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治晚期肺癌療效優于化療
中國肺癌專家日前在意大利米蘭召開的第35屆歐洲腫瘤年會上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對于攜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癌患者,一開始就使用靶向藥物厄洛替尼,與首先選擇化療相比,可提高3倍的無進展生存率。該研究有極大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國際上晚期肺癌的治療策略,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專家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項由中國醫生領銜、被稱為OPIMAL的3期臨床試驗,是上海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代表中國胸部腫瘤協作組分別從兩個側面進行的。于2008年8月啟動,到2009年7月截止,全國共有23個相關中心參與,篩選了549名晚期肺癌患者,最終有165位患者接受了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厄洛替尼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達13.1個月,而標準化療者只有4.6個月;接受厄洛替尼的有效率高達83%,而化療僅有36%。研究還發現,不同的突變可能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
據悉,這是國際上第一項厄洛替尼與化療的對比研究,西班牙也有同類的研究在進行中。
根治術可提高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率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2 042例(根治性切除術1 863例、姑息切除術156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和預后進行了分析。該項大樣本回顧性研究結果提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根治性切除術,并結合化療,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研究得到中國科協和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日前共同推薦,并于近日發表在《中華醫學雜志》上。
該院胃腸胰外科和結直腸肛門外科的研究人員將研究分為兩個階段:1995年~2001年為第一階段,2002年~2007年為第二階段。其中第二階段結直腸癌收治人數比第一階段增加了1.67倍,病例中使用根治術比例明顯高于第一階段。對于術后患者,2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2年后每6個月隨訪1次。
研究發現,第二階段1、3、5年生存率分別為93.4%、78.0%、73.2%,明顯高于第一階段(90.6%、69.2%、58.8%)。這說明結直腸癌手術療效最好是根治性切除。該研究還發現,性別、腫瘤大小、有無腸梗阻史等并不影響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