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癌癥基金會鮮藥學術委員會(100039) 李建生
病毒是一類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具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病毒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既可以導致流行病及艾滋病等疾病的發生,造成患者死亡,也可以成為某些腫瘤發生的誘因。因此在鮮藥抗腫瘤研究過程中,筆者等逐漸將目光轉向了病毒,通過對抗病毒的研究,探索現代鮮藥金龍膠囊在抗腫瘤過程中的深層次作用,為鮮藥的進一步研究開創新的里程。
HIV是一種變異性很強的病毒,各基因的變異程度不同,其中env基因變異率最高。HIV發生變異的主要原因包括逆轉錄酶無校正功能導致的隨機變異;宿主的免疫選擇壓力;不同病毒DNA之ARV、病毒DNA與宿主DNA之間的基因重組;以及藥物選擇壓力等,其中不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是導致耐藥性產生的重要原因。根據2004年WHO“艾滋病臨床分期及抗病毒治療指征”提出,無癥狀HIV感染者不適合抗病毒療法,且臨床發現提前使用抗病毒療法會使HIV感染者出現以下情況:①生存質量下降;②較早產生耐藥,使未來抗病毒治療的選擇受到限制;③經濟上無法承受;④由于HAART的副作用,使感染者間斷用藥,從而誘發HIV病毒變異,對最終研制疫苗不利。基于此類現象,針對于無癥狀期HIV感染者,目前國內外尚無公認的有效治療措施。對尚未達到HAART療法應用標準的廣大HIV感染者,目前只能任其病情逐漸加重,致感染者CD4+細胞計數下降至可以使用HAART療法的指標時,才能用藥治療。這種做法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控制,有悖于中醫學“治未病”的學術思想。
自80年代起,我國學者即開始在坦桑尼亞、贊比亞,以及我國河南、云南等艾滋病高發區運用中醫藥進行探索性治療。20多年來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的醫療實踐,特別是近3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實施的“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表明,中醫藥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穩定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少機會性感染,不同程度地恢復勞動能力,對無癥狀期HIV感染者有延緩進入艾滋病期的趨勢。
鮮中藥制劑金龍膠囊系國家正式批準的中成藥(Z10980041),它由鮮守宮、鮮金錢白花蛇和鮮蘄蛇組成。鮮守宮味咸性寒,為君藥,具有通經達絡、降痰解毒、破瘀散結、補肺腎益精血(陰)之功效。鮮金錢白花蛇味咸性溫,為臣藥,具有搜風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輔助君藥可加強破瘀散結、解郁通絡。鮮蘄蛇味咸性溫,為佐使藥,其性善走竄、內走臟腑、外切皮毛,具有搜風定痛、通經達絡的作用。全方配伍精當、藥性平和,用二蛇之溫制守宮之寒而不滯,用守宮之寒制二蛇之溫而不燥,用于治療腫瘤實證。金龍膠囊上市十余年來,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揭示:①金龍膠囊能從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調節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② 金龍膠囊具有解熱、鎮痛作用。此外,2003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開展的20例HIV感染者臨床觀察的結果顯示:①20 例HIV 感染者/ AIDS 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以乏力、腹瀉者為顯著;②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小劑量組CD4+計數增加9例,減少6例;大劑量組CD4+計數增加1例,下降4 例。小劑量組:治療前186.40±110.92/mm3,治療后300.40±164.57/mm3,增加114.33±154.76/mm3。大劑量組:治療前257.17 ±127.57/mm3,治療后242.37±161.26/mm3,減少14.80 ±120.40/mm3。③金龍膠囊對病毒載量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小劑量組12 例增加,3 例下降;其中≥0.5log者,1例下降,7例增加。大劑量組:下降3例,增加2 例;其中≥0.5log者2 例下降,1例增加。小劑量組不如大劑量組,前者1/8下降,后者則為2/3下降,其余均為升降<0.5log。④在治療3個月中,未發現藥物副作用,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正常,試驗治療過程中也未發現嚴重的并發癥。
抗AIDS 藥物大部分是根據AIDS 發病機制,尋找切斷某一環節制備而成;也有的是根據抗癌藥擴大適應癥而成,如疊氮胸苷(AZT)就是根據其屬于抗貓白血病藥發展起來的。金龍膠囊現為獲得批準文號的抗癌有效中成藥,擴大用于治療AIDS,初步觀察是有效的,且有一定量效關系,用小劑量能扶正,大劑量則祛邪;小劑量對提高免疫作用較好,大劑量對抑制病毒載量稍好于小劑量,但效果并不明顯。目前,AIDS治療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績,從過去著眼于HIV病毒方面,到最近把研究重點轉向免疫系統[1]。國內不少研究工作者也認為:中醫的優勢在整體的免疫調節。因此,中醫抗AIDS/ HIV 藥固然可以尋找,但是研究重點應該定位在免疫上[2]。
