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女兒騰飛的翅膀。
2010年9月15日晚8點,沈陽市皇姑區北行小區發生令人震驚的一幕:25歲的曾琳從七樓家中縱身躍下,造成脊髓神經、下肢遭受致命重創,終身癱瘓的危險逼近這個如花的生命。此時,致其懷孕流產而重度抑郁的男友卻棄之而去,人間蒸發。
母親羅素梅不僅將女兒從死亡線上拉回,更以“再生你一次”的偉大母愛,陪伴著女兒走過生不如死的漫漫康復歷程。一年后的今天,曾琳不僅重新站了起來,而且擺脫了致命心魔,成為一名優秀的網絡寫手。
為愛輕生,母親床前泣血呼喚
曾琳1986年出生于遼寧省遼陽市文圣區,2歲時父母離異,與母親羅素梅相依為命;7歲時,母親帶著她改嫁給離異的司機林志杰。生活清貧,卻也其樂融融。
2009年7月,曾琳從河北大學土木建筑專業畢業,在沈陽安凡迪電器公司做銷售,認識了哈爾濱籍青年于雷。大曾琳6歲的于雷能說會道,兩個人相識后迅速墜入愛河,不顧家人的反對,于2010年初同居。
三個月后,曾琳意外懷孕,遂向于雷提起結婚。而并不想踏入婚姻的于雷開始閃躲,在曾琳的再三逼婚下,竟玩起了隱身術,最后實在躲不過,強行帶著曾琳去醫院做了流產手術。
從醫院回來,于雷又三天兩頭不見人影,曾琳跑到他公司門口堵他,發現他已有了新女友。曾琳跑回家大哭一場,又在電話里跟于雷大吵一架。在于雷的言語刺激下,心灰意冷的曾琳徹底失去了理智,從窗口猛然縱身一躍……
曾琳隨后被送到沈陽市第四醫院搶救,等她醒來才發現,渾身不是疼痛,而是麻木——下半身知覺喪失。
經醫生確診,曾琳腰四椎體爆裂骨折并馬尾神經損傷,左右脛骨粉碎性骨折,雙側創傷性濕肺部,左腎盂血腫,全身多發性骨折……
羅素梅看著全身插滿管子的女兒呼吸困難,感覺天都坍塌了。為了給女兒鼓氣,她強打精神,安慰女兒。在醫生告之曾琳很可能將終生癱瘓后,羅素梅語氣堅決地說:“我女兒絕對不會癱瘓的,絕對不會。”她一遍遍呼喚女兒,以讓女兒恢復意識,可意識模糊的曾琳只能緊緊抓住母親的手。羅素梅心如刀絞,躲在走廊里,扶著墻哭得喘不過氣。
高昂的治療費,短短半個月,就花光了羅素梅所有積蓄4萬多元。2010年9月20日,危在旦夕的曾琳被轉入醫療設施更好的沈陽陸軍總院。經過專家緊急會診,她必須進行腰四椎體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費和護理費至少得10萬元。羅素梅只是遼陽藍天酒店的洗碗工,月薪1000多元,現在已一貧如洗。可為了救命懸一線的女兒,羅素梅不顧丈夫的反對,賣掉了房子。
10月8日,手術后的曾琳出院了。在開往遼陽老家的路上,羅素梅緊緊握著女兒的手,唯恐一松開,這個剛從死亡線上拉回的女兒就從眼前消失了。
絕望日子,母愛是活下去的勇氣
回家后,曾琳連翻身都難,無邊的疼痛讓她死去活來。羅素梅不得不從飯店辭工,回家全職照顧女兒。為了防止女兒臀部生褥瘡,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她都堅持每兩小時幫女兒翻一次身。因術后肺活量很小,曾琳連喝水都被嗆得滿臉通紅,羅素梅就買了一個奶瓶,像嬰兒一樣一口一口喂她,做她愛吃的土豆泥、汽水肉,唱她兒時熟悉的童謠。每一次大便,因為腰部沒有絲毫力氣,受傷平面下肌力完全喪失,曾琳都疼得大哭,羅素梅便用手指幫她一點點摳出大便。羅素梅對女兒說:“就當媽媽又生了你一次。這一次,媽媽與你一起成長。”
伺候完曾琳,為了維持生計,羅素梅做起手工,她從工廠領來材料,在家編織藤制品,編一個3角錢。為了多掙些錢,羅素梅沒日沒夜地編,手上磨了血泡、成了繭子,指甲也變形了,手上到處都是劃傷的口子。因為勞累過度,她常常眩暈,雙鬢斑白,背也愈加佝僂。曾琳心里對母親的歉疚一天天沉重起來。
賣掉了房子,一家人租住在二十平米的房子里,沒有固定收入,巨額的康復費用……曾一度支持羅素梅救治女兒的林志杰再也無力承受,變得焦躁易怒。每天回家就跟羅素梅吵架,指責曾琳跳樓歸咎于她不自愛。辱罵吵鬧不斷升級,為了給女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羅素梅離了婚。
盡管羅素梅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強,可看著繼父收拾行李離開的背影,曾琳還是蒙著被子偷偷哭泣,如果不是自己一時糊涂做了傻事,母親怎么會如此受苦。本該自己孝敬母親的年紀,卻成了母親的負擔。于是,在一個母親有事出門的晚上,她拿起剪刀對準了自己的手腕。
