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有個小表弟,今年5歲,小家伙常到我家找他表哥玩。可說來也怪,這小哥倆不見面就相互念叨,見了面總是不到10分鐘就鬧翻,原因是兩個人玩什么東西都你爭我搶,互不相讓,鬧到最后總是武力解決。
我常勸兒子:“弟弟比你小兩歲,你要讓著他,別老是跟他爭搶。”
兒子不服氣:“憑什么!”
我不禁想了自己小時候的事——
我家一共兄妹四個,我是老三,上有兩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我們兄妹雖然多,但卻能和睦相處,從來不打不鬧。為什么我們能和睦相處?原因是我家有個原則,就是“大孩讓小孩”。
記得那時候做衣服的布料很稀罕,往往一年也難得做一身新衣服。爸爸有個朋友是布店的員工,送了我家一塊布料。爸爸高高興興把布料拿回家,讓母親給我們做衣服,這下可愁壞了我媽——布料僅能給一個孩子做衣服,而眼前卻有四個孩子,給誰做呢?
為這事,爸爸媽媽把我們四個孩子叫到一起開會商量。我們四個人當然都想穿新衣服,但沒有一個人說要給自己做。
哥哥先開口:“弟弟妹妹們還小,都喜歡漂亮,給他們做吧,我不要。”
二哥接著說:“我也不做,給弟弟吧!”
弟弟就是我,我說:“還是給妹妹做吧,她最小。”
妹妹那時候4歲,不懂事,一聽有新衣服穿,高興得一蹦老高,圍著三個哥哥轉,邊轉邊喊:“噢,我有新衣服穿了,我有新衣服穿了。”
于是,在我們的謙讓下,妹妹有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看著妹妹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我們做哥哥的心里都感到自豪——特別有“大哥”的感覺。
直到如今,我們兄妹四人團聚時,只要一提起當年“哥哥讓弟弟,弟弟讓妹妹”的情節,總是感到特別溫暖。
為了讓兒子繼承我家的“光榮傳統”,我決定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兒子聽。結果如我所愿,兒子聽完這個故事果然很受觸動,說:“那,我也讓著弟弟吧!”我一聽非常高興,心想這下可好了,只要兒子愿意讓著小表弟,小哥倆就能和平共處。誰知,這僅是我的一廂情愿——
一天,兒子正在家里練習毛筆字,小表弟又來玩了。弟弟見哥哥手里有支毛筆,不由分說一把搶了過去,說:“我寫,我寫。”
兒子因為和我有約在先,決定讓著表弟,所以就又找了一支毛筆來用。誰知表弟竟一把搶過第二支毛筆,嘴里喊:“這支筆也是我的。”
兒子有點生氣了,但沒有發作,把第二支毛筆也讓給了表弟,找出了第三支毛筆。可表弟搶來毛筆根本就不是要寫字,而是以搶別人的東西為樂。見表哥又拿出一支毛筆,沖上來又要搶。兒子真的氣壞了,不僅沒讓他搶去第三支毛筆,還把被搶的那兩支也奪了回來。這下不得了了,他表弟就像受了極大傷害似的,號啕大哭起來。
我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覺得兒子讓表弟已經讓到家了,可小表弟竟然得寸進尺。看來,讓大孩子毫無原則地讓著小孩子,并非解決爭端的好辦法。現在的孩子跟我們小的時候完全不同了——我們那時候的孩子很單純,很聽話,大孩子讓小孩子,反過來小孩子也會讓大孩子,可現在的孩子大多比較霸道、自私,你越是讓他,他越是貪心。
事后我以商量的口吻問兒子:“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弟弟跟你和平相處?”兒子說:“他那么霸道,我讓一步他會進十步,今天讓,明天讓,天天讓,弟弟就會變成一個不講道理的小霸王。”我覺得兒子說得挺有道理,點頭稱是。兒子接著“開導”我:“要是弟弟再來,不能老是讓著他,我應該對他進行‘管理’才對。我是哥哥,弟弟如果有錯誤,我管理他也是應該的,只有管理他,才能讓弟弟懂得我是哥哥,然后我們之間才有可能和平相處。”
我覺得兒子說到了點子上,于是決定給兒子相應的“管理權”,讓兒子用“規則”管理小表弟,治治表弟的“霸氣”。我跟兒子說:“就按你說的做,再和弟弟玩時你可以管理他,不必一味地讓著他了。”
兒子很有信心地說:“我肯定能管理好他。”
有了對“霸王”表弟的管理權,兒子與表弟相處時不再“軟”了,而是“軟硬兼施,有禮有節”。
你還別說,“霸王”表弟居然慢慢適應了哥哥的這種管理方式,漸漸變得聽哥哥的話了,玩什么,怎么玩,基本都聽哥哥的安排,再也不跟哥哥爭搶東西了,于是兩個孩子的相處漸漸融洽起來。我又意外又驚喜:意外的是過去教育孩子要大讓小的那一套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驚喜的是兒子自己居然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與表弟和諧相處的好辦法。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