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最關心的事
像我這樣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最關心的事情是,自己的努力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目前,農村教育存在兩個弊端,一是重智育,輕德育。家庭和社會評價教師,仍然看重學生成績和升學率,家長只關心子女的考試分數,忽視其品德修養、個性心理、行為習慣等的培養,教師想搞特色教育、個性教育和創新教育,倍感步履艱難。二是對教師嚴,對家庭寬。現在,各種教育規章制度嚴格規范著教師的行為,而對家庭教育則沒有什么去約束。學生違反紀律或者出什么事故,家長往往會將教育、管理的責任歸咎于學校或教師,甚至出現“辱師事件”。教師往往沒權、無利,只有擔當不完的責任。教師的努力得不到社會和家長認可,于是一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有條件的紛紛跳槽,離開教育崗位。
教師最煩的事
一線教師最煩的,是學校不切實際的工作安排和研討、上級流于形式的培訓和檢查。
現在,雖然各地都在高喊為學生和教師減負,但很多沒完沒了的瑣事,讓教師苦不堪言。我們一線教師,每天除了備課、上課、教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奔波于宿舍、課堂和辦公室之間以外,還要填寫一張又一張名目各異永遠搞不清到底有沒有實際作用的表格,抄寫一篇又一篇連自己都不知道寫些什么的計劃、總結,參加一個又一個流于形式的培訓,搞一些根本不切實際的課題研究,應付上級的一個又一個質量評估、調研和檢查,整一堆又一堆事后誰也不會去看的材料……結果呢?表格交了,計劃總結有了,培訓合格證得到了,課題研究完成了,評估檢查過關了。而效果呢?學生課程耽誤了,老師感到迷惑了,為應付評估檢查,老師學生學會撒謊了……面對這些,肩負教書育人天職的我們,能不煩嗎?
為此,我們希望,學校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師崗位和教學課程,減少不必要的開會和流于形式的其他工作,讓教師從許多不必要的繁雜事務中解脫出來,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從事學習和研究。教師要向課堂要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改變作業批改方式,多采用重點評講、學生互改、單獨輔導等方式,改變教師單一的在學生作業本上畫鉤叉、學生根本不看、既浪費時間又沒什么效果的批改方法。上級各部門要組織開展行之有效的培訓,避免那些所謂的“專家”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減少留于形式的檢查評估,讓一線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本職工作之中去。
教師最怕的事
一線教師最怕的是,教學沒成績,學生出事故,家庭、社會給教師太大的壓力。一線教師,受地域和工作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時間被封閉在校園內,定格在教室、辦公室、宿舍這三點一線之中,我們有很多煩惱和苦衷。一是做教師累。課內、課外,學生的思想、學習、身心健康等,教師都得關心,做教師心累。二是做教師苦。家長外出務工,缺少家庭的配合,增加了教育學生的難度,再加上隔代教育的溺愛和不得法,學生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很難糾正,讓教育管理者很辛苦。三是做教師難。各種規章制度嚴格規范著教師的行為,教育和懲戒的完全對立,把懲戒和體罰幾乎等同,教師教育管理學生放不開手腳。那些“辱(弒)師事件”的出現,讓教師怕學生,怕家長,怕社會輿論,更怕學生出安全事故,教師常常感到心力憔悴。
教師上課最頭痛的事
一線教師上課最頭痛的是面對大班額,課堂紀律難以維持,教學技能無法施展,因材施教更無從談起。大班額的出現苦了我們教師。班上學生多,正常的討論、探究活動難以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學氛圍無法很好形成;班上學生多,不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和培養其個性;班上學生多,教師作業批改量增加,教師很多時間和精力將浪費在批改作業上;班上學生多,管理難度增大,尤其不利于對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我們辛辛苦苦做了不少工作卻沒成效,無疑是最頭痛的事。
教師最希望政府做到的事
農村教師最希望政府做到的是增大教育投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公平。
由于教育管理者喜愛推行“名校”戰略,導致城鄉之間、名校與非名校之間差距懸殊,基礎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現象十分突出。
我們希望政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增強農村學校師資力量,改善其辦學條件,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有效遏止大班額和教師“移民”現象的出現,促進教育的公平和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廣安區前鋒鎮小學得勝分校)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