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例說明】
教學中,常聽到許多教師抱怨新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習題難學難教,常聽到許多教師埋怨學生不會想象。固然,這跟新教材在習題的選配上“更重視聯系生活,更需要借助想象”有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習題之所以難學難教,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貧弱。這與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有形”知識(如概念、公式)的教學,不重視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有直接的關系。
相比于“有形”的知識,空間想象能力看似“空洞、無形”,但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既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前提,也是比“有形”知識更高級的教學目標。當然,沒有教師的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會無中生有。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結合概念教學、習題教學進行外,還需要輔以專門的訓練——教師要善于開發一些以“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為主題的活動。這樣,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才會由弱變強。有了空間想象能力,結合生活常識,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磨”得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這把“刀”,就能輕松利索地“砍”得了實際問題這把“柴”。
本課例,內容自編,適用于蘇教版第11冊或人教版第10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單元。
【教學目標】
1.學會“兩層”想象的方法,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2.探究最節省材料的包裝方法(表面積最小的拼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出示一個魔方)知道它是什么嗎?
生:魔方。
師:魔方是一個什么形狀的物體?
生:正方體。
師: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個跟它有關的問題。
屏幕上呈現例1:用硬紙板為12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怎樣設計需要的硬紙板最少?(接頭、重復處不算)
師:這是工業生產上的一個包裝設計問題。從數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什么問題?
生:求12個魔方的表面積。
師:不錯,是個求表面積的問題。可是,有現成的圖形嗎?
生:沒有。
師:所以,首先要解決一個“拼法”的問題。
點評:從學生喜愛的魔方玩具入手,切入課題快,話題有吸引力。通過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得出:這是一個跟“拼法”有關的求表面積的實際問題。
二、初步探究,想象拼法
1.想象拼法。
師:12個魔方拼成長方體,有多少種不同的拼法?
生:(拼法1)排1排,每排12個。
生:(拼法2)排2排,每排6個。
生:(拼法3)排3排,每排4個。
生:(拼法4)排4排,每排3個。
引導學生觀察“拼法3”和“拼法4”,得出:兩種拼法形“異”實“同”,重復了。(隱去重復的“拼法4”)
師: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生:(想不出了)沒有了!
師:(啟發兩層的拼法)這三種拼法都只有“一層”——是平房,想想看,有沒有“兩層”的拼法呢?
(學生嘗試思考)
生:(拼法4)排兩層,每層兩排,每排3個。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到的?
生:我是根據“拼法2”來想的,把它從中間切斷,然后把兩段疊起來。
師:(肯定)不錯!借助已有的圖形,進行再想象是一個好辦法。那么,有沒有“三層”的拼法呢?
生:把“拼法2”切成3段,然后重疊起來。
生:三層的拼法與“拼法4”重復了。
(隱去重復的拼法)
師:有關兩層和三層的想象,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可萬事都有方法呀,想學這個方法嗎?
生:(齊)想!
師:(教學方法)那好,請同學們觀察“拼法4”,回答我的問題:上層有幾個,下層有幾個?上、下層的擺法相同嗎?——因為兩層上正方體的“個數相等”、“擺法相同”,所以想象兩層的拼法時,只需將總數除以2,想“一層上”怎樣擺——這個方法,能聽懂嗎?
生:能!
師:(引導運用)那么,三層的拼法,怎樣想?
生:先將12除以3,得到4,然后想:一層上4個怎樣擺?
師:說得好!
點評:拼法想象的難點有兩個:一是拼法不重復,二是“兩層”的想象方法。對于前者,教師通過引導觀察比較,提高了學生對“形異實同”拼法的辨別能力;對于后者,從依賴模型的想象到擺脫模型的想象,教師教給學生想象的方法,耗時不多,效果很好。
2.觀察拼法。
師:不用筆算,你能判斷出:哪種拼法的表面積最大,哪種拼法的表面積最小嗎?
生:排一排的表面積最大,排兩層的表面積最小。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拼法1”排一排,消失的面最少,所以它的表面積最大;“拼法4”排兩層,消失的面最多,所以它的表面積最小。
(贊揚學生的回答。并引導每個學生觀察:“拼法1”,每個正方體最少消失1個面,最多消失2個面;“拼法4”,每個正方體最少消失3個面,最多消失4個面。)
3.得出結論。
師:為12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設計成哪種拼法的樣子最節省材料?
