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超低的價格、快捷的送貨方式、強大的宣傳攻勢……種種優勢疊加,構成了網絡團購這一時尚購物方式對廣大消費者的巨大誘惑。數據顯示,去年9~11月,我國網絡團購交易總次數超過882萬次,創下團購網站平均每秒發出1.12單生意的新紀錄。同期出爐的中國首份網絡團購行業調查報告則顯示,國內初具規模的團購網站達到1215家(當前的最新預計為1700余家),拉手網、團寶網、24券、團美網、窩窩團、滿座網、愛幫團、58團購、飯統飯團、酷團……團購網站以平均每天誕生4.7家的速度,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并上線,但與之相伴生的,是不斷出現的商業欺詐、信息誤導及維權困難,讓廣大消費者愛恨交加。2011年3月初,3·15晚會劇組發布10大消費熱點,網絡團購榜上有名且成為消費陷阱重災區。那么,網絡團購究竟有哪些陷阱?廣大消費者如何規避風險,才能真正省錢省時又省心呢?
今天你“團”了嗎?
24歲的張紋紋是個購物狂,業余時間逛街購物是她最大的生活樂趣。一天一家商場搞店慶活動,張紋紋盯了很久的一款女式錢包打6折,她迫不及待地花230多元買了下來。沒想到幾天后,常和她交流購物經驗的同學陳麗竟然說:“這款包我見過,70多塊吧?”張紋紋問她在哪兒看到的,陳麗說在一家團購網站,并拿出了自己的錢包給張紋紋看:“我買的這一款跟你這個價錢差不多,79元。”張紋紋接過陳麗的錢包仔細一看,發現跟正品沒什么兩樣。也就是從那天起,張紋紋開始接觸網上團購,并漸漸愛上了“網團生活”,快遞包裹越來越多,而且她買的大都是品牌貨,同事見了跟她開玩笑:“小張談朋友了吧?瞧給你買這么多漂亮禮物!”“沒呢。”張紋紋笑道,“都是自己淘的!”同事不解:“這可都是品牌貨,得花多少錢啊!”張紋紋便得意洋洋地介紹起了自己的網團生活。同事聽罷,紛紛請她幫忙“團購”。張紋紋樂意干這事,并熱心地幫同事在網上搜他們喜歡的東西。
漸漸地,張紋紋的周圍聚集了一群“團友”,彼此見面第一句話往往是問“‘團’了沒有”,而張紋紋更是經常自告奮勇地充當義務導購員,不僅讓大家分享她搜集到的團購信息,還幫大家砍價。不久,一家團購網站看中了她,邀請她做他們的導購員。張紋紋爽快答應,不僅在接下來的網團生活中結識了許多五湖四海的朋友,還跟一家網站的主管成了戀人。
李淵也是一名“團員”,不過他愛上網絡團購的原因跟張紋紋截然不同——他特別討厭逛街。
李淵是一家銀行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天天跟電腦打交道,但最初他對網上購物并不感興趣,甚至認為那是女人無聊時打發時光才玩的把戲。最終讓他喜歡并參與到網絡團購中的原因是,他要裝修一套小房子。那是兩年前他跟女友一起按揭的,但買房后他仍然蝸居在單位的單身宿舍里遲遲沒有裝修,原因是沒錢沒時間也沒經驗。直到婚期臨近,他才不得不跑到建材市場準備買建材搞裝修,可剛看了兩家建材店,他就頭大了。店主有條有理地給他介紹各種板材的不同,哪種電線安全耐用,哪個牌子的水龍頭質量有保證,甚至小到釘子、螺絲都有一番講究,李淵簡直像聽天書,感覺在店老板面前自己就像個無知的小學生。就這樣,沒等進入第三家店,他就逃也似的離開了建材市場。
聽了李淵去建材市場的感受,在外地工作的女友便給他出主意:“建材市場不行,你上網團購吧!”李淵便嘗試著進了一家家居網站。果然,那里的商品琳瑯滿目,大到精美的整套廚具、衣柜,小到掛鉤、釘子,只要是裝修所需,應有盡有。更讓李淵開心的是,因為是團購,砍價的事不用他出面,所有商品的價格基本都在他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很快,他就按照裝修公司列的清單網購了幾乎全部裝修材料,大件的能就近到實體店提貨,小件的通過郵遞,10天之內就全部搞定了,不僅房子裝修順利完成,還比原計劃節約了超過10%的費用。嘗到甜頭的李淵從此成了網絡團購的擁躉。
