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珊瑚島,便被它優美的環境所吸引:綠樹成蔭,椰林成行,干凈整潔的小水泥路隱現于野菊叢中,偶爾有幾只悠閑啃青草的小羊被調皮的狗兒攆得一蹦一跳地跑開。站在嶄新漂亮的營房前,迎著撲面而來的帶著淡淡咸味的海風,讓人能深切地感受到這個小小的珊瑚島上那種和諧之美。幾天后,走到島上一個地方,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美的深度與厚重。盡管后來又去了多次,但每次去了,都依然覺得這個地方對于我而言,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夢境。
這個地方是一位老兵在我剛上島時帶我去的。那老兵是連隊專業分隊的一位老士官,珊瑚島上的點滴人事掌故好像都匯藏于他的心中。那是中秋節的傍晚,在會餐的一片喧鬧中,他拉了我一把,說要帶我去一個“可能我會感興趣”的地方。走時,他手里還拎了瓶酒。
出了飯堂,順著一條小路一直朝海邊走,然后拐進戰壕,就這么一直沿著戰壕向一片樹林深處走去。路上,那老兵沉默著,絲毫沒有說話,我也就一直這么跟著。慢慢遠離了人群的熱鬧喧嘩,越走四周越寂靜,只有自己腳下“沙沙”的腳步聲……目的地到了,居然是一片墳地!這是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在這個離大陸一百多海里的小島上,竟然有一片墳地。
墳地零星錯落著幾座墳墓,整個墳地前立著一座大石碑,上面刻了“烈士之墓”幾個古樸的大字,很有滄桑的味道,很簡陋,看起來有些年月了。老兵的神情很莊重,恭恭敬敬地點上了三支煙,然后把酒斟上。
“這是……”我沒有把話問下去,因為老兵低沉的聲音已經回答了我的疑問。老兵那娓娓的解說把我帶到了1974年那場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1974年南越軍隊侵占了我西沙永樂群島部分島嶼,面臨敵人的猖獗侵犯,我軍做出了收復珊瑚、甘泉、金銀三島的決定。1月20日早晨,由榆林要塞區派出的三個連隊、一個兩棲偵察分隊和一些加強分隊與民兵,共500余人,分乘海軍艦艇和漁輪,向那三島開進,準備實施兩棲登陸作戰。在甘泉島上,僅用十多分鐘就俘虜了入侵的全部南越官兵;在珊瑚島上,盤踞頑抗的南越官兵大部分最終投降,南越軍隊最高指揮官范文鴻被俘。當年英雄們的英勇戰斗,使得甘泉、珊瑚、金銀三島順利回到祖國的懷抱。
而現在,老兵帶我來的這片墓地里就躺著在那場海戰中為國捐軀的英雄。我久久地注視著烈士墓碑,往日的戰斗英雄靜靜地長眠在這片他們曾經用自己的熱血捍衛的土地,永遠地守護著它……
老兵又指著遠一點的幾個墳墓,說那些是后來在建設珊瑚島時去世的戰士,包括一位排長,還有幾個只是地方老百姓。我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正如老兵所說,今天珊瑚島的美麗離不開昨日“珊瑚人”的犧牲和付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正在享受著的美麗,卻已經帶有那種用語言無法輕易說出的厚重。
離去時,我再一次回頭看著這片在暮靄中的墓地,靜靜地,在安靜與喧鬧之間,我再次涌起了一種感動,一種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