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中國的教育畸形地步入了一個“快教育時代”。大家都在用超乎尋常的模式希望能在短期里創造奇跡。孩子們正是在這樣的狂轟濫炸下變得迷迷糊糊。其實,大腦如同一個容器,不讓其去消化調整、蒸發損耗,只怕是水滿為患而什么都裝不進去了。(見《教學與管理》,作者:韓國存)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習條件優越了,孩子們越來越聰明了,可老師們卻一個勁地抱怨:學生的記憶越來越差了!就這樣教學陷入了怪圈:老師越教越累,效果卻越來越差。懷念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抄寫時代。那樣如同刀耕火種的教育是緩慢的自然的原生態的。教師要一筆一劃一字一詞地板書,一道習題有時要抄上好幾分鐘。課堂節奏自然慢了,容量自然小了。學生在抄寫中,逐漸懂得了書寫格式,學會了靜心思考。往往抄完題目,答案也就隨之出爐了。而現在各種練習冊、模擬試卷鋪天蓋地,學生成了解題答卷的機器。
在當前快教育的時代里,為追求效率,我們把教育做成了夾生飯。學生平時作業可以不認真寫字,卻在課余再去上書法培訓班;學生當堂學習囫圇吞棗,回過頭來再去反復強化。與其這樣,倒不如平心靜氣,穩扎穩打。這樣看似緩慢實則節約了時間,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是師生共同走過的一段生命歷程,看結果但更應注重過程,更應享受快樂。抄寫時代的老師和學生無疑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源于自然的教學狀態,源自對生命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