近年來,我們周圍像張紋紋、李淵這樣的“團員”越來越多,網絡團購風也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刮向全國各大中城市,不僅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和喜愛,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首先是“網團”的東西“超便宜”,打破了很多人的“最低價格”預期。登錄團購網站你就不難發現,1折上下的團購活動比比皆是。第二個意想不到的驚喜是,網絡團購這種方式會如此吸引人。一家名為海蝶森林的藝術培訓機構在“美團網”推出了“麥霸專攻特訓班”,280人的購買名額不到兩小時就被搶購一空,連機構市場部負責人馬先生自己都感到意外:“真沒想到會吸引這么多顧客來參加。”第三個意想不到是,團購網站的發展會如此迅速。“團800 ”負責人胡琛說,團購網站的發展之快遠遠超出他的預期,目前不僅團購網站數量急劇增加,網絡團購的業務覆蓋面也迅速擴展,從美發券到游戲卡,從家政服務到飯店套餐,從有形的實物商品到無形的增值服務,都能“團”。
低價“餡餅”與“陷阱”
然而,在蓬勃發展的背后,網絡團購所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同樣讓人意想不到。據315消費電子投訴網數據顯示,從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涉及團購詐騙類的投訴已經占到投訴總量的42.56%;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訴舉報中心的統計也顯示,團購網站質量問題成了眼下新的投訴熱點。究其原因,有人認為與這一行業進入速度過快、準入門檻偏低,以致行業失范,從業者魚龍混雜及一些不法商人趁機漁利有關。
2011年1月,武漢某外企白領王小玲就落入了網絡團購陷阱。一天,她在一家名為“品牌時尚鞋城”的網站發現一款思加圖女靴,原價1800多元,團購價256元,只合1折多點,而且網站承諾“絕對正品,假一罰十”,王小玲毫不猶豫地下了單。可錢匯出以后,等了一個多星期也沒見到貨,王小玲有些不安,撥打了網站上的客服電話。接電話的小姐說,因為時近年關,單太多,所以處理得慢了一些,讓她再耐心等兩天。又過了兩天,貨果然送來了,可打開包裝盒一看,訂的思加圖卻變成了百麗。王小玲趕緊打電話詢問,卻沒人接聽電話。她只好無奈地想,百麗就百麗吧,反正和思加圖一樣都是百麗集團旗下的牌子,只要貨沒問題,就懶得麻煩了。可當她取出鞋子仔細查看時,發現鞋子質量很差,明顯是假貨。王小玲氣憤極了,又撥打客服電話,對方態度倒很好,溫和地向她道歉,說是因工作上的疏忽發錯了貨,讓她用快遞退貨,并注明退貨原因及郵資,他們將承擔郵資并重新發貨。王小玲稍感安慰,把貨退了回去。可接下來的事情讓她徹底失望了。等了半個月,新貨仍不見蹤影。再打客服電話,已經無人接聽,再后來電話就成了空號。上網通過QQ聯系,對方的QQ始終處于離線狀態,登錄“品牌時尚鞋城”網站,電腦屏幕上一直顯示空白頁。王小玲這才意識到被騙了。后來有專業人士告訴她,她是上了網店的當。王小玲無比感慨:“光想著天上會掉餡餅,可‘餡餅’砸下來的時候也可能留下一個陷阱!”
