劇烈活動,以免栓子脫落,積極糾正房顫,及時發現栓塞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