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870年普法戰爭的決定性時刻是發生在9月1日的色當會戰,不過若由此向前追溯十來天,則歷史的時針就指向了另一場戰役——格拉維羅特之戰。事實上,正是這場發生在格拉維羅特村周邊高地上的爭奪戰,注定了色當會戰的必然性,因此這場戰斗也可以被看作普法戰爭中真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
馬斯拉圖爾阻擊戰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之后,法國軍隊一度在統一指揮下保持著梯度配置的有序陣形,不過這一作戰體系卻在當年8月上旬的幾次邊境交戰之后即被打破,而積極進取的普魯士軍隊則不斷求戰,且不斷贏得了邊境戰斗的勝利。
在連續交戰皆處下風的情況下,法國大軍于8月6日一分為二,一個原本完整的萊茵軍團被拆分成兩個軍團:由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所指揮的一部退往色當;由弗朗西斯·阿希爾·巴贊元帥指揮的一部(沿用萊茵軍團的稱號)則在洛林地區停留,一時進退維谷。
與此同時,當面的普魯士軍隊總參謀長赫爾穆特·馮·毛奇(通常稱為老毛奇)繼續貫徹著自開戰以來就奉行的思想——盡早趁機與法軍主力決戰。自7月19日開戰以來,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軍事家就明白無誤地告訴他的部將們:“此戰的首要目標是法國生力軍,而非法蘭西領土?!痹诖怂枷氲闹笇е?,普軍迅速從堅固設防的梅斯要塞群南翼掠過,然后再向西北轉移,朝摩澤爾河開進,一切的用意都在于盡快趕上法軍主力,以便展開決定性的會戰。
現在,當看到一個對法軍實施各個擊破的良機就在眼前,老毛奇便迅速做出了相應的部署調整:他決心動用自己三個軍團中的兩個來對付巴贊的軍團,即普軍第2軍團在摩澤爾河上游渡河西進后,從南面迂回法軍側翼,切斷其退向凡爾登的通道,普軍第1軍團在原配置地區加入這一阻滯行動。
法軍方面,自接手新分離出來的軍團以來,巴贊元帥就一直對下一步的行動沒有確定:是堅守現在的戰線?還是向著首都方向且戰且退?這一疑問在8月16日得到了部分解答,不過是在敵人的“幫助”下。
這一天,按照老毛奇命令包抄而至的普軍出現在了巴贊軍團左翼,打頭的兩個軍趕在法國人之前截斷了梅斯至凡爾登的道路。只要法軍還想經過凡爾登向巴黎方向轉進,這里就是必經之路。于是,兩軍很快就在馬斯拉圖爾展開了拉鋸戰。
如果說格拉維羅特是色當的前奏,那么馬斯拉圖爾就是格拉維羅特的前奏。這是一場極為兇惡的遭遇戰——普軍的大炮比對手的優越,不過法國步兵的后膛步槍則擁有比普軍步槍更遠的射程。結果,普法兩軍在這場戰役中的傷亡分別達到15000余人和13000余人。
盡管在戰場上橫陳的普魯士人的尸體數量更多,但是普軍達成了戰役意圖——阻斷了法軍西退之路。在聽取傷亡報告后,法軍統帥巴贊元帥在當晚10點面色陰郁地對他的參謀隨從們說:“先生們,明天一早,我想我們或許應該轉頭向東,到梅斯去。”
以守對攻
馬斯拉圖爾阻擊戰的次日,沒有發生戰事,不過戰場上的形勢卻同樣驚心動魄。
老毛奇在這天清晨給第2軍團司令普魯士親王弗雷德里?!た栂铝睿骸傲⒓磁沙鋈?個軍,向東北方向展開一次掃蕩式進軍,以徹底消除法軍西進的可能?!倍?軍團司令卡爾·馮·斯坦梅茨將軍接到的命令是“就地布陣”。也就是說,毛奇要以第1軍團為“門軸”,以第2軍團為“門板”,徹底關閉巴贊向西的通道。
應該說,這一決斷極為大膽,甚至近乎冒險。因為在一支完整的敵軍面前主動拉伸自己的戰線,就無異于給了對方主動進攻并切斷自己的機會。當第2軍團的普軍展開這樣的行動時,有人評價“好像是在刀鋒前伸長自己的脖子”。
然而,法國人的“刀鋒”卻紋絲不動。按理說,很難有哪個指揮官會坐視這樣的截斷敵軍的良機,不過巴贊元帥在8月17日這一天就極為“冷靜”地決定坐視不理。原來,這時他正忙著指揮部下排成嚴密的防御陣形,以應對普軍可能發起的新的進攻。
這樣看來,在這一天實施大膽機動的老毛奇真是運氣不錯,幾乎相當于在一場賭局中押對了寶。據知情者稱,由于騎兵沒有能夠提供有效的偵察情報,這位普軍總參謀長在考慮如何調動部隊時,實際上是按照遠處敵方上空的塵霧變化來判斷其位置的!
