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早年就讀廣州博濟醫校時,清晨喜歡食豬紅粥,即將米粥與豬血同煮,每晨兩碗,只需銅錢兩枚,價廉物美。《孫文學說》第一章即寫飲食,更詳言食豬血的益處。
豬紅粥制作方法是:豬血150克,大米100克,調味品適量。豬血切塊。大米淘凈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下豬血、調味品等,煮至粥熟即成。可養血補心,寧心安神。
中醫認為,豬血性味咸、平,入心、肝經,有養血補心、健脾益胃之功,適用于眩暈、中滿腹脹、宮頸糜爛等癥。《別錄》言其“主奔豚暴氣,中風頭眩,淋瀝”。《千金食治》言其“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本草綱目》言其“清油炒食,治嘈雜有蟲”。
營養分析表明,豬血含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還有卵磷脂、維生素等。其蛋白質含量接近雞蛋,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礦物質以鐵、銅、鋅、錳、鈷、磷為最。特別是鐵的含量高達40毫克,是瘦肉含鐵量的20倍,對各種貧血、產后氣血虧虛、病后體弱者有良好滋補作用。
豬血中含有“原卟啉鈉和卟啉衍生物”的物質,國內外醫學家對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認為其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膚等部位的早期腫瘤均有療效。豬血中含有的活性物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含有的微量元素銅、鉻、硅等,對動脈硬化及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又可抑制低密度膽固醇的危害性;微量元素鈷不僅能活躍人體的新陳代謝,還可參與體內合成氰鈷酸,抑制體內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微量元素鋅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又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在粉塵工作環境中,常食用一些豬血有利于排除粉塵。
冬春季節氣候寒冷,易誘發冠心病、心絞痛,常吃豬血可養血散寒,活血通脈。人到中年,易發生骨質退行性病變,引起骨質疏松,常食豬血豆腐湯,可補充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冬季常吃豬血,還可防止口角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