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祖國,獻身使命,崇尚榮譽”是當代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愛國愛島、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常備不懈,團結創(chuàng)新、樂守天涯”的西沙精神,是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在西沙官兵身上的具體體現。
“愛國愛島、無私奉獻”
是我們矢志不渝的信念
愛國是愛島的前提,愛島是愛國的基礎。愛國愛島有機統(tǒng)一,鍛造了我們西沙官兵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西沙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這是毋庸置疑的。自從我人民海軍奉命進駐西沙群島以來,西沙官兵就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著這塊神圣的國土。有的官兵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長眠在西沙琛航島的烈士陵園。有人說,軍人的職業(yè)不就是為了打仗嗎?是的,在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海洋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西沙官兵毫不猶豫地沖在了最前線,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片藍色的國土上。硝煙散盡,我們常年駐守在“四高兩缺一多”的環(huán)境里——沒有青菜,我們自己試種;沒有淡水,我們用過濾的海水做飯;沒有泥土,我們一點一點地從大陸運來。環(huán)境艱苦,我們承受著;生活困難,我們克服著;美好的青春,我們奉獻著。沒有都市的悠閑,沒有長街的喧鬧,沒有花前月下,有的,是我們在西沙荒島上建起了樓房,修通了道路,種出了瓜菜。這些難道不是我們理想信念的最好見證嗎?
“艱苦奮斗、常備不懈”
是我們用青春寫就的忠誠
西沙的苦是不言而喻的。當年,島上沒有營房,官兵們就住在擱淺的廢舊商船上。白天,太陽灼烤,悶熱難耐;夜晚,風大潮濕,不能入眠。島上沒有報紙、廣播,沒有電視、電話,沒有家人的音訊,甚至沒有外界的一切信息,大家以礁石為伴,以大海為鄰。環(huán)境,我們改善著;敵情,我們警惕著。在“守島建島、愛島建家”的50多個春秋中,一代又一代的西沙官兵,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鑄就了南海“鐵壁銅墻”。
中建島是西沙距離大陸最偏遠的一個島,也是最艱苦的一個島。漲潮時,海水茫茫,露出水面的不過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地方;退潮后,白沙茫茫,這里本來寸草不生,是名副其實的“南海戈壁”。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一代又一代中建島官兵“吃苦不言苦,苦干不苦熬”,憑著手搬肩扛,硬是把戈壁變成了綠洲。1982年8月,中建島守備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這一崇高榮譽,一直激勵著西沙人把愛國愛島之情轉化為無私奉獻的實際行動。2007年8月1日,隊長魏海宏赴北京參加了全軍英模代表大會,2009年4月23日,他又榮幸地參加了慶祝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受到了胡主席的接見。幾十年來,中建島官兵牢記著黨和人民的重托,憑借著愛國愛島的堅定信念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在南中國海上“奏響”了一曲“艱苦奮斗、常備不懈”的“凱歌”!
“團結創(chuàng)新、樂守天涯”
是我們對祖國的莊嚴承諾
有人說:“在西沙,錢是紙,情是金。”這話一點都不假。官兵情、戰(zhàn)友情、兄弟情、姐妹情、軍警民的魚水情……情情是金。1993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蒞臨西沙,親筆題詞:“軍民團結一致,共筑南海長城。”
2001年5月14日,西沙女兵班成立了。從此,西沙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然而,面對守島建島的神圣使命——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女兵們同男兵一樣,“手槍射擊觀摩隊”達到了集體優(yōu)秀水平;勞動時揮汗如雨,女兵們同男兵一樣種菜植樹;日常生活一絲不茍,嚴守紀律;業(yè)余時間自編自演節(jié)目,把西沙群島的“文藝舞臺”裝點得多彩多姿。同時,她們還參加了鑼鼓隊、軍樂隊,為海島上單調的生活增添了“青春的旋律”。幾年來,女兵班先后有多人被評為“十佳天涯哨兵”,并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2007年10月,西沙女兵班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十佳巾幗文明崗”。“生命中有了西沙女兵的歷史,那是我們永遠的光榮!”豪言壯語,道出了西沙女兵的真實心聲。
西沙是神圣的,西沙是美麗的,西沙精神是永恒的。我們用生命呵護她的神圣,我們用青春裝點她的美麗,我們用忠誠詮釋她的永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