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已引起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下面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不斷創新。
1.克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一提到創新教育,一些教師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等,或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認為是創新。其實,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一個人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別人提過,而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教師要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創新能力。
2.營造創新思維培養的環境。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課堂教學存在的“一言堂”“滿堂問”“滿堂灌”的現象。這種課堂表面看來熱鬧非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只是少數學生能夠響應教師的教學。這種教學狀況是絕對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因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地探究、體驗而形成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關鍵在于要有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
3.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注重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能夠打破常規,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教師可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保持在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有了興趣學習就會成為自己內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在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1.利用“學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難易適度,而問題正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能力。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數學中圖形美,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以這樣設置問題:
①把課前剪好的ABC紙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觀察它們組成什么角?
②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結論?
③在拼圖中,你受到哪些啟發?(指如何添加輔助線來證明)這樣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A+∠B+∠C=180°,從而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拼角找出定理的證明方法。學生在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的實踐中,培養了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安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李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