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自剖腹產誕下寶寶后,一直沒有奶水,看著嗷嗷待哺的小可憐,她和老公商量用奶粉喂養。由于擔心配方奶粉的營養比不上母乳,在沖調時,瑩瑩特意增加了奶粉濃度。但寶寶似乎不太買賬,每次排便前都哭鬧不安,大便也非常干燥。瑩瑩把寶寶的情況反映給醫生,醫生解釋說,奶粉中鈣、磷、鈉、鉀、鎂含量比母乳高,這些物質會促使嬰兒腸道內未消化的凝塊與之結合,引發上火便秘;不按比例加水沖調奶粉,擅自增加濃度,更會加重癥狀。瑩瑩恍然大悟,但也有新的疑慮:寶寶腸胃柔弱,身體嬌貴,自己和老公擔心普通飲水中或多或少會含有鉛等重金屬,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只用桶裝純凈水沖沏奶粉,這會不會也是“錯愛”呢?
飲水影響嬰兒健康
初生嬰兒特別是1月齡的嬰兒,消化系統和腎臟系統還未發育完全,飲食不當對嬰兒的身體發育和器官功能會造成一定損害。嬰兒身體中含水量高,因此水在嬰兒食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飲水的安全性尤為重要。
例如水中的硝酸鹽氮,成年人可耐受量為10毫克/升,而嬰兒應低于5毫克/升;嬰兒飲用水中的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簡稱TDS,指水中溶解成分的總量,包括溶解于地下水的各種離子、分子、化合物,不包括懸浮物和溶解氣體)不宜過高,尤其是1月齡的嬰兒,如果礦物質含量過高,會對腎臟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嬰兒飲水量各不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嬰兒屬于易感人群,5公斤重的嬰兒每日攝入水量為0.75升;10公斤重的嬰兒為1升。德國曾進行過嬰兒飲水量的試驗,結果顯示足月嬰兒和早產兒使用母乳和嬰兒食品的飲水量不同。(見附表)。
純凈水不宜沖奶粉
近年來,許多家庭都將純凈水作為嬰兒食品的配制用水,這會使人工喂養的嬰兒體內缺乏某些礦物元素,家長們要給予重視。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水是嬰兒體內礦物元素的重要來源,母乳喂養的嬰兒,礦物元素主要通過母乳補充,而奶粉中的微量元素往往與母乳有較大的差別,缺乏的一部分就要從飲水中進行補充,如鈣、鎂、銅、鉬、鋅等元素。
還有一些家庭使用牛奶配方奶粉喂養嬰兒,牛奶中的礦物元素與母乳也有很大區別,例如牛奶中的鈉含量高于母乳,會使嬰兒攝入鈉的含量超過標準,對嬰兒的腎臟機能帶來損害。鑒于此,有些國家的飲用水標準規定嬰兒用水的鈉含量應低于20毫克/升。
嬰兒食品的水配方
嬰兒食品的形式有三種,即粉劑、濃縮液和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前兩種需要根據各個廠家的標示加水進行配制,第三種不需要另外添加水,含水量通常為85%左右。
配制嬰兒食品時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水過多時能引起水中毒,使嬰兒血鈉水平過低、興奮性差、昏迷甚至形成永久性腦損傷;水過少則會使嬰兒食品滲透壓過高,引起嬰兒腹瀉、脫水、腎損壞、腿部壞疽甚至昏迷。
因此,在為年齡不足六個月的嬰兒購買食品時,要特別注意配方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購買相適應的飲用水,做到科學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