巴贊元帥總算選擇了一處非常理想的防御陣地——北起圣普利瓦村,經過格拉維羅特村,南至曼切谷地附近茂林地帶的一條狹長高地,其位于梅斯要塞以西數公里處,大部分地段坡勢平緩、平坦無遮。在這片高地上,巴贊派出第2軍駐守南部的林地和山谷,第3軍和第4軍在北部和中部坡地次第展開,第6軍則配置在北部稍遠的地方。另一支部隊皇家近衛軍則被巴贊作為預備隊,處于自己的直接指揮之下。
所有法軍部隊全都抓緊時間,構建了射界和防護都不錯的射擊陣地。法國人有理由相信這里是易守難攻的:中部和北部的坡地有利于法軍的排槍射擊,而南部的山谷林地則不易攻擊者通行。
對巴贊元帥而言,他早已“胸有成竹”:面對普軍進逼,先打一仗,萬一接戰不利,就全師東進梅斯要塞,然后在那里等著自己的皇帝率領大軍來援。
炮戰開局
18日清晨,老毛奇急切地想要發起進攻,他向御駕親征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請示,得到了肯定的答復。這時,他手里握有兵力優勢——第1和第2普魯士軍團共有18萬8千余眾,而法軍人數則為11萬2千。另外,普軍還占有火炮數量優勢——732門對520門。
早上8點,老毛奇下令第2軍團全線進擊,但事情的發展卻并不如他所愿。當普魯士第2軍團的前鋒和把守在高地中部的法軍相遇時,軍團司令官卡爾親王卻判斷那是“法軍側翼”,而且“正處于退卻之中”,于是他便改命部隊向外圍包抄,以便將“退卻”之敵整個兜住。
當卡爾親王屬下的普軍第9軍經過圣普利瓦村時,突然遭到了村內法軍的密集射擊,這使得軍長阿爾布萊希特·馮·曼施坦因認定這里應該就是法軍重兵把守的要地,于是便下令炮兵部隊就地建立射擊陣地,并把這一判斷通報給了上級??栍H王回復同意,于是到了正午12點,曼施坦因的炮兵奉命開火,這場格拉維羅特之戰正式打響了。
普魯士軍隊裝備的克虜伯火炮性能優異,被認為是代表著未來野戰炮的發展方向。但在此戰開局,倉促布陣的普軍炮兵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在法軍步槍射程之內布陣!可想而知,當普軍炮聲響起后,駐守圣普利瓦的法國第3軍立即還擊,導致曼施坦因的炮兵們遭受了重大傷亡。
當得知自己所預想的由第2軍團展開的“鐮刀收割”沒能實現時,老毛奇坐不住了。他會同威廉一世以及龐大的隨行人員,從戰地指揮部向前移動,以便能更清楚地掌握第2軍團的戰況。
臨出發之際,老毛奇向仍在待命的斯坦梅茨下令:第1軍團暫時按兵不動,除可以使用炮兵外,其余部隊的行動應等待下一步指示。老毛奇的意圖是將第1軍團作為第2軍團的后備,在有必要的時候再投入戰斗。
但第1軍團司令斯坦梅茨將軍已經有點等不及了,畢竟這位老將從拿破侖時代就開始作戰,在1866年的對奧地利戰爭中又立有大功,這一次似乎對于總參謀長的命令有些不以為然。不過,他還是先按照命令發起了炮戰。很快,第1軍團已經直接在高地中部格拉維羅特的方向上集中了150余門火炮,這些后膛炮的射程比法軍裝備的鑄鐵前裝炮和青銅線膛炮都要遠得多,因此多處法軍陣地很快便被炮彈炸得粉碎??粗诒鄤P,斯坦梅茨求戰的欲望也就更加強烈了。
到了下午14點30分,仍然沒有從老毛奇那里獲得明確指令,斯坦梅茨無法再等待下去了,直接向麾下的第8軍發令:“進攻!”
