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長期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農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農民工表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不能讓孩子再跟自己一樣,寧愿少掙點也要培養好孩子。
從前幾年擋也擋不住的民工潮,到現在間歇性、習慣性的用工荒,到底是什么拖住了上億農民工的后腿、讓他們有了割舍不掉的鄉愁情懷?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與培養問題,首當其沖。
全國婦聯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萬,近三成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5年以上。他們長期缺少家庭之愛,學校代管又不得力,而且,因留守兒童性格不健全導致的惡性社會事件不斷發生。如何解決這部分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許多農民工家庭的最大憂慮。再進一步說,站在未來就業、成家的角度考慮,他們的能力、學歷,也很是讓貧二代們擔憂。在這個以“拼”字當頭的年代里,本來在拼爹、拼裙帶、拼血統方面失去了先天的優勢,再在拼學歷、拼能力方面輸給對手,就更沒得競爭了。
用工荒現象之所以會發生,就社會變革過程的必然性看,除去留守兒童的問題外,還至少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空巢老人”的問題日益嚴峻。據了解,中國老人及空巢老人數量增長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目前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長比例的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為空巢老人,農村孤獨居住的老人也已接近四成。其二,農民工權益得不到法律與體制的安全保證。《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里所規定的子女上學權益問題、養老問題、安全及保險問題,都不能在現實中真正被賦予到農民工的身上,則他們就會在本地與外出之間進行思想上的博弈。如果外出打工的收益,還不如在老家種地、做小買賣,則他們很難選擇背井離鄉。
用工荒現象的根源,并不在人的因素,而在于復雜的體制因素。要從根本上解決春節后這種習慣性的用工荒,包括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穩定性問題、五險一金等一系列問題,都應當著力解決,否則,用工荒必然會在每年春節之后發作,甚至會影響到我國“世界工廠”以及“GDP第二大國”的地位。
(作者單位:山東濟陽縣濟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