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潞河醫院(101149) 成華 陳世才
隨著藥學服務的不斷深化,醫院工作中的各種隱患被不斷發現。筆者對北京市通州區潞河醫院藥學服務的現狀及已采取的改進措施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1.1 藥學人員配備嚴重不足、供不應求。根據衛生部等行政部門的要求,綜合醫院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應占全院衛生技術人員的8%[1],筆者所在醫院專業技術人員約1494人,藥劑科總人數66人,僅占4.4%。隨著城區居住人口的急劇增加,本院門診量已達5430人次/天,床位數已達730張,藥學人員不足會嚴重影響服務質量。
1.1.1 因窗口病人數量很多,門診藥房藥師的調配發藥要求快速完成,故只能做到向兒童患者及老年病人交代簡單的用法用量及儲存方法,其他的患者已無暇顧及,致使外用藥口服的惡性事件發生;而且病人根據說明書無法正確判斷自己的用量,降低了用藥依從性,增加了用藥危險性。
1.1.2 高強度的工作會使人的反應力降低,身心疲憊,情緒易波動,造成出錯率增加,糾紛投訴增加。這些不僅嚴重傷害到患者的利益,也會影響醫院的形象,引發不良社會效應。
1.1.3 人員不足也限制了醫院臨床藥學的發展。藥師負責臨床科室的覆蓋面不夠全面,家庭藥師、專題講座、慢性病病人的追蹤服務等活動不能及時開展。
1.2 人員質量層次不高,不能滿足新的藥學服務需求。本院藥劑人員的初始學歷本科僅占20%,副高以上職稱僅3人。每個崗位大、中專學歷的年輕人較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
1.2.1 門診藥房幾乎沒有高學歷和高年資的藥師。高學歷的藥師被抽調去做臨床藥學,高年資的藥師因工作強度大輪轉去工作強度較小的班組,留在調劑窗口的都是年輕藥師,缺乏解決問題的經驗,易因語言不當而激化矛盾,引發糾紛。重要的是無法檢出較隱蔽的用藥不當和不合理用藥事件,如腎病病人的用藥量是否得當,多藥聯用時的配伍禁忌,作用機理相似的不同類藥物的重復用藥等情況就極易被漏檢,大大降低了病人用藥的安全性。
1.2.2 藥品咨詢之前應由主管藥師及以上級別的人員輪流咨詢,現因人員和設備有限,部分年輕藥師在答復藥品咨詢時,因其專業知識不全面,加上藥品信息查找困難,答案易發生偏差,容易誤導病人。
1.2.3 病區藥房的醫囑審核漏檢率也較高,近期出現過因藥物濃度過高而引發皮炎和因配伍問題而出現變色等事件,這些都是用藥后甚至出現問題后才得以發現。
1.3 藥劑科的工作流程存在缺陷
1.3.1 門診藥房輸液問題 之前為方便患者及避免帶走藥品的儲存不當,患者可憑手中的輸液單分次領取。如患者在急診時間來取門診存放的藥品,因門診、急診藥房在品種設置上不同,就會出現糾紛,同時多次調配既增加工作量又增加差錯風險。
1.3.2 病區藥房的藥品拆零及分裝問題。住院病人的口服藥品要分餐發放,需要提前把藥片從原包裝中拆出,首先分裝環境不能達標,其次藥物的長時間暴露使藥品吸潮、變色、風化及污染,甚至病區提供的藥碗也會沾染多種致病菌[2],無法保證病人的用藥安全。拆零藥品效期管理較難[3],因原條件變化而無法明確有效期,一旦臨床用藥發生變化,提前剝出的藥品,會因滯銷被迫丟棄。病區護士核對藥品時,因無原包裝,對藥品性狀、外觀不了解,只核對數量,藥房差錯無法檢出。
1.3.3 藥品引入問題。大廠家的多個藥品,包裝、名稱極其相似,個別藥品出現多個規格(由于臨床使用的特殊情況,比如兒科用藥、糖尿病患者用藥、特殊劑量遞增調整用藥等原因),增加了調配風險。對特購藥品的審批程序略繁瑣,臨床醫師意見較大。
1.4 對藥劑科工作的重視不足
1.4.1 退藥問題。尤其是口服藥,在門診藥房避免出現假藥,留下安全隱患[4];在病區藥房,怕污染變質或無法辨別,藥品只能報廢,造成了藥物資源浪費。這需要醫院明確制度,劃分責任,嚴格執行。
1.4.2 不良反應的收集中,90%來自于藥房退藥時收集的信息,臨床醫師、護士沒有參與進來,患者覆蓋范圍小、類型少,不利于藥物合理使用和不良反應監測。
2.1 為適應醫院藥學的發展,本院科內已作出十年人員規化及特殊人才培養儲備計劃。提高人員引入門檻,適當引入專業高端人才,帶動科內各項工作的發展。人員暫時不足時,門診可以實行彈性窗口,在患者較多的時間段全員出動,空閑段縮減窗口,錯時段休息,能較好地改善患者的排隊取藥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師的壓力。將工作成績和經濟效益掛鉤,會更好地激發工作熱情,抵消不良情緒。定期組織在崗人員的素質和心理減壓培訓。
2.2 不斷提高現有藥師的專業素質。現在科內設有學習委員,負責組織專業課的培訓和考核,并定期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各個班組也制定了細致的學習計劃,如分次學習所有藥品的說明書,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癥、配伍必須熟記。對新藥和新的藥學動態進行專項學習。對工作中臨時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個案分析,并對同類藥品和相似問題進行專題擴展學習,加深記憶。建立適當的獎懲措施,激發學習熱情,鼓勵在職進修和多方位學習。對領藥護士進行必要的藥學培訓。
2.3 針對專職臨床藥師承擔藥品咨詢時間不能覆蓋全部工作時間的問題,醫院將建立藥品咨詢室,添置必需的藥品咨詢軟件和醫學圖書,給患者和醫護人員一個準確滿意的答復。醫院需制定制度,讓醫師和護士都無責必報不良反應。由專職藥師進行藥學信息的收集,通過藥訊、內網等多種形式宣傳合理用藥,提高醫院用藥水平。在專職臨床藥師不足的情況下,科內提倡兼職臨床藥師,既完成了部分臨床藥學工作,又加強了專業學習。
2.4 醫院現已設置了門診病人輸液藥品存放處,由專業藥士管理,三次核對使差錯降至最低。對病區藥房的分裝器皿進行定期消毒。加強個人衛生。藥品一律儲存在磨口棕色瓶中,對較易吸潮、變色的或使用量較少的盡量保存原包裝,拆零數量不宜過多以縮短存放時間。對臨床的需求變動要及時了解、及時溝通,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配備周轉藥瓶,保存原盒上的批號標示,用完再更換。多了解醫保政策,對小包裝藥品整盒開出,減少拆零機會。條件若允許,添置口服藥凈化工作臺、自動擺藥機、單劑量包裝機等,減少差錯,解放藥師,進一步拓展藥學服務內容。
2.5 遵循合理合法購藥,以臨床需求為先。明確退藥制度,門診已取走的藥品,若理由不足,不予退藥。病區病人臨時決定出院時,盡量帶走已分裝好的口服藥。
藥學服務的發展要求醫院藥師具備更高的素質。所以,醫務人員必須全面認識和了解國家政策,通過健全醫院制度,培養藥學人才,剔除安全隱患,做好藥學服務,為臨床提供治療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