然而普軍的步兵線剛一推進,便立即遭到了射殺。進攻者竭力向坡地中部發起沖鋒,但非常困難。下午15點,第8軍將進攻發展到一處名叫圣休伯特的村落,隨之就精疲力盡。法軍的火力充分發揮了靈巧和快速的特色,他們的步槍射程幾乎是普軍步槍的一倍,法軍使用的速射小口徑炮則快速開火,堪稱“機關槍的先祖”。
目睹戰場情景的斯坦梅茨又將第7軍派上場,接著又是第3騎兵師。這時,他還沒有動用的部隊就只剩下1個軍和1個騎兵師了。下午16點整,第7軍擂響了進軍鼓,但在幾分鐘之內,其前鋒就被法軍的猛烈射擊擊潰了。
這時,格拉維羅特附近的戰場已經成為傷亡的士兵、戰馬、炮架和其他廢棄軍需的堆積場,部隊間聯絡不便,使得高級指揮官無法掌握前線的實情,只能根據自己的觀察(甚至是猜測)來行事。
斯坦梅茨一再派人催促自己的騎兵和炮兵推進,他還不知道,這些部隊正處于失敗的邊緣!此時,如果格拉維羅特的法軍發起果斷反擊(比如投入精銳的皇家近衛軍),那么普軍第1軍團的戰線很可能就此崩潰。但巴贊元帥選擇了按兵不動。不過也可以理解,剛經過激戰的法軍士兵們不想輕易冒險離開陣地,去穿過面前那片殺戳之地。
已經了解到第1軍團擅自行動的老毛奇立即從第2軍團抽調援軍,前來穩定局面。傍晚時分,弗蘭茨斯基將軍指揮普魯士第2軍趕到。這時已是晚上19點,辛苦趕來的士兵們又累又餓,但斯坦梅茨還想以一次沖鋒來挽回面子。
令人吃驚的是,他居然不是向老毛奇請命,而是越級向威廉一世提出了再戰請求。被屬下的勇氣打動,威廉準許斯坦梅茨發動最后一次沖鋒,但老毛奇對此怒不可遏,當場背面國王以示抗議。
奉命上陣的第2軍排成緊密縱隊沖向戰場,期望能一舉將法軍擊破。但沒人告訴他們,不久前普軍已經奪取了圣休伯特村……結果,兩支普魯士部隊在接下來的半小時里彼此對射,招致了無謂的傷亡。到第2軍吹響“?;稹钡能娞枙r,普軍最終也未能在法軍陣地的中路取得突破。
奪取圣普利瓦
就在第1軍團苦戰的同時,北面的普魯士第2軍團也在經歷著苦戰。通過曼施坦因軍長的報告,卡爾親王終于搞清楚了情況,便轉而集中兵力攻打圣普利瓦村。
不過卡爾親王要比斯坦梅茨謹慎得多,當他麾下的近衛軍率先到達攻擊位置后,軍長伍騰堡親王接到的命令是:“原地待命,以待友軍到來,一同攻擊?!毕挛?5點,第12軍到達近衛軍左翼,于是兩軍開始聯手進攻。
在猛烈的炮轟后,普軍步兵全力推進,但很快就遭到了重大傷亡。在步兵受挫后,普軍炮兵加大力度,展開了持續不斷的炮擊。值得一提的是,普魯士炮兵這次并沒有拘泥于“首先要打啞敵方火炮”的教條,而是盡力將炮彈傾瀉到敵軍步兵陣中。此舉非常奏效,在這一天的戰斗中,法軍傷亡的大部分都是由普軍炮擊造成的。
到了下午17點,確認己方炮擊造成敵軍火炮基本啞火后,普魯士近衛軍軍長奧古斯特親王決定再嘗試進攻。但是這次進攻持續了40分鐘后,近衛軍的損失已多達2500人。典型的情況是:有一個營的軍官蕩然無存,最終由一名軍校生來代行營長之職。
