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以其聲形并茂、圖文兼顧、動靜結合等多樣表現形式,以及容量大、直觀性強和易接受的特點,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正是因為多媒體教學具有明顯優勢,導致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進入了一些誤區,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多媒體教學的發展。
誤區一:不用多媒體就不是好課
有些地區,多媒體幾乎成了評優課不可或缺的標準。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很多教師都精心制作課件,精美的畫面,生動悅耳的歌曲和配音……各種公開課就成了精美課件的展示臺,學生成了“看戲者”,教師成了“放戲者”,結果反而使教師和學生迷失于課堂,丟失了自我。
一節不使用多媒體的課就不是好課嗎?事實表明,多媒體技術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絕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一節課上得好不好與有沒有使用多媒體沒有直接關系。真正的好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準備,離不開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使之為課堂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誤區。
誤區二:多媒體等于幻燈片
許多教師只會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簡單的幻燈片,把書上的圖片、文本簡單地轉化到計算機上演示,不能真正起到解決難點的目的。其實,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特色就是集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于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諸多感官系統參與學習。
在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4《Halloween》的教學中,教者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影像資料,創設萬圣節的情境,使學生對萬圣節形成初步的映像;在Presentation2中,借助多媒體技術中聲音素材的導入,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在Consolidation2中,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示購物場景,然后請兩組學生上臺模擬購物活動,并在大屏幕上顯示出對話。通過多媒體模擬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輕松、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降低了課文學習的難度。
誤區三:多媒體手段使用得越多越好
有些老師為了上好課,電腦、幻燈片、投影儀、錄像機、錄音機等樣樣齊全,氣勢不凡。殊不知,媒體眾多,就需頻繁切換,反倒成了教學的干擾源,結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媒體本身所吸引,分散了對學習內容的注意,使學生的感知流于表面化和機械化。
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多媒體的運用要適量。堅決摒棄越多越好的錯誤觀念,關鍵是能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對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到有益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2.多媒體的運用要適時。切忌“一用到底”。一張幻燈片接一張幻燈片,學生的思維完全緊跟著眼花繚亂的課件,沒有了思考和表現的時間,喪失課堂的主體地位。所以多媒體使用原則之一應該是該用時則用,不能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真正讓多媒體技術起到變抽象為形象、變遠為近、變靜為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寬視野、啟迪思維的作用。
誤區四:多媒體可以替代教師范讀
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朗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媒體教學中,一些教師將讀的功能完全“交給”了多媒體,“以機代讀”越來越普遍,“教師范讀”越來越少見。
誠然,“以機代讀”給師生帶來不少好處,它可給學生提供語音示范,可克服教師英語發音不標準的問題,教師也可保護自己的嗓子。但是否就意味著“以機代讀”可以取代“教師范讀”呢?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發音技巧極強的語言。冰冷的機器不能顯示喉嚨的發音位置,長短音(如[i] [i:])、易錯音的發音變化等;而通過聽教師的示范朗讀,學生可以觀察教師的口形及舌頭發音器官的位置,在模仿中讀準單詞,從而了解文章內容和朗讀特點,感知內容在語音、語調、感情、表達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確朗讀的方法和要點,為朗讀的實踐練習做準備。
誤區五:多媒體可以替代黑板、圖片、錄音機等傳統媒介
多媒體技術進入了課堂,傳統媒體的功能均能在多媒體上體現出來,于是一些傳統的教學媒體,如黑板、掛圖、卡片等一再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冷落。
實踐表明,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小黑板、小卡片等傳統媒體簡便易做,更形象、更直觀,具有可操作性。在課堂中穿插使用,可以使兩種教學手段取長補短,從而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 多媒體教學以其直接性、新穎性和多樣性,成為了現代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在我們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適量、適時地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進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07英語2班)
責任編輯: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