不僅某些不法網店打著網絡團購的旗號欺騙消費者,某些實體店也會借助網絡團購的火暴把黑手伸向顧客,北京姑娘小田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
小田一直想拍一套寫真集,2010年9月,她花了300多元從一個正規團購網站預訂了一套昂都元國際攝影機構的寫真攝影套餐。該套餐原價3000多元,小田的花費只合到1折,如此劃算的買賣,小田當然很高興。可當她興致勃勃地去拍照時,當初的興奮便瞬間消失了,對方不僅提供的服裝少得可憐,而且臟兮兮的,化妝用的粉底有股怪味兒,攝影棚里就一臺相機,一天卻安排三四個人拍照,大量的時間都在等待中浪費了。好不容易拍完了照,約好45個工作日后取片,可小田等了50天還沒等到對方通知她取片的電話,她只好主動打電話詢問,可對方留下的兩個號碼都打不通。小田無奈,親自上門想一問究竟。沒想到,敲了半天門,始終沒人開門,旁邊有人善意地提醒她:“別敲了,人早就跑了。”她這才知道遇上了團購詐騙。她立即向網站投訴,并找到網站客服尋求解決辦法,但問題最終未能得到解決。小田后來了解到,跟她有著相同遭遇的人還不少,有的人交完錢甚至還沒來得及拍照,影樓的人就人去“樓”空了。
除了餡餅變陷阱,更多的是夸大宣傳,承諾不予兌現。在北京打工的張力與女友約會的主要方式是一起出去逛街、吃飯,但因收入有限,張力請女友吃飯去得最多的是路邊的快餐店或大排檔。眼看女友的生日快到了,張力打算請女友去一家檔次高些的飯店浪漫一下。這天,他在網上看到一家茶餐廳連鎖企業推出的無限量自助團購,原價199元,團購價69元,保證“環境一流,78種菜品無限量享用”。張力十分驚喜,因為以前有人請他去過那家茶餐廳,環境確實不錯,很有情調,適合談情說愛,張力便毫不猶豫地參了團。
女友生日那天,張力買了蛋糕,兩人一起去了那家茶餐廳。沒想到一進到店里他就有點失望,團購客人被劃到了一個擁擠不堪的區域,亂哄哄的環境別說談情說愛了,連吃飯的興致都大打折扣。這還不算,點餐時,兩人點了五個菜,竟然三次聽到服務員說“對不起”,理由是缺貨。張力十分不解,質問服務員:“不是78種菜品無限量享用嗎?”服務員除了說“對不起”,再無別的解釋。張力只好點別的,直到點完餐他才頓悟:只要是價格高的,一律缺貨!去拿茶水時,服務員冷冰冰地告訴他:“對不起,團購的自助餐不提供茶水,需另外買單。”張力氣得要找老板,服務員還是那三個字“對不起”,因為老板不在。張力徹底無語!
參與“網團”最好擦亮眼
網絡團購最早興起于美國,有一家名叫Groupon的網站推出了一種新的營運模式:通過互聯網渠道將具有相同購買意向的消費者組織起來,向商家進行大批量購買,讓消費者享受低于市場的價格或享受其他的促銷優惠。這一營運模式能夠實現“三贏”,即商家大批量地銷售了商品,團購組織者即團購網站賺取了相應的團購返點和廣告收益,而消費者則在購買知名品牌商品的同時節約了開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Groupon的這一營運模式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全球復制,中國算是其中最突出的復制者與模仿者。從2010年3月國內首家團購網站上線開始,短短幾個月,團購網站數量就破百逾千。然而,中國的網絡團購雖然模仿了美國模式,但卻只有其表,而無其里。美國對于購物網站的權利和義務已經形成較為清晰的界定,對于購物網站的服務規范也有明確要求。它對團購網站的準入雖沒有具體規定,但網站在注冊登記時,需要經營者提供詳細的身份證明、住址、辦公地址、服務類型等信息。若出現糾紛,消費者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設立的網絡欺詐投訴中心投訴。一旦被認定為欺詐消費者,網站有可能面臨高達上億美元的罰款。而在中國,針對網絡團購的管理卻存在不少空白。
首先是市場準入太低。幾個人,幾臺電腦,一套軟件就能夠辦一個團購網站。據了解,注冊一個網站需要在工信部備案,如果是經營性網站還需要在工商部門備案,但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在工信部和工商部門備案的團購網站仍然可以在網絡市場中存在,而即使是備案的網站,也有很多使用的是虛假信息。