生:拼法4。
師:請從語文的角度,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概括一下這種拼法的特點。
(預設答案:聚在一起,牢牢抱成團,最緊湊)
點評:例1側重于教學“兩層”的想象方法,并根據直覺來判斷表面積的大小,得出“最緊湊”的拼法表面積最小,為深入探究、發現規律鋪墊。
三、深入探究,發現規律
1.獨立想象拼法。
屏幕上呈現例2:為24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怎樣設計表面積最小?
(一層的拼法,集體口答完成)
拼法1:排1排,每排24個。
拼法2:排2排,每排12個。
拼法3:排3排,每排8個。
拼法4:排4排,每排6個。
(兩層的拼法,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幫助想象有困難的學生運用方法)
2.交流兩層的拼法。
拼法5:排兩層,每層2排,每排6個。
拼法6:排兩層,每層3排,每排4個。
師:排三層,行不行?
生:不行!排三層會與“拼法6”重復。
師:不錯,這道題就6種拼法。
(統計想象出“兩層”拼法的人數)
師:祝賀你們想象成功!
點評:兩層的拼法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意在讓學生運用方法,體驗想象成功。這一過程,教師重點幫扶想象有困難的學生。
3.判斷表面積大小。
師:這6種拼法,誰的表面積最小?
生:(齊)拼法6。
師:確定嗎?
生:(個別)拼法5。
師:有爭議,沒關系,可以通過計算來確定。為便于計算,我們假設每個魔方的棱長為1分米。一、二兩組的同學算“拼法5”,三、四兩組的同學算“拼法6”。
(學生分組計算,計算后匯報得數)
師:為24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設計成哪種拼法的樣子最節省材料?
生:(堅定地)拼法6。
師:接下來,請你來探究一個數學“秘密”——若干個正方體,到底怎樣拼才是表面積最小、最節省材料的呢——想不想?
生:(興致很高地)想!
4.發現表面積最小的秘密。
師:既然是探密,就得借助一定的數學方法,請看屏幕——今天我們請出的是哪位“大俠”?
屏幕上呈現下表:(表格說明:暫不出現“長寬高之和”一列,除“拼法”列外,其余各列數字均空缺。)
生:表格。
生:列表策略。
師:你能根據表格中的提示,將“長”“寬”“高”三列填完整嗎?
(師生一起填寫“長”“寬”“高”三列,并將“表面積”一列填完整,如上表)
師:觀察表格,你發現什么?
生:當長、寬、高最接近時,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最小。
師:好眼力!再提供一個觀察的角度。
(表格中增加“長寬高之和”一列,學生計算)
師:你又發現什么?
生:當長、寬、高之和最小時,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最小。
師:這里面的秘密,你全知道了嗎?
生:(齊)知道了。
師:還用我說嗎?
生:(開心地)不用了。
師:那說給我聽聽。
生:(根據板書齊答)當長、寬、高最接近時,當長、寬、高之和最小時,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最小。
師:這就是表面積最小、最節省材料的數學秘密。回想一下:是什么策略讓你們得以輕松地發現了它?
生:列表策略。
師:列表真是個好方法。
點評:運用“列表策略”揭示“最緊湊”的數學本質,是全課的高潮。教師為了突出“列表策略”在其中的作用,引出前有蓄勢,運用后有反思,強化了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策略”重要性的認識。
四、教學“數學”的寫法
1.學習寫法。
師:我還想告訴你們一個更大的秘密。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現:“每排的個數×排數×層數”等于“正方體的個數”)
生:我發現:只要把24分解成3個數相乘,有幾種分法,就有幾種拼法。
師:這正是我想告訴你們的秘密。
(教師以24個、40個正方體為例,教學有序的寫法)
師:這種方法不需要借助想象,非常適合正方體個數較多的情況。
2.根據“寫法”想象“拼法”。
師:用40個魔方拼長方體,哪種拼法的表面積最小?
生:“5×4×2”的拼法。
師:你能想象出這種拼法嗎?
(學生展開想象:排兩層,每層4排,每排5個)
點評:用正方體拼長方體,“想象法”有助于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分解因數法”可以快速獲得結論。兩種方法,可以取長補短。根據“寫法”想象“拼法”,便溝通了兩種方法的聯系。
五、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外題:用硬紙板為64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怎樣設計需要的硬紙板最少?(接頭、重復處不算)先展開想象,后寫出拼法。
總評:這節自編課,以為若干個“魔方”設計一個“包裝箱”為線索,由淺入深,設計了“培養兩層想象的能力”、“探索表面積最小的秘密”、“學習快捷的分解方法”三個環節,前后連貫,結構完整,意圖明確。在環環相扣中,學生經歷了過程,發展了空間想象能力,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獲得了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