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校長是帶教師隊伍的人,而教育大計,以教師為本。所以,人們往往會把一所學校怎么樣,直接和校長怎么樣掛起鉤來。作為深圳特區一所初中的校長,我和我的同道們自有一番甘苦在心中。別的且不說,單說浮躁心理,在學校教育管理和無法回避的生存發展的競爭中可能誰都難于幸免,包括校長、教師和教育部門的管理者。
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作為帶教師隊伍的人,怎么樣都必須比教師少一點浮躁心理吧,否則,教師隊伍就會被帶錯方向,學校的長久發展就成問題。這樣想,我在工作中就時時提醒自己:要冷靜,要淡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教育既然是百年大計,成功和榮耀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我們做校長的,“建設”我們的教師隊伍就要有一種父兄的情懷,多一點呵護,多一點包容,多一點提攜。我的體會可概括為三點:關愛,等待,建設。它們的關系是:在關愛中等待,在等待中建設,在建設中實現教師和學校的共同超越。
關 愛
教育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把人真正當做人來看。所以,我們做校長的,對教育的愛必然體現在對教師的愛上。教師再把對事業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教師的這種愛其實有很大的成分來自其從校長那里得到的愛的升華和信念。所以校長的地位說崇高也崇高,說平凡也平凡。校長如果不與教師站在人格的同一地平線上,那么他就失去了帶教師隊伍的根本。
我做了20多年的校長工作,經驗與教訓都有。如今我已經50多歲了,更感到老之將至,交班給后生為期不遠了,為黨為教育事業工作的時間不多了,心里很有人生的緊迫感。說到底,我們的事業是屬于年輕人的,對他們更多一點欣賞、信任、關愛,是我們老教育工作者應該擁有的情懷。
面對我工作的這所學校的教師隊伍,我總有一種割舍不去的情懷,那是一種和父親關愛子女、兄長關愛弟妹相似的感情——包容他們,引領他們。到深圳的學校工作,我的工作效果未必十全十美,可能還有一些議論,但我心中很坦然,因為我總是以父兄般的情懷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人。記得在一次局里到我校召開工作評議的會上,我向局領導和全校教師述職時說過這樣的話:我以為,我到學校工作的頭一年,最成功也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事情,就是我把幾個男教師送到他們家里。那時,女同胞們都夸獎我,感謝我,說他們的老公下班后都按時回家了,他們的業余生活回歸了家庭,像剛結婚時一樣。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呀,要做好多工作,要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它們很瑣碎,可是從我這種年紀的校長自然生出的父兄情結來看,我做得很高興,很投入,很有成功感。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女同胞對自己老公經常很晚才回家的怨恨得到了解決,這就促進了家庭的和諧,而和諧的家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更何況,這個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校園的風清氣朗,為我們倡導的建設“和諧、奮發”的學校文化奠定了基礎。
等 待
學會等待,就是在工作中要善于迂回,善于妥協,不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這也是哲學上的一個概念——學會守望,守望我們的教師隊伍,守望教師的專業成長,守望他們的業務提高。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作為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也許在自己的工作中不乏成功的驕傲,但教師這個職業,說到底并不是一種高端的職業,它很普通,很平凡,這是要有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的。所以我們的教師們,盡管他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但真要做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做校長的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就是等待他們自我進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這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急不得的。人的成長有其內在的規律,遵循規律就要有耐心地等待。
說到這點我很自負,為什么呢?因為我年長。面對這樣一批80后、70后的教師,更不要說那些90后了,我就是一個“父親”,就是一個“兄長”。作為父親、兄長,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雖然他們有缺點,有不足,但人無完人,我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總會有所提高。就像一個孩子,他總會成人長大、結婚生子,這里面顯示的就是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也許我這樣口口聲聲父親啊、兄長啊,來說校長工作的體會,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一點都不嚴肅,不認真,不莊重,甚至于很江湖吧?和神圣的教育事業相比好像有點不著調,太離譜了。其實,我們尊敬的領導、可愛的同行,大家對部下的影響以及我們同行之間能夠互相欣賞、互相學習,不都是講感情的嗎?而這就是一種不是父兄勝似父兄的情感,這么真誠,這么講人情、重情義、有愛心,這一切不都是很感人的嗎?它們都是各位建立自己人格魅力、人格氣場的基礎。
當然,我們講等待不是消極的聽天由命,聽之任之,無所作為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對教師在專業素養、業務提高方面,都是很有耐心的。可謂是用心良苦、方法多樣,而且也是富有成效的。概括地說,就是有批評更有鼓勵,敢于指出問題,更愿設身處地為教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廣開言路,廣開思路,廣開才路,為教師成才鋪路搭橋,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富有建設性的教師管理的智慧上。
建 設
談建設,我感到制度建設是特區教育最可圈可點之處。而校長帶領教師隊伍就一定要把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并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建設上,從而形成不斷創新的常規工作管理思路。學校制度建設應當當作文化建設來抓,應該樹立“以人為本,注重實效,公正嚴明”的理念。
在學校制度建設中,我校的做法就是創新中體現科學——以人為本,在制度建設中也體現對老師的關愛。我們要把老師還原成有思想、有需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或人力資本存在。制度的制定要圍繞“以人為本”下功夫,因為人是渴望成功的,制度就要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在鼓勵和激勵中使教師有不斷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因為人是有差異的,制度就要使他們各顯神通,在制度中找到自己的被肯定點,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為人是需要行使權力的,制度就要實行民主管理,多傾聽教師的心聲,使他們行使民主權力,形成“學校是我的學校”的歸屬感。
關愛,是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情感引領;等待,是對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的尊重;建設,是為教師專業成長鋪就路徑。這是我從校長的角度,對引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建設學校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膚淺體會。
(作者單位:深圳市田東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