國內中藥和免疫功能關系的研究已有相當深度,例如黃芪能誘生內生性干擾素,黃芪多糖已被證明能促進白細胞介素-2的分泌。甘草多糖可促進B細胞合成,提高血清IgM含量,誘生干擾素。甘草甜素能抑制HIV,增強免疫功能等。動物藥如地龍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提高T4、T8等淋巴細胞亞群;斑蟊素能抑制癌細胞蛋白質合成[3]。金龍膠囊既能提高癌癥病人的免疫功能,也能提高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且均有雙向調節作用。金龍膠囊是動物性成分,無任何副作用,可能是事先經低溫及現代生化技術處理之故,其治療艾滋病的作用機理尚不明確,且例數過少,有待繼續探索和積累數據。
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據目前所知,HBV就只對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發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約60%~70%;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約占總人口的7.18%,以此計算,全國約有9300萬人攜帶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約有3000萬。乙肝病毒的活動受到機體免疫系統的控制,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但病毒變異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總的來說,免疫系統漠視病毒的存在,保持免疫耐受狀態維持免疫平衡;但免疫系統與病毒反復搏斗的過程會造成肝臟損傷。原發性肝癌是死亡率極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據近年研究結果顯示,該病與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黃曲霉素等化學及物理因素有關,HBV感染是我國原發性肝癌的重要病因[4]。我國約有1.2億HBV攜帶者,其中部分發展為肝細胞癌,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中89.6%~95%有HBV感染背景。中醫認為HBV為濕熱疫毒之邪,感受HBV之邪為本病的外在病因,據HBV的致病特點當屬中醫學所稱“天地之雜氣”,為一種疫毒之邪,具有傳染性,隱伏血分,喜留于肝。研究發現,絕大部分肝癌和癌旁組織中存在HBV-DNA整合現象,其中HBV-X基因及其編碼產物具有廣泛的反式激活作用,促進原癌基因表達,使抑癌基因突變失活,還有上調端粒酶活性等作用,使肝細胞不能正常凋亡而癌細胞增殖[5]。我國肝細胞癌中肝硬化合并率為84.6%,HBV造成肝細胞損傷、肝臟慢性炎癥,并影響多種細胞因子分泌,通過一定機制啟動肝纖維化進程或促進肝細胞癌變,其病變機理與中醫學之濕、毒、痰、瘀一致。
HBV相關性肝癌的形成過程中,HBV與一些誘發因素共同作用促進了病情的進展,如飲酒、情志抑郁、治療不當等。脾為后天之本,既受濕毒所困,又為肝木所乘,不能行其運化之職,氣血生化乏源,先天之精氣不得水谷之精氣充養,漸成脾腎精氣虧虛;肝腎乙癸同源,腎中精氣不足,則水不涵木,肝失柔養,以至肝、脾、腎俱傷,臟腑功能失調。熱毒傷津耗液,且痰瘀亦為正常津血凝聚而成,故正傷中每從脾氣虧虛,發展為氣陰兩虛,終見肝腎陰精虛損。肝體陰而用陽,陰傷則虛火內旺,血脈枯燥,津血不行,癌塊增大,氣機阻滯,形成惡性循環,正愈傷,邪愈盛。正常肝細胞的減少、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是癌細胞異常增殖造成的結果,也是進一步導致病情進展的重要原因。中醫治療原則有養肝化瘀解毒防治HBV相關性肝癌、化瘀散結以防癌塊形成、養肝健脾以扶正。
已有的基礎研究成果明確了HBV與肝癌的形成與發展密切相關,并揭示了部分病變機制,為制定有效的防治HBV相關性肝癌療法奠定了基礎。中醫藥以其多靶點、多途徑作用的特點在防治HBV相關性肝癌的臨床實踐中顯示出較大的優勢,即可以改善肝功能,穩定病情,降低癌變發生率,提高生存質量與生存率。近期即將開展“金龍膠囊聯合TACE治療原發性肝癌對乙肝病毒活動狀態及肝功能的影響的研究”,相信金龍膠囊會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HPV(The human papilloma viruses) 是一種伴隨人類很久的雙鏈DNA小病毒,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約130余種不同基因類型。HPV感染主要通過“皮膚-皮膚”、“黏膜-黏膜”接觸傳染,性傳播是其主要的傳播方式。男女均可受到感染,同時成為病毒攜帶者、傳播者、感染者,人們發現初次性生活早、性伴侶多、與高危人群性接觸等感染HPV的風險大,男性使用避孕套雖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明顯降低感染風險。大多數HPV感染范圍比較廣,可在女性的宮頸、陰道、外陰及男性的陰囊、包皮、陰莖的皮膚中檢測HPV病毒。國外研究發現,最高有40%的有性生活的女性存在亞臨床的HPV感染,年齡超過30歲者感染率在5%~10%。估計約50%的婦女在初次性生活后4年內發生HPV感染。母嬰垂直傳播不常見,但也有嬰兒通過母嬰傳播發生呼吸道乳頭狀瘤病的情況。高危型HPV感染的半數生存期為8~10個月,低危型HPV感染的半數生存期約為高危性的一半,感染后對同型HPV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少部分對其他類型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護。
