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需要亮點的,沒有亮點的課堂吸引不了聽課者。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一節課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然不能和失敗畫等號,至少意味著平庸。這是很可怕的評價。” 那么亮點從何而來?筆者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亮點的生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思路尋亮點
教學思路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要實施的教學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如果一節課的教學思路設計能亮起來,那么課堂教學的步驟便生動起來,藝術起來,亮麗起來了。
1.亮在簡明扼要。簡明扼要的教學思路可以使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容易。于永正老師執教的《望月》一課緊緊圍繞“月”展開,通過“眼中月”“詩中月”“幻想中”的教學進程,學生感受到小外甥聰明好學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再如,于永正老師執教《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引導學生讀出林沖的“禮讓”“忍讓”“謙讓”“寬讓”,一個“讓”字把課堂激活了。簡明扼要的教學思路可以四兩撥千斤,使學生輕松地提高語文素養,但要梳理出一個簡明扼要的教學思路,卻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積淀和對文本重點、難點的精確把握。
2.亮在情境生動。情境生動的教學思路可以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情趣盎然,從而成就一節課的亮點。周益民老師執教《皇帝的新裝》的教學思路可謂別出心裁,第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主要是轉述,撩開虛假的存在;第二板塊主要是冥思,體味人物的內心;第三板塊主要是推測,感受童年的真實;第四板塊主要是提煉,咀嚼童話的意蘊。這四個問題絲絲入扣,啟承轉合自然巧妙。學生自始至終都被周老師設計的四個教學情境深深吸引,沉醉其中。
3.亮在創意鮮明。有些文本的教學思路需要線條簡潔,王崧舟老師《二泉映月》的設計便是如此:發現一道風景——體驗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懷——理解一首曲子,最終歸為“一段人生盡坎坷,一片情懷付月光”。這個教例思路明晰,線條簡潔,創意鮮明,表現出設計者有質量的理性思考。
二細節處理顯亮點
匠心獨具的教學思路可以成就課堂的亮點,教學中的關鍵字詞、關鍵環節和突發事件等細節的設計與處理,如果能精當得體,也能成為課堂的亮點。
1.精研課文關鍵詞語。王崧舟老師執教《荷花》時,抓住文眼“冒”字,先讓學生換成“長”“露”“鉆”“伸”“探”等進行對比。學生在悉心揣摩后,充分領悟到“冒”一字表現出了荷花使勁地長,精神抖擻地長,喜氣洋洋地長;繼而引導學生想象出白荷花冒出來以后仿佛想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仿佛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仿佛在進行時裝表演這樣一些情景。像王老師這樣揣摩和精研關鍵字詞的教學環節還有很多,這些教學環節無疑成為了光彩奪目的課堂亮點。
2.幽默表現關鍵環節。對詩是《望月》一課的重要環節。如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多、快而又有感情地對出詩句十分重要。于永正老師在這一教學環節,充分發揮了他精于幽默的高超本領。他用“誰來當我的外甥?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啊!”開始這個環節。在學生眼里,于老師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因此他充當課文中的“我”非常自然。這句話放在對詩環節的開始,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更為幽默的是,在對詩過程中,于老師故意背出了楊衙內的歪詩。背歪詩就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有趣,提高學生對詩的積極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也是一樣,課如果太“平”、太“實”,也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幽默地處理一些教學環節,往往給聽課者留下難以忘懷的亮點。
3.智慧應對偶發事件。充滿活力的課堂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教師如能從容自如地應對,并生成有價值的內容,必定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孫建鋒在執教《做一片美的葉子》時就“節外生枝”,一學生難過地說:“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們家的大樹倒了,他們都不肯要我,我沒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時,我想到了死。”整個會場的人聽到這話都震驚了,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這個可憐的孩子和孫老師身上。孫老師該如何處理呢,聽課的老師都悄悄地為他捏一把汗。孫老師真誠地說:“孩子,你是無辜的!你是坦誠的!你是堅強的!班級就是你的家!學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我非常喜歡珍珠貝,如果有沙或壞的東西進入它的身體,它會用溫柔的態度把它包起來,使它變成一顆珍珠。有時人需要學習這小小的珍珠貝,用溫柔的態度包容人生所遭遇到的一切波折與磨難。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生長出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此時,這位學生激動得熱淚盈眶,喊孫老師一聲爸爸。會場上掌聲雷動,經久不息,不少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這樣及時有效的生成,綻放了語文課堂的精彩。
亮點何來?亮點來自于對文本的潛心細讀,來自于對文本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學生的尊重理解。當然,課堂教學中的亮點,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觀點,也不可能是筆者所能說得清、道得盡的,筆者撰此文旨在拋磚引玉。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