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師有便秘的老毛病,幾十年來時好時壞,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煩惱。他每天最難受的事就是如廁,花很多時間憋足了勁,拉出來的卻只有羊屎大小的一點點糞便,而肚子里又時
常脹得慌。為了讓大便通暢起來,孫老師試了許多辦法,什么香蕉、蘋果、蜂蜜,西藥果導外加開塞露,中藥麻仁丸等,都吃過用過,可收效不大。一天,孫老師的一位老同事來訪,告訴他一個治便秘很靈驗的偏方,就是用中藥蕃瀉葉泡水喝。老同事一再叮囑,用量不宜過大。孫老師如獲至寶,忙去藥店購回蕃瀉葉,試著泡服了一杯,結果令他喜出望外,似乎所有痛苦與煩惱,都隨著這痛快排出的大便帶走了。但好景不長,幾天后便秘的老毛病又找上門來,孫老師如法炮制,再見奇效。就這樣靠著蕃瀉葉,孫老師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
然而,也許這便秘也有耐藥性,孫老師漸漸感覺蕃瀉葉的作用在減小。他索性試著加大劑量,把老同事說的服蕃瀉葉不可過量的忠告扔在腦后。終于有一天,孫老師的便秘又犯了,他抓了一大把蕃瀉葉泡水,連著服了三天,大便由硬到軟,由軟到稀,最后竟然變成了止不住的水樣便。眼看著人瘦了一圈,家人急忙送他到醫院,又是輸液又是止瀉,折騰了好幾天,孫老師的病情才告痊愈。
蕃瀉葉的主要成分是蕃瀉甙類,并含有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等蒽醌衍生物及其糖甙。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蕃瀉葉具有瀉下、抗菌、止血、松弛肌肉的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蕃瀉葉性寒,味甘、苦,歸大腸經。主治熱結便秘、積滯肚脹等。治療便秘時單用本品1.5~3克,開水泡服。也可與枳實、厚樸同用,以增強瀉熱通便、消積導滯作用。治消化道出血,用蕃瀉葉2克研末,150毫升開水浸泡口服,每日3次。婦女回乳時用蕃瀉葉4克,加開水200~300毫升,浸泡10分鐘,為1日量,分2~3次口服。但要切記:婦女哺乳期、月經期及妊娠期忌用;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劇烈腹瀉等副作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服藥后若有不適反應及時求醫,千萬別重蹈孫老師的覆轍。
治便秘自作主張惹禍端
中老年朋友對“腰肌勞損”可能不陌生,也許你現在正在經受著腰痛的煩擾。去醫院吧,又查不出什么毛病,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醫生或許會給你一些止痛的藥物,或者囑咐你要避免勞累,腰部用力的姿勢要正確,注意適當休息,等等。然而這好像作用不大,下腰部時常感到酸脹、疼痛、無力,遇到站、坐或走路久了,或早晨起床、寒冷潮濕的天氣時,疼痛就加重,有時還向臀部、大腿外側甚至頸后及上肢放射。
。
由于腰骶關節是承受身體重量的大關節,是腰部活動的樞紐,因此,有目的地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如做一些前屈、后伸、側彎、回旋以及仰臥起坐的動作,使腰部肌肉發達有力,韌帶堅強,關節靈活,可增加未受損肌肉的代償能力,同時也是預防慢性損傷發生的關鍵性措施。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效果可靠又簡便易行的體療方法,堅持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1.腰部前屈后伸運動: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然后腰部充分前屈、后伸各4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2.腰部回旋運動:姿勢同前。腰部先做順時針再做逆時針方向旋轉,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順逆交替回旋各8次。
3.拱橋式:仰臥位,屈雙膝、雙肘,以雙足、雙肘和頭后部五處為支撐點,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肌力的增強,可不再用雙肘支撐,僅以雙足和頭后部三處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20~40次。
4.飛燕式:俯臥位,雙臂放于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后以胸、腹部為支點,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關節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20~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