HPV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國外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發現:某些宮頸浸潤癌100%可檢出HPV的DNA,以HPV16、18、31、45型最常見;在高級別的癌前病變(CINⅡ-CINⅢ)HPV的DNA的檢出率在70%~90%,CINⅠ中檢出率在20%~50%,在非典型細胞ASCUS、AGUS的檢出率接近50%。一般認為,從HPV感染到癌前病變數年甚至10年以上,但最近的研究發現,這個時間可能很短,在5年以內,通過HPV檢測的篩查可能早期發現癌前病變。HPV16型危險最高,在感染后3~5年有40%的女性發現癌前病變。合并多種類型的HPV較單一類型HPV感染發生癌前病變的風險更高。
研究發現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宮頸浸潤癌有密切關系,故預防HPV感染可能預防或減少宮頸癌的發生。采用不含病毒DNA的HPV L1的病毒樣顆粒(僅有可產生抗原作用的蛋白質而沒有可引起基因改變的DNA)作為疫苗,注射后人體可產生抗體,對同型的HPV病毒有免疫保護作用。但它只對未感染者有保護作用,對已感染者無明顯的治療作用。
目前國外有兩種HPV疫苗,一種為默克公司的“Gardasil”,它是對HPV16、18、6、11型有效的四價疫苗;另一種為葛蘭素史克公司的“Cervarix”,它是HPV16、18型二價疫苗。免疫對象在國外一般選擇9~14歲尚未有初次性生活的女孩。國內正在進行相關的研究,還未正式進入臨床。另外,對已感染HPV的患者,使用干擾素、白介素進行抗病毒治療,部分人HPV檢測可轉為陰性,但目前關于中藥干預治療HPV感染宮頸癌的研究報道較少。
為了探討金龍膠囊與HPV相關宮頸癌之間的關系,筆者進行了中藥金龍膠囊對HPV相關宮頸癌的治療作用及機理的初步探討,以轉染HPV16E6/E7基因形成的腫瘤細胞為模型,探討了金龍膠囊對HPV相關宮頸癌的治療作用,以提供新的實驗依據。結果顯示,金龍膠囊對表達HPV16E6/E7的癌細胞體內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上調腫瘤組織中浸潤淋巴細胞表達r-IFN,下調腫瘤組織中VEGF表達水平。
SARS的臨床治療主要是依照衛生部頒布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療方案》,即抗病毒、激素、抗生素、免疫調節或支持治療為主的標準救治方案。金龍膠囊由鮮活動物經特殊方法提取制成,是北京建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我國第一個正式批準使用的鮮活動物制劑(國藥準字Z10980041),具有中醫整體調節、扶正蕩邪及中藥“生者尤良”的優點[6]。金龍膠囊以守宮、白花蛇等為原料,經超低溫破碎及凍融處理,使細胞內各種有效成分充分釋放,并在低溫下迅速進行生化技術處理而制成。其功效為補益氣血,破瘀散結,解毒通絡。
金龍膠囊臨床上廣泛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宮頸癌等的治療,具有調節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的作用。林顯敢等[7]通過觀察金龍膠囊輔助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CD4+/CD8+細胞活性的影響,證明金龍膠囊能增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CD4+細胞免疫水平。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聯合對300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了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證實金龍膠囊能升高患者CD4+T細胞數量,并降低CD8+T細胞數量。而SARS的免疫學特點主要是CD8+T細胞水平下降,重癥SARS患者的T淋巴細胞中,CD4+T細胞、CD8+T細胞都明顯降低[8]。治愈的SARS患者與死亡患者的CD4+T細胞、CD8+T細胞計數也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將金龍膠囊用于32例SARS患者的輔助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實驗結果證明,金龍膠囊能明顯提高SARS患者的CD8+T細胞水平,且與對照組比較顯示出較好的臨床療效,提示金龍膠囊對SARS患者的免疫系統有調節作用,能夠保護或重建SARS患者的免疫系統。結果還提示,金龍膠囊可使Ts細胞上調,抑制過激免疫變態反應,促進病變恢復。從惡性腫瘤及艾滋病的臨床研究中可以觀察到,金龍膠囊使Th細胞上調,Ts細胞下調,提高患者抗癌免疫力。由此可見,金龍膠囊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其調節作用在不同免疫病理狀態下發生相應的調節效應,而決定性因素取決于機體內在因素,從而最終使機體恢復Th/Ts系統平衡。
綜上所述,金龍膠囊不僅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而且通過相應機理和臨床觀察的初步探索,發現其對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龍膠囊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機制是金龍膠囊的整體免疫調節作用。金龍膠囊抗病毒作用為從免疫角度研究和尋找抗病毒中藥,中藥抗病毒及由病毒引發的癌癥研究開拓了思路。中藥毒副作用小,不易引起耐藥性,且具有多靶點、整體調節的作用,是抗病毒制劑研發的巨大優勢。目前病毒種類越來越多,變異越來越快,抗病毒中藥的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而金龍膠囊的抗病毒研究將會為該類探索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