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04年秋,張某向我借5萬元錢,我考慮到平時與張某關系較好,沒有讓他出具借條。張某說過一陣子就會歸還5萬元,但過了一年多時間,張某也無歸還5萬元的意思。我找到張某多次催討,張某于2005年6月8日出具了一張欠條給我。我曾在2007年5月11日和2009年2月13日兩次向張某催討欠款,張某均未支付。現在,我想向張某要回這5萬元,請問是否超過訴訟時效?
答:首先,《合同法》第206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雖然2004年你和張某沒有簽訂書面借款協議,張某也沒有向你出具借條,其后張某并未對他的借款事實予以否認,因此,你和張某之間的口頭借款合同成立并有效,你可以隨時向張某討要借款。
其次,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2005年6月8日張某向你出具的欠條,是你向張某主張權利后張某出具的,你和張某之間并未建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欠條只是對原借貸關系的確認。張某出具的欠條應認定為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從你收到張某欠條之日的第二天開始重新計算。其后,你向張某多次催討,就多次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最終,訴訟時效應當從2009年的2月14日開始計算。
由于你在2009年2月14日起至2011年2月13日兩年內沒有向張某主張過權利,那么你對張某的債權已經超出了民法上規定的兩年普通訴訟時效。除非張某主動償還該債務,你的債權將因超過訴訟時效而不受法律保護。
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