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探究,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分層遞進,把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把學生個人自主探索與集體研究結合起來,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下面就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的認識”的課堂教學談談如何實施“自主探究、分層遞進”。
一、激活經驗,自主參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不應是被動地接受現有的書本知識,而應是以積極的心態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問題進行積極探索、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有啟發性的提問和形象直觀的實驗,以數學學科潛在的魅力吸引學生,喚起學生注意,并從學生實際出發,制訂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達標的可能,增加學生實現目標的信心,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比如在此課的教學中,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為“懸念激趣,引入新課”,先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聽到鐘表的滴答聲,接著聽到“懶蟲起床”的叫聲,讓學生產生追根究底的欲望。接著出示可愛的小鬧鐘的形象,由小鬧鐘帶領學生一起到鐘表王國游玩,去認識許多不同的鐘表;一起到鐘表娃娃們的家,去學會看鐘面時刻的方法;一起到時間廣場,去體驗在實踐中應用的快樂。這樣,以可愛的小鬧鐘的形象為線索貫穿教學各環節,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二、自由選擇,主動探究
我們提倡個性化學習,應該為學生在學習中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擴大學生的選擇面,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是自主學習的體現,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挑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選擇,知道選擇的標準,掌握選擇的方法,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以獲得知識、能力的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從而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課學習“分”時,我注重讓學生體驗感悟1分所持續的時間,設計了四組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可以數自己的脈搏,可以寫數字,可以做口算題,可以寫班上同學的姓名,看看1分鐘自己能做多少事情。這個環節教師注意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由選擇、主動探究,滿足了每個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自學質疑,引導發現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一個個充滿挑戰性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在自我探究中提出問題的習慣。因為,質疑能使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同時產生強力的探究欲望,在探究中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節課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時,我考慮到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初步學習了看鐘面上整點時刻的方法,例1、例2學習,學生應該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因此這里我就設計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教師適當啟發,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探索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過程控制與信息的反饋。
四、群智互補,合作達成
在班級群體中,每個學生各有優勢,也存在著差異,異質建組、合作學習可以促使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取學生自報和老師建議的方式,根據每個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分成A、B、C三個層次,按照同質分組和組間同質的原則合理搭配,異質建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以BC、AB的形式編排座位。這種分層是動態的,可以定期進行調整。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合作學習,個個是小主人,個個提出問題,集體研究,學習任務也被分成不同的部分由小組成員各自承擔。然后在小組內展開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學生共同收集、整理、解釋有關問題,分析、綜合推導出相應的結論,再在全班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
時與分之間的進率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我設計先用課件演示時針、分針同時、同方向運行,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走的情況。然后讓學生兩人小組合作撥鐘,小組討論:剛才鐘面上時針從數幾走到數幾?走了幾個小時?分針從數幾走到數幾?走了多少分?從而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得出時與分之間的進率是1小時=60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歸納總結,評價激勵學生,使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進步。這樣,群智互補既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又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提高。
五、應用延伸,分層提高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練習題,如基礎練習題、綜合練習題、拓展提高題,促使學生的自主發展。設計的習題要注意系統性、科學性、層次性,難度與數量適當。
在鞏固提高的過程中,教師對優等生可設置有一定難度的應用練習,讓其提高;對中等生讓其自主選擇稍有變化的復習題,以便鞏固深化;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疑難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補救。這樣的鞏固練習,大課堂,小自由,統一練,異要求。再通過個別抽查或進行課時測試,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標。教師要盡可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以增強每個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本節課“鞏固練習,實踐應用”這個環節,我注重讓學生去調查,去實踐。在引導學生完成兩道基本題后,我讓學生走下座位,去調查同學每天的作息時間,填入表格。調查完畢后,再用實物投影儀出示一個學習小組的調查表,讓學生合作用學具鐘撥出其中指定的幾個時刻,一題多用。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根據基礎,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使學到的知識能夠遷移運用,并在運用中學會創新。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教育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