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簡介】周仲瑛,男,漢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名中醫。他主持編寫《中醫內科學》等多部教材,創建內科學總論。他深入到出血熱疫區10余年,首倡“病理中心在氣營”“三毒”等新理論,并形成“瘀熱”病機學說。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診室的門隔絕了外面的喧囂,簡樸而安靜的診室里,一群年輕的醫生正觀摩一位白衣老者診病。老人仔細聆聽病人的陳述,時而若有所思,時而細詢究竟。把脈看舌之后,老人凝思片刻,口述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然后報出藥方。學生們分工有序,飛快地記錄著:一位書寫病歷,一位將病案錄入電腦,還有一位專門抄寫藥方。老人拿過處方認真地校對后,蓋上印章,遞給病人;再讓學生交代服藥方法、注意事項和復診的日期。面對老人和患者的一臺數碼攝像機緊張地工作著,正將這生動的病例真實地攝錄下來。
一批批患者懷著虔誠的心,前來尋求解脫病痛的靈丹妙藥;年復一年,老人以雄辯的事實展示著中醫的魅力,以高超的醫術,使一個個急難病癥患者擺脫了疾病的折磨!這位老人便是國醫大師周仲瑛。
見過周老的人,都會驚羨他的形象和氣質,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紅潤的臉龐沒有一點老年斑,加上那花白的頭發,寬大的額頭,炯炯的目光,機敏的談吐,真個是鶴發童顏。
他肯定有什么養生秘訣!許多人都這樣猜測。在一次師生座談會上,筆者的同窗過偉峰說他已經悟出了老師養生的秘訣,那就是“吃得好,睡得香,想得開”!
“吃得好”,并非是周老經常吃什么山珍海味、滋補保健品。相反,他的一日三餐就是老伴親自做的家常飯菜,但他卻吃得津津有味,從來不挑食,更不暴飲暴食。“心中有美味,自然能嚼得菜根香”。至于穿著,更是非常隨意,不講究名貴時尚,只要求合身得體。“美其食,任其服”,就是最利于健康的養生之道!
提起周老“睡得香”,眾弟子都深有體會。不管是忙碌緊張還是相對空閑,也不論環境安靜還是喧囂吵鬧,周老倒頭便能睡著。有一次,筆者隨周老到建湖出診,正趕上修路堵車。就在大家心煩氣躁、怨天尤人時,周老已經在前排座位上呼呼大睡了!晚上,筆者和周老同宿一室。洗刷之后,倚枕而坐,師生交談了好久。由于到了新的環境,加上白天的忙碌興奮,筆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但周老卻早已酣然進入了夢鄉!
然而這只是表象,真諦在于周老心胸開闊,對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周老歷經磨難和坎坷,有過困擾,受過屈辱,經歷過失敗,贏得過榮譽,但他都能心態淡定,寵辱不驚。局外人也許會疑惑:周老要處理那么多的繁雜事務,診治疑難病癥,研讀醫書,凝練科研思路,總結著述;為中醫的前途奔走呼吁,為培養中醫后繼人才竭盡全力,所有這些能不困擾他嗎?周老的秘訣在于:分析解決問題時精力集中,思維活躍,能夠拿得起;閑暇休息時則心境平和,雜念全無,能夠放得下。他勤于思考,善于領悟,但絕不冥思苦想,殫精竭慮。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能夠科學而合理地用腦。
此外,周老生活儉樸,不追求物質享受,唯以讀書為平生最好。沉浸于充滿墨香的古籍之中,與先賢智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思想的交流,自然遠離了塵世喧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將讀書悟到的知識不斷應用于臨床,并享受良好驗證效果帶來的欣喜,真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周老獨特的學習養生真法!
閑暇時,周老會和家人一道散散步,聊聊天。出道的弟子登門拜訪,往往是他最高興的時候:學生的近況如何,有何新的感悟,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常常一聊就是半天。他總是和善地望著大家,談天說地,還時不時幽它一默。膽子大的學生這時就會跟他開玩笑,說他是“長生果”“開心果”。師生在一起,完全沒有拘束,就像一家人一樣,氣氛和諧,其樂融融。
周老生活規律,一般不過度熬夜。尤其在退休以后,養成了按時就寢的習慣。“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其實就是最簡單有效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