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處(100053)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100053)
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貫徹落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考核的相關要求,幫助企業提升對相關法規和規定的認識,促進企業實施生產質量體系管理工作,特別是針對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產品執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情況,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匯總了企業在法規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在日常接待咨詢過程中企業經常咨詢的問題,并對此結合相關法規文件進行理解、分析和總結。
希望這項工作能夠對北京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所幫助。隨著法規的進一步實施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實施具體要求的進一步明確,這些問題的匯總和解答工作還將進一步進行。現將問題及解答匯總報告如下:
①《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09]833號)。②《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09]834號)。③《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和檢查評定標準(試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09]835號)。④《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植入性醫療器械實施細則和檢查評定標準(試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09]836號)。⑤《關于發布部分高風險醫療器械品種的通知》(食藥監辦械[2009]131號)。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有關意見的通知》(京藥監發[2010]37號)。
①自2011年1月1日起,無菌醫療器械和植入性醫療器械分別執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植入性醫療器械實施細則》。②自2011年1月1日起,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應按照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開展日常生產質量管理工作,如不能滿足法規要求的,藥監部門可以在監督檢查中責令企業整改或停產。③自2011年7月1日起,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請醫療器械首次注冊和重新注冊時,應當按要求提交經檢查合格的《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結果通知書》。④對于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應按照《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實施細則(試行)》執行,對于其它醫療器械產品,仍按照《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考核管理辦法》(局令第22號)執行。
①企業應按照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運行至少3個月以上。②通過試運行,已完成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潔凈車間等相關驗證、確認工作。③已完成產品設計驗證,并取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具備承檢能力的檢測機構出具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檢驗報告(對于產品、產品標準和說明書均沒有發生變化的除外)。④已完成產品設計確認。⑤已對照有關要求完成自查、整改。
①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時,如其產品由不同監管部門分別進行審查的(如分別由國家食藥監管局和北京市藥監局負責),應分別申報;產品適用于不同實施細則的(如既包括無菌產品也包括植入性產品),應分別申報。對于產品適用于同一實施細則的不同品種,可以按同一個申請一并進行申報。②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若前次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的品種檢查結論為不合格,該品種在檢查結束后6個月內不得以任何形式(如與其它產品合并申請或拆分申請等)再次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③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結論為整改后復查的,企業應在接收到正式的《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結果通知書》后,根據檢查結果通知書的意見完成相應整改后,方可重新申報。
消毒級產品暫不適用無菌實施細則,其管理仍按照《關于印發<北京市關于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滅菌、消毒、生產環境及環境監測要求的規定的通知》(京藥監發[2002]54號)執行。
對于非無菌醫療器械中含有無菌耗材或附件的,無菌耗材或附件的生產也應當符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無菌醫療器械實施細則(試行)》的要求。
《關于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及其配套文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11]54號)中規定應執行《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產品(注、輸器具)生產實施細則(2001年修訂)》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產品(注、輸器具)是指: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一次性使用輸血器、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輸液器、一次性使用胰島素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自毀式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加藥式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避光式輸液器、一次性使用袋式輸液器、一次性使用紫外線照射輸液器、一次性使用透明式輸液器、一次性使用降解材料輸液器、一次性使用采血器(新式),其他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輸液器產品(即基本結構、功能屬于或可歸于輸液器、注射器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
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申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進行現場檢查時,其現場應處于申請產品的動態生產狀態,企業負責人、管理者代表、各部門負責人以及與現場檢查有關的生產、檢驗等人員應在崗。
①對于新建實驗室的,生產企業應分別建立萬級下局部百級的無菌檢驗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陽性對照室(包括人流、物流相對獨立)。②對于實驗室改造中確有較大難度的,無菌檢驗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但應進行清場),陽性對照室應配備百級潔凈工作臺;如陽性對照室處于非受控環境,應提供驗證資料,并配備生物安全柜。
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產品檢驗項目中有關無菌檢測、環氧乙烷殘留量檢測項目均應由本企業獨立完成,不得委托檢測;工藝用水、潔凈間環境監測項目應由本企業獨立完成,不得委托檢測。企業應具備與檢測項目相對應的設備。
對于自行具備產品滅菌能力的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其產品標準中出廠檢驗項目規定的無菌檢驗,如對產品進行檢驗,應按照標準執行;如規定檢測生物指示劑(菌片),企業除對滅菌過程進行驗證外,可采取檢測菌片方式進行產品放行。
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使用純化水的,應自行制備;注射用水(滅菌注射用水)在用量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外購。
非無菌狀態提供的植入性醫療器械,其末道清洗工序和包裝工序所需生產環境應參照YY0033-2000標準或自行驗證并確定生產環境,有效控制初始污染菌。
根據《關于認可北京市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環境檢測機構的通知》(京藥監械[2002]26號)文件規定,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應提供由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或北京市醫藥潔凈檢測中心出具的潔凈室環境檢測報告,檢測報告應涵蓋全部生產、檢驗所需潔凈環境。
①靜脈注射針生產環境應為10萬級;靜脈留置導管生產環境應為萬級;隱形眼鏡生產環境至少為30萬級,護理液灌裝等生產工序至少在萬級下局部百級環境下進行;對于沒有熱源(內毒素)和微粒要求的產品,如口罩、乳膠手套等敷料類產品,其生產環境至少為30萬級。②吻合器(釘)應按照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實施細則執行;栓塞劑應按照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實施細則執行;人工皮膚應按照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實施細則執行;可吸收材料應按照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實施細則執行;隱形眼鏡、護理液產品應按照無菌醫療器械生產實施細則執行。③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內及需要在萬級下的局部百級潔凈間內進行后續加工(如灌裝封等)的無菌醫療器械或單包裝出廠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等生產區域應不低于萬級潔凈度級別。如:血管內支架、封堵器、起搏電極、人工血管、血管內導管、支架輸送系統等。④植入到人體組織、與血液、骨髓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間接接入的無菌醫療器械或單包裝出廠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等生產區域應不低于10萬級潔凈度級別。如:起搏器、藥物給入器、乳房植入物、人工喉、經皮引流管(器具)、血透導管、血液分離或過濾器、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骨板骨釘、關節假體、骨水泥等。⑤與人體損傷表面和粘膜接觸的無菌醫療器械或單包裝出廠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均應在不低于30萬級潔凈間內進行。如:無菌敷料、自然腔道的導管、氣管插管、無菌保存器具和其他標稱為無菌的器具等。與人體損傷表面接觸的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或單包裝出廠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所要求的環境進行必要的驗證、確認。⑥對于有要求或采用無菌操作技術加工的無菌醫療器械(包括醫用材料),應在萬級下的局部百級潔凈室(區)內進行生產。如:透明質酸鈉凝膠等。⑦與無菌醫療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觸、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裝材料,其生產環境潔凈度級別的設置應由企業驗證后確定,宜遵循與產品生產環境的潔凈度級別相同的原則,使初包裝材料的質量滿足所包裝無菌醫療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裝材料不與無菌醫療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觸,應在不低于30萬級潔凈室(區)內生產。與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觸、不清洗即使用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應采取措施,使包裝材料達到相應的潔凈程度和無菌要求,并經過驗證;若包裝材料不與無菌醫療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觸,應在不低于30萬級潔凈室(區)內生產。⑧僅對有微生物限度控制要求的產品,如透析液(粉),生產企業應參照YY0033-2000標準或自行驗證并確定產品的生產潔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