盡管如此,近衛軍的士兵們還是不斷涌向面前那片開闊地,而遠端的法國人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瞄準,然后不停地射擊。戰至傍晚18點30分,投入了18000人的普魯士近衛軍已經遭受高達8000人的傷亡,而其推進的最遠端距圣普利瓦村差不多還有500米。
這時,和在格拉維羅特遇到的情形一樣,駐守圣普利瓦的法軍只要采取反擊,就大有獲得勝利的可能。令人無奈的是,一直和精銳的皇家近衛軍在一起的巴贊元帥還是不為所動。
結果到了晚上19點30分,圣普利瓦的側翼被普軍包抄了,而普軍的克虜伯火炮也隨之推進到了所謂的“手槍射程”,猛烈的彈雨使得法國守軍已難以為繼。到了20點,圣普利瓦終于在普軍的掌握之中。在此地的法國第6軍余部則逐步撤向東南,與友軍會攏。須知,普軍對法軍的撤退也已經無力追擊。
晚22點,格拉維羅特之戰宣告結束。
格拉維羅特之戰是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戰。單從統計上看,普軍付出了逾2萬人傷亡的代價,而法軍的傷亡人數要少得多,為1.3萬余人。可以說,普軍在這一天被打得很慘,在向格拉維羅特和圣普利瓦的突擊過程中,這支軍隊某些最精銳善戰的單位遭受了滅頂之災,尤其是最強悍的近衛軍,所受的損失尤其慘重。
可是,軍事史上從來沒有人把這場戰役看成是法國人的勝利,哪怕從各個層面看,法軍都可以算是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戰徹底阻斷了巴贊軍團前往凡爾登之路——此戰后的第二天,巴贊元帥就如自己規劃預想的那樣,率領軍團向東退往梅斯要塞去了。如此一來,普軍也就徹底消除了法軍兩大軍團會合的任何可能。
老毛奇對格拉維羅特的重大意義了然于胸:雖然在戰術上,普魯士未能占到攻堅戰的任何便宜,但在戰略上己方顯然大獲全勝,正是經過格拉維羅特一天的浴血戰斗,一支人數眾多、訓練有素的法軍主力被同法國腹地分割開來。
短暫而血腥的格拉維羅特之戰由此成為普法戰爭的轉折點,不久之后的9月1日,另一個法國軍團在色當會戰中敗北,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和麥克馬洪元帥帶著8萬余名法軍向普軍投降,法蘭西第二帝國大勢已去。
最后順便說一下,那位一直小心翼翼、視防守和退卻為“萬全之策”的巴贊元帥,倒是比自己的皇帝堅持得更久一些——直到10月27日,他才帶著十幾萬法軍在梅斯要塞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