外出返回的羅素梅窺見了這驚人的一幕,瘋了般撲了過來,緊緊捂著女兒流血的傷口,泣不成聲。她一邊大罵女兒狠心一邊為女兒包扎傷口。為了防止女兒再做傻事,她把剪刀對準了自己:“現在,你是媽媽唯一的親人和牽掛,不管你將來變成什么樣,你永遠都是媽媽最心愛的寶貝。如果你走了,媽媽一分鐘也不會留在這個世界上。”看著眼淚爬滿母親的臉,曾琳和母親相擁著大哭,自此,她放棄了輕生的念頭,發誓要和母親好好活下去。
為了讓女兒及早站起來,每天早上,羅素梅都會督促她鍛煉,給她全身按摩、活動日漸萎縮變形的雙腿。術后三個月,在那間只有二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在母親一次次攙扶下,曾琳第一次站了起來。這天晚上,欣慰不已的母親做了她最愛吃的回鍋肉,喂給她吃的時候,母親一滴滴的眼淚落在碗里……這一刻,曾琳猛然意識到,她與母親,在未來的生命旅程中,注定要在寒夜里相互依偎取暖。
2010年12月,曾琳能拄著雙拐挪步了,每天在狹小的房子里一圈圈地走。第一次走出屋子,看著屋外的白雪皚皚,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曾琳不由得在心底發出感嘆:“活著真好,有媽媽在身邊真好。”春天來了,羅素梅用三輪車推著女兒,到公園漫步。母親一點點放開她的手:“寶貝兒,到媽媽這來。”就像小時候學步一樣,她蹣跚著一小步一小步,走到母親的面前。母女倆的眼睛在一次次對視中模糊……
折翅重飛,成為網絡寫手感恩媽媽
因行動不便,互聯網成為了曾琳與外界交流的唯一平臺。在網上,她認識了桑蘭,桑蘭的堅強、勇敢為她灰色的心空增添了綠色。母親說:“桑蘭17歲傷得那么重,都可以如此堅強地笑對生活,我的女兒為什么不能呢?”
母親的話觸動了曾琳。她開始打開塵封的情感閘門,將自己的故事發表在桑蘭的百度貼吧上。很多網友和她成為了朋友,鼓勵她忘記傷害,化蛹為蝶。與此同時,羅素梅堅持每天陪女兒鍛煉七八個小時,她對女兒說:“如果你站不起來,媽媽就用輪椅推著你一輩子;如果你不能正常走路,媽媽就是你永遠的拐杖。”
在母親的鼓勵和幫助下,曾琳康復速度驚人。術后八個月,她能拄著一只手杖行走了,只是右腳的踝關節粘連得比較嚴重,被動活動都不能到達90度,雙腳幾乎沒有伸屈功能。醫生說,最好去康復醫院參加正規康復鍛煉,效果才會明顯。因為沒錢,羅素梅就只能自己給女兒按摩,按著按著淚就下來了,如果有錢,女兒就會很快好起來了。
無論如何,她要帶女兒到正規的醫院參加康復訓練。2011年4月,羅素梅帶著熱心網友捐助的幾千元錢,又向親戚借了1萬元,攜女兒到了遼陽人民醫院康復科,開始進行PT、腳踏車、股四頭肌訓練等魔鬼訓練。也許是上天再次眷顧這對悲情母女,一個月后,曾琳居然可以丟掉小拐棍行走了。雖然走路還晃悠得厲害,但她有了更多活下去的勇氣。
曾琳從小喜愛寫作,文筆細膩。在母親的鼓勵下,她重新拾起筆,成了一名網絡寫手。每次寫完一段文字,她都第一時間念給母親聽。看到女兒通過文字傳達的懺悔和對未來的向往,羅素梅倍感欣慰。那些零零散散的文字,變成了一筆筆的稿費匯來,這讓曾琳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她的文字不再充滿傷痕和絕望,而多了希望、陽光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越來越多的報刊約她寫稿。靠著質樸無華的文筆,曾琳開始重新詮釋坎坷的人生,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2011年5月4日,羅素梅準備帶女兒逛街散心,在大街上,曾琳勇敢地丟掉了拐杖,已經能自己小心翼翼地行走了。羅素梅看著女兒笑著走過來的樣子,高興得眼淚直流。她說:“你讓媽媽想起你小時候,那時候,你也是這樣,微笑著,跌跌撞撞走向媽媽。媽媽覺得你長大了,在你跌跌撞撞走向人生時,沒能及時扶你一把。以后,你要記得,你的生命是媽媽給的,你沒有資格不珍惜。”在人潮洶涌的街頭,曾琳的淚打在水泥地上,她從那些淚光里,看到了陽光和希望。
因為做網絡寫手收入很不穩定,女兒將來還得另尋生路。羅素梅于是找出女兒曾經愛看的書,在床頭支起一個簡易書架,將那些書整整齊齊地碼好,讓曾琳重新學習。每到夜幕降臨,她忙完手頭的工作,便和女兒一起讀書、寫字、背英語單詞。昏黃的燈光下,兩個相依的身影里,是濃濃的母女情。
2011年9月,在母親鼓勵下,曾琳應聘到上海玉蘭油廣告公司做策劃,不需要坐班,只要在家里按時完成公司指定的文案即可。公司承諾,會按正式員工為她繳納三險一金,發放工資。母愛讓這位斷了翅膀的天使,再次起飛。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