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間,那個繞膝的小頑童——辰辰小朋友開始讀書識字了。比起考試成績,我更在意她是否明理,是否善良,是否懂得珍惜愛,是否樂于付出愛。歲月翩躚,努力把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愛,深深植入孩子心靈深處,是我的踐行方向。
春日里,種下愛的種子
春光正好,帶孩子出門,看山,看水。
富庶的江南小城,街頭并不全是富貴繁華。一個男孩子,不過七八歲光景,拉著一塊裝有輪子的木板。木板上有位男子,應該是他的爸爸。坐著,缺了腿。拿了話筒,唱著歌,無限凄涼。那個孩子,一樣應該是爸爸媽媽膝前撒嬌的寶貝啊!而如今,他在承受著生活怎樣的壓力?
路邊,一個中年男子開摩托車鎖。男孩子“噗”的一聲雙膝跪下,乞求男子的施舍。男子不為所動,經過的很多人也不為所動,木然離去。孩子居然并不失望并不難過。——他習以為常了?
我停車,讓辰辰走過去,趁那個孩子不注意,塞了張紙幣在他的盆子里。
辰辰說:“媽媽,看到剛才那一幕,我快哭出來了。”孩子啊,媽媽是多么感動,因為我們如此心識心。那個男孩子雙膝跪下的那一刻,媽媽也幾乎落淚啊!
春風正好,在這樣和煦的春日里,輕輕地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頭。孩子,縱然你此刻懵懂不知地被動接受,但是我確信你未來的人生知道。因為有愛,你會對世間眾人有情有義,你會真正禮敬人世、感恩一切。
夏日里,打開愛的窗戶
那年夏日,臺風“鳳凰”相伴,我們一行16人(包括4名兒童),開始啟程。四輛車,驅車三百五十公里,北上,完全自費。
我們是要去省內那個“最著名的貧困縣”(當地官員語),走訪學校和需要資助的孩子們。四輛車上,裝滿了我們準備好的書籍和學習用品,還帶上了愛心團給貧困兒童準備的生活補助費。
參加扶貧助學游最初的出發點是為了教育辰辰。平時固然會帶她看望孤兒院的兒童,會帶她探視生活在街頭的兒童,但她畢竟不能夠真正理解生活的苦難。
媽媽的英倫游學,為孩子的夢想打開了一扇窗。而去貧困縣看望那些貧困兒童,也是為孩子打開另外一扇窗。
雨,淅淅瀝瀝。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鄉間泥濘不堪的小路上,我和辰辰兩人漂亮的白色連衣裙上都是斑駁的泥漿。這樣的道路,在我的童年,都不復走過,辰辰好幾次都差點摔倒。
囑咐她看見了貧困兒童的家,不可以脫口地流露驚詫。她安靜地照辦了。直面這樣的苦難,或許孩子能夠真正懂得付出愛心的意義,能夠懂得同情并幫助比我們更弱小的人。承認自己并不高尚的扶貧助學游的動機,但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如此“不高尚”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去愛、去同情,是不是我們的孩子會更善良更有愛心呢?
秋日里,啟迪愛的思考
秋夜漫漫,每晚辰辰睡前媽媽總會誦讀。這一晚,媽媽講到救火小英雄賴寧的故事。這樣問辰辰:“如果是你經過失火的地方,你會怎么做?” 孩子漂亮的大眼睛清澈透明,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也會去救火”。
媽媽問:“為什么呢?”
“我們應該勇敢地犧牲自己。我們心里要裝著他人。”英雄情結比生命更可貴?孩子怎么會形成這樣的想法?愛身邊人重要,可是愛自己同樣也很重要。我斬釘截鐵跟孩子說:“媽媽不要你那么做!”孩子無比狐疑地瞪著媽媽。
請聽媽媽說,聽好:
“孩子,在你18周歲之前,媽媽不要你為了挽救別人的生命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媽媽不要你那么偉大,因為你的生命一樣重要!事實上在媽媽眼里,你的生命是世間最重要的。18周歲之前,你還是一個沒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孩子,你沒有任何理由為別人的生命放棄自己的生命。媽媽不要你成為英雄。如果有災難來臨,如果你身邊有同伴有危險,你唯一能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幫助求救,請求得到成年人的幫助,請求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
“孩子,在你18周歲之后,媽媽也不要你輕易為了挽救別人的生命而忽視自己的生命。如果你選擇了成為軍人、成為消防員、成為警察這樣需要隨時付出自己的生命的職業,媽媽沒有理由這么要求你。在你選擇你的專業之前要慎重,選擇之后要遵守你的職業操守,媽媽唯一能做的是祝福你、為你祈愿。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市民,媽媽希望你在要做‘舍棄自己的生命挽救別人的生命’這樣的決定時,要考慮清楚,你是否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去拯救他人的生命?”
孩子原先有些混亂的眼神開始清亮起來。
我們的教材充滿了太多對生命忽視的氣息。我無能為力,我無力抗衡,但我堅持這樣告訴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生命是付出愛的最大的前提。只有珍愛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關愛別人。
冬日里,積淀愛的力量
冬日的午后,和朋友們小聚。從咖啡廳出來,辰辰看見獻血車,問:“媽媽,那是什么車”?
“獻血車。”
“什么是獻血?為什么要獻血?”
我簡單地解釋了一下:“有的人,因為生病或受傷,失去了很多鮮血。他們需要輸入鮮血才能活下去。而獻血的人,就是獻出自己的血,給那些需要血液來維持生命的人。”
辰辰好奇地:“媽媽,你有沒有去獻過血呢?”
媽媽被問倒了,很慚愧。“沒有。媽媽自己也貧血,不夠健康。不能去獻血。”
她很大度地安慰我:“沒關系,媽媽。等你身體健康了,再去獻血好了。”轉念又問:“媽媽,獻血會很疼嗎?”
“有點。”
她想想有些不舍得親愛的媽媽了。“會很疼的話,媽媽你就不要去了。”
這樣想就不對了,“不行!每人都怕疼的話,大家都不去獻血,那么那些需要輸血的病人怎么辦?誰去幫助他們?等媽媽不貧血了,媽媽也去獻血。”我繼續,“媽媽希望我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但是,如果一旦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親朋好友需要輸血,大家都怕疼不肯獻血,那我們不是會有生命危險么?所以,在我們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盡量去多幫助別人。那么,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而然別人也會盡力幫助我們的。”
突然,辰辰仰慎重地仰起小臉:“那么,媽媽,我也去獻血,好嗎?我也去幫助別人。”
沒想到她會這么想,我很感動:“很好。等你長大以后再去好嗎?醫生規定體重得滿了45公斤才能去獻血。等你18歲以后,體重滿了45公斤,身體很健康的時候,你再去獻血好了。媽媽很高興你會這么想。”
這樣寒冷的冬日街頭,因為孩子的“我也要去獻血”而讓我心頭暖暖。四季輪回,愛的種子經歷萌芽、生長,終于漸漸積淀起自己的力量,也成為一枚小小的果實?
(作者單位:江蘇常熟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