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彤彤衣著整潔大方,高挑秀氣,但總認為自己“丑”,大家都討厭她,抑郁、疲憊常常出現(xiàn)在臉上,看問題總是很消極。彤彤說,在學校自己就是個“戴著面具的人”,很煩很倒霉,經(jīng)常莫名其妙地想哭。除了上網(wǎng)、打游戲,對其他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遲到早退,寫作業(yè)要看心情。生活上,彤彤稍不順心就沖媽媽大發(fā)脾氣,“死了算了”幾乎成了她的口頭禪,但事后往往對媽媽心生愧疚。該升高中了,彤彤希望有一個新的開始,可是又異常擔心:“如果無法適應新的學校環(huán)境,怎么辦?”“如果碰到老同學,在他們的影響下,新同學會不會也討厭我?”開學臨近,彤彤愈發(fā)坐立不安,常常從噩夢中驚醒。
彤彤受到了“惡劣心境”(抑郁性神經(jīng)癥)的襲擊與包圍,這是一種女性患病率較高的病癥。病人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為特征,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如頭痛、背痛、四肢痛,但不能查出疼痛原因)、腹瀉或便秘、胃部不適和睡眠障礙。患者無明顯的運動性抑制或精神性癥狀,生活不受嚴重影響,自感內心痛苦,常主動求治。一般經(jīng)心理治療、配合服用抗抑郁藥物后,病人即可痊愈。期間可以在家里服藥、療養(yǎng),也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治療。與此同時,來自親友的“家庭治療護理”,不僅能使病人感受到溫暖關愛,消除自卑,克服性格缺陷,樹立生活的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有利于病人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加快康復、預防復發(fā)。
1.幫助病人堅持規(guī)范治療。嚴格遵照醫(yī)囑按時定量服藥,絕不擅自減藥或停藥;將服藥后的情況及時告知醫(yī)生,包括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等;聽從醫(yī)生指導,及時進行藥物和藥量的調整。
2.親友要多傾聽,巧疏導。親友要善于和病人交談,鼓勵病人訴說心中的郁悶及苦惱,以合理宣泄、消除不良情緒;在了解抑郁、悲觀、消沉的原因后,親友要對癥勸解,鼓勵病人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樂觀地面對人生,接受挑戰(zhàn),讓病人懂得:一個人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自己,過去的事情不要再想,美好的生活從現(xiàn)在開始。只有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問題,對待自己,才能擺脫現(xiàn)狀,取得成績,對待疾病也是如此。與此同時,病人也可以感受到大家的關愛與幫助,增強自尊心。
3.幫助病人悅納自我,克服自卑。自卑是軟弱的表現(xiàn),關鍵是自信心不強,應鼓勵病人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和激勵。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覺得自己很蠢,就表現(xiàn)得很蠢;如果覺得自己有信心,就表現(xiàn)得有信心。盡量用身邊的事例來開導病人,幫助他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只看到不足而低估自己,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身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切忌一味求全責備,盲目攀比,把他人看得十分完美,而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4.鼓勵病人進入社交,不敢于人交談交往,表里交往,往往造成心理上的抑郁和沮喪。邀請病人一起參加娛樂社交活動,通過與人交往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情緒就會放松,心境就會暢快,同時能認識到他人的長處和短處,通過比較正確認識自己。在社交活動的氣氛中消除自卑的陰影,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5.鼓勵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病人所做的事情多給予稱贊和鼓勵,增加病人對家庭與社會的責任感、自身價值感等。
6.營造溫馨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家屬要為病人制定合理的、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表;鼓勵或陪同病人積極鍛煉,如每天早晚散步、唱歌、跳舞、打球等;營造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睡前避免飲濃茶、喝咖啡,不看小說、信件或聊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