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真正的好課,不僅能給人以智慧啟迪、精神引領,而且還能讓人沉醉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學節奏是塑造課堂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張弛快慢、動靜疏密及其有規律性的變化。成功的課堂教學猶如奏樂,按照主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節奏明快和諧,能始終牽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那么如何形成和調節課堂節奏,使其進入美的境界呢?
一語言節奏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語調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學節奏的基本因素。處理好教學語言的表達,可以調節教學節奏,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要合理控制語速。比如,當學生精力不夠集中、思想較為松弛的時候,應放慢語速,顯得沉著穩重,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當學生情緒比較高昂,思維漸進活躍時,可適當加快語速,盡可能和學生的思維節律合拍,以產生共振共鳴的效果;在分析重點、難點時,語速宜慢,以便學生思考理解;而介紹一般材料時,語速宜快,以減少課堂的拖沓感。第二,要合理變換語調。語調的變化體現教學過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態度的高低起伏,處理不好將影響教學效果。第三,要合理使用休止。合理的教學節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當行,止乎其當止,“止”是調控節奏的有效手段。恰到好處的休止,既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又使教學有了節奏感。此外,教學語言應少一點如雷貫耳,面目可憎,多一點優美動聽,和顏悅色;少一點單調重復,平鋪直敘,多一點蕩氣回腸,激情洋溢;少一點晦澀艱深,沉悶繁瑣,多一點生動風趣,言簡意賅。總之,教師優美的有節奏的語言能給學生最美的教育享受。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極具立體感,富有幽默感,并通過一些隨機的“點化語”或“插入語”化平淡為神奇。
二板書節奏講究布局合理、層次分明
板書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學需要在黑板上以文字或其他符號傳遞教學信息的形式。它和教師口語一樣,都是教學信息的物質載體,也存在著節奏的處理問題。首先,課堂板書的安排要有一個合理的層次節奏。寫板書時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哪些是主板書,哪些是輔助板書,都要做得恰如其分。其次,板書和口語可以交叉處理,在“交叉節奏”中使課堂教學處于一種波浪式的起伏變化旋律之中。另外,板書在講究字跡工整美觀,行列安排適當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書寫的節奏即速度問題,教師的板書速度應該略快于學生書寫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師喜歡把本應寫到黑板上的東西制作成PPT,上課時輕輕一點就全部呈現在投影上。這樣確實方便快捷、整齊美觀,但也容易把自己變成“放映師”。記得一位青年教師上公開課時精心制作了課件,圖片、板書設計都非常到位,但就因為省略了書寫板書的過程,結果只用了半節課的時間就全部播放完了,徹底打亂了課堂節奏,十分尷尬。其實,教師板書時邊說邊寫,不僅能使自己理清教學思路,而且也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理解、記憶知識。同時,板書的個性化書寫還富有生氣和靈性,使教學體現出一種整體美。因而,書寫板書萬萬省略不得。
三信息節奏講究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要調節好教學節奏,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信息的密度,做到疏密相間,這樣才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教學信息的密度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略、多寡、取舍、分布等等。在一定時間內,學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在不同的生理、心理曲線上,其興奮中心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學信息量的多少和流速的快慢,必須要與之相吻合。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把握好一節課的知識容量,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進一步考慮哪些知識要強化,哪些知識要弱化,哪些需要補充等,以學生能夠接受消化為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機的再創造。其次,教師要合理控制教學時間。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要分配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必須從整體上進行設計、裁剪與安排。譬如,重點難點問題需要安排充足的時間,而一般問題可安排較短的時間;新課導入時間不能太長,需要學生記錄的地方時間又不可太短。此外,還要注意教學信息的節奏,要與課堂的語言、板書等的節奏完美結合,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又為前后兩部分教學內容的節奏尋覓到了一個和諧的音階。
四活動節奏講究動靜結合、編排有序
教學活動的間隔變換、動靜結合,有助于調節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中,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等師生雙邊活動恰當安排、合理運用,就能做到動與靜的和諧一致,既能使學生安靜學習與思考,又能引導學生動口動手,使教學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創設教學情景,適時調節課堂氣氛。例如,當學生學習過于緊張或出現疲勞時,可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利用教育機智,調節學生情緒。這樣,通過創設情境,調節氣氛,可以達到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情緒穩定、課堂張弛有度,從而有效地控制課堂節奏。
總之,課堂教學的節奏美,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學語言的起伏性,板書設計的層次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教學活動的有序性等,均是課堂教學節奏美的集中體現,是課堂 教學高效,生動的“催化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從以上幾個方面自覺地鍛煉自己,形成自己教學節奏上的特色,給學生以鮮明的節奏感、樂感和美感。
參考文獻:
[1] 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09年第7期
[3]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年第11期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二中)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