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在單位體檢做B超時,發現肝上長了囊腫。雖然體檢醫生說不要緊,囑咐他定期復查就行了。但小李依然是憂心忡忡。肝囊腫到底是什么病?對身體影響大嗎?是惡性還是良性?要緊不要緊?如何處理?一系列問題搞得小李寢食不安,一下子瘦了好幾斤。
肝囊腫就是肝臟中的“水泡”
肝囊腫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之一,通俗點說就是肝臟中的“水泡”。肝囊腫與肝臟惡性腫瘤不同,肝囊腫就好比是一個裝滿水的囊,里面是液體,而肝臟腫瘤是一種實質性的腫塊,是肝臟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的。肝囊腫可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前者以肝棘球蚴為主,后者又可分為先天性、創傷性、炎癥性和腫瘤性肝囊腫,其中以先天性肝囊腫最常見,通常所指的肝囊腫就是先天性肝囊腫。其原因是由于肝內膽管和淋巴管胚胎時發育障礙,或胎兒期患膽管炎,肝內小膽管閉塞,近端呈囊性擴大及肝內膽管變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
肝囊腫有單獨一個的,也有多個的,有的還合并腎囊腫。一般說來,肝囊腫對人體健康沒有多大影響,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運動和學習,在生活上沒什么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因此患者不必太過緊張。
肝囊腫大多生長緩慢
肝囊腫大多生長緩慢,更有多數肝囊腫并不生長或長期處于“靜止”或“小囊腫”狀態,一般是沒有癥狀的,腹部觸診也摸不到腫塊。當囊腫長大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壓迫胃腸道(如胃、十二指腸和結腸等)而引起癥狀,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40~50歲以后,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如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噯氣、惡心、嘔吐和右上腹痛,但程度不重;也有因囊腫繼發細菌感染而有腹痛、發熱。但這種“巨大”或“特大”肝囊腫是相對少見的。隨著影像診斷學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尤其是B超已列為人群體格檢查的常規之一,而B超對肝囊腫的檢出率可達98%,因此不少患者在體檢中都能發現自己的肝囊腫。
罕見癌變也很少破裂
在人們的心目中,囊腫是在肝臟上面長出來的異物,盡管沒有明顯的癥狀,仍不免有些緊張,尤其是擔心會不會變成肝癌。其實,臨床最常見到肝囊腫的并發癥是破裂、囊內出血、細菌感染、瘺及穿透,罕見癌變。先天性肝囊腫是絕對不會癌變的。據上海中山醫院資料,對45例65歲以上肝囊腫患者隨訪5年,經B超及CT復查,無一例癌變。
肝囊腫即使破裂,流出的液體也對人體無害,而且事實上肝囊腫也很少自發破裂。由于目前尚未發現肝囊腫的形成與哪些食物有關,因此肝囊腫患者在生活中不需要忌口。也沒有發現家務、運動、工作等對肝囊腫生長有促進作用,因此肝囊腫患者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
認真對待不必驚慌
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一般所患的肝囊腫均為小的肝囊腫,其最大直徑均不超過3厘米。由于肝囊腫屬于良性,不是腫瘤,不長大、不惡變,又沒有嚴重癥狀,對患者無威脅,所以常不予以特殊治療。因為肝囊腫終末期會出現腹水、門脈高壓等肝功能不全的癥候,因此需要定期復查。
但是,巨大肝囊腫可能壓迫鄰近的器官或肝內的膽管,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例如,巨大肝囊腫可能壓迫胃而引起噯氣、腹脹、食欲不振,也可能壓迫肝內的膽管,引起黃疸。少數嚴重多發的肝囊腫,可同時伴有肝纖維化和門靜脈高壓者,會造成肝功能損害,門靜脈高壓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需要積極治療。治療時也不必開刀,醫生可以在超聲波的引導下,將一根細細的針插入囊腫,用細針將囊腫內的液體抽出來,然后再注入純酒精,這樣囊腫才不會再次長大。如果囊腫長得很大,患者覺得很痛時,也可以考慮開刀治療,將囊腫連同囊腫的膜一起摘除,來解決病人的疼痛。
需要警惕的是有少數肝囊腫患者,其囊腫和膽道系統有交通,由于細菌能通過膽道系統進入到囊腫內,引起感染。而且感染容易復發,可能引起膽管炎,個別病例也可能癌變。因此,復查時如發現囊腫壁增厚,或者化驗血CA19-9糖抗原、癌胚抗原升高者,應該及時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