其次是法制監管尚屬空白。目前雖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但對網絡環境下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一直未有突破。針對網絡消費,我國尚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一旦網絡團購遇到糾紛,首先很難確定主體,即便確定,也很難找到主體。
三是信用制度不健全。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信用制度不健全。網絡購物中出現問題后消費者往往無可奈何,真正為幾十上百元的團購費去“較真”的人少之又少,“花錢買教訓”是大家最常用的自我解嘲。
從業者良莠不齊,市場競爭白熱化及監管的不到位,都給網絡團購滋生欺詐提供了溫床。據業內人士總結,當前網絡團購投訴存在四個焦點問題:一是虛假宣傳,消費者團購到的商品或服務,質量嚴重縮水,有的網站甚至人為修改后臺數據制造銷售火暴場面吸引網民參與;二是虛假打折,部分網站將商品或服務的原價抬高后再打折,制造超低折扣的假象;三是超量銷售,不少商戶為了攬客,不顧自身實際接待能力超量銷售優惠券,導致服務承諾無法兌現;四是售后服務缺位,一旦出現問題,團購網站與商家相互推諉,不言退換。
針對這些欺詐現象,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擦亮雙眼,加強防范。
一要加強事前預防。315消費電子投訴網首席執行官王福山支招,網絡團購時要“一看二查三問四付”。“一看”即看清內容,不要被網站美麗的外表所蒙蔽,尤其是交易條款,看看有無“霸王條款”。一家網站曾推出“看表演無限量吃”團購,興致勃勃的“團員”們到了那家日本料理店后才發現,限時,“只能吃1小時”。“二查”即查相關的網友評價和口碑,查團購網站有沒有ICP備案號及是否有有效鏈接,凡是正規的團購網站,其聯系方式一般都有郵箱、電話、聯系人、地址等信息,而不正規的團購網一般只會有一個QQ號碼或電子郵箱,甚至只有一個“在線提交”。“三問”即問明相關情況。團友在問詢過程中可發現欺詐跡象,比如,若網站急著要求匯款,且對團友的要求一律不假思索地答應,就要警惕了。“四付”即留心付款方式。網站直接發支付鏈接或讓消費者直接向其匯款,是目前釣魚類詐騙常用的招數,建議消費者謹慎參與。
二要注意事中謹慎行事。濟南律師李莊國倡議,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一定要留存消費憑證,如發票、小票等,最好能到實體店考察,看是否與網絡宣傳一致。有五年網絡團購經驗的資深“團員”楊鶯小姐也說,消費者在進行團購時要保留好確認短信、確認頁面,便于事后維權。付費時務必選擇支付寶等第三方擔保交易模式。
三要做好事后維權。消費者遇到欺詐,大都會想到維權,但維權之前卻要掂量一下維權成本。普通消費者大都會因為擔心成本過高而退卻,更何況網絡團購消費的證據很難搜集,放棄維權的消費者就更多。曾有一位較真的消費者汪先生,從網上花了79元錢團購買了一只電動剃須刀,貨到后發現是偽劣產品,他一氣之下向當地消協投訴,要求按照《消法》雙倍索賠。因網絡團購操作不規范,投訴認證難,汪先生后來為了這只剃須刀多次輾轉,耗時三個多月,花費3000多元,竟沒得到任何結果。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助理王前虎說,網絡團購消費具有花費小、形式亂、人數多的特點,消費成本低,維權成本高,零散的消費者面對商家時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給維權增添了障礙。正是這種障礙,使得許多消費者怕麻煩,懶得投訴,自認倒霉。這恰恰是對網絡欺詐行為的姑息養奸。資深消協工作者張少林呼吁網絡團購者,一旦遭遇欺詐,一定要向相關部門投訴,這不僅是給自己維權,也是給網絡團購凈化環境做貢獻!當然,維權還必須有立法和執法部門的強力介入。只有制定相關制度標準規范行業行為,加大商家違法成本,才能使監管不流于形式。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應該由非盈利機構來組織和建立信用保障體系,并且加強和完善法律上的監管。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將消費者維權落到實處。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