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充斥空間,看不見也摸不著,最容易被忽視,因此又被形象地稱為“電子煙霧”。它易對人體造成傷害,這已被科學界所證實。這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可能正在悄悄地擄走你的健康:電磁波能干擾人體生理節律,破壞免疫機能,引起失眠、頭痛、健忘等癥狀。長期生活在強電磁感應環境下,例如高壓線下的人,尤其是兒童,易患癌癥、白血病等多種疾病。然而,傷害還不止于此——
激起有害物質千層浪
英國《大氣污染》發表文章稱,電子煙霧可能會引發哮喘、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電腦、電視機、電炊具、電燈,甚至是電線產生的電場,能夠將微小病毒、細菌、過敏原和有毒污染物傳播在空氣中,被人體不斷吸入;而在電場的作用下,這些粒子將吸附在呼吸道內壁上。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衣物和床單釋放出來的靜電,則加劇了這一問題。
此外,“電子煙霧”還會降低空氣中氧分子的濃度。氧分子對人體有益且能被人體吸收,它能夠殺滅有害細菌。
你在不斷更新電腦嗎
試驗發現,全新的顯示器在剛剛投入使用時,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最多。新顯示器連續開機180天后,用戶吸入量仍比老顯示器吸入量高出10倍。科學家說,顯示器外殼上涂覆的化學物質中含有廣泛用于電子設備的耐火材料有機磷酸酯。顯示器工作時會發熱,導致有機磷酸酯釋放出三苯基磷酸鹽氣體。
新式的個人電腦主頻(CPU內核工作的時鐘頻率)已達到100兆,手機則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這些設備發射出的電磁波有些與公用系統的設備處在同一頻段上,這就必然會帶來相互干擾。而多數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殺手”暗傷。
激光打印機也不安全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激光打印機在工作時釋放出的細微顆粒,被人體吸入后可以有效滲入肺部,輕者引發各種呼吸類炎癥,重者可以誘發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癥。研究人員認為,釋放出有害微粒的是打印機墨盒中的細小墨粉,而非油墨等物質。微粒的釋放程度與打印機的品種、新舊程度、墨盒類型及使用壽命都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被干擾的不僅是健康
目前,日本也面臨“電子煙霧”,即由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各種射線造成的威脅,它們往往會干擾敏感的機器控制系統,造成意外事故,影響人類的安全。據日本一項調查表明,自1978年10月,大阪一家建筑機械制造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在電子煙霧干擾下誤把一名工人擊死以來,該國已發生了10起此類死亡事故。
專家支招
消除電子煙霧污染
①新顯示器投入使用之前,最好先“預熱”10天,把大部分有害物質揮發掉。
②使用電腦和打印機時,最好確保室內有良好的通風,這樣有助于機器釋放出的有害微粒散發。
③使用電腦1小時后要休息15分鐘左右,讓眼睛和身體得到放松,以消除疲勞。休息時要多洗臉及勤做室內運動,如散步、收腹挺胸、甩手腕。
④采取正確的操作姿式,坐姿要端正,上臂自然放直,前臂與上臂垂直或略向上10~20度,腕部與前臂保持同一水平,大腿應與椅面成水平,小腿與大腿成90度。顯示器屏幕位置應在視線以下10~20度,與人的距離在0.6~0.7米。
⑤室內光線應柔和,顯示器背后的空間應盡量大,讓視線可以離開屏幕休息。
⑥多吃一些胡蘿卜、豆芽、瘦肉、動物肝等富含維生素A和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吃綠色蔬菜,有益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