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行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內(nèi)容豐富,知識面廣,思想性強,對學生掌握知識大有好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單純地傳授知識,也不能脫離知識空談德育,要讓二者緊密結合,做到文道統(tǒng)一。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必須在扎扎實實地傳授知識的同時,深入挖掘教材的內(nèi)在思想性,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有目的性、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一挖掘德育素材
英語教科書是一套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艷、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能力培養(yǎng)。課文所滲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時代感、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材中的學校、家庭、動物、購物、時間,文具和飲食等專題,這些教學內(nèi)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zhì)、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句型時,可以設計家里來了客人時的情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待人禮儀。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 時,可以設計“天氣預報發(fā)布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了解各地的天氣情況。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可以布置“模擬超市”,進入真實的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在學習“Story time”時,可通過讓學生表演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在學習“Festivals”時,可讓學生制作精美的卡片,用英語向父母和同學送上真誠的祝福。教材中豐富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要充分獲得利用,主要靠教師深入鉆研教材,認真挖掘教材潛在的德育因素,找準德育切入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語言教學之中。
二在英語教學內(nèi)容中滲透德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發(fā)展他們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交際和閱讀能力,又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之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題材比較廣泛,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環(huán)境問題、能源與交通、行為規(guī)范和人際關系等,這些內(nèi)容中都滲透了德育因素。因此,教師要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忠誠、合作、愛國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在教學內(nèi)容中挖掘潛在因素時,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適當?shù)匾龑АⅫc撥,同樣可以進行德育滲透。例如,英語教材職高英語第二冊中Unit5是關于旅游的內(nèi)容,在講解這個單元時,我由旅游引導學生描述自己的家鄉(xiāng):Please talk about your hometown in simple English。學生們踴躍發(fā)言,盡顯對家鄉(xiāng)的熟知與熱愛。接下來,又提出要求:Talk about an interesting place in your province。對本省名勝的描述讓學生放開眼光、走出家鄉(xiāng),領略我省的繁榮與悠久的歷史。隨后又把大家的目光引導向我們偉大的祖國,讓學生用所掌握的簡單英語來描述她的美麗豐饒、雄偉壯麗。由此,引導學生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學好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多種能力,為偉大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充實自己。
英語教師通過英語教材內(nèi)容這一特定的視角,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式的引導。學生在學習、消化所學英語教材中的道德內(nèi)涵時,也許并沒有意識到教師正面引導的內(nèi)容在道德上的教育目的和意義,然而,知識的涵養(yǎng)作用卻在悄無聲息中發(fā)揮著德育的功能。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活化德育
英語教學要做到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避免向?qū)W生講大道理,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品德教育,從而提高課堂德育的效果。
1.采用多媒體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注意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形象生動的簡筆畫、悅耳動聽的歌曲、妙趣橫生的影視片段等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
2.運用新課程的理念重組教材。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教材的講授,更要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并以此重組教材,更新教學模式。
3.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在教學“shopping”時,我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以表演的方式合作完成課文內(nèi)容。小組成員的水平最好是優(yōu)劣搭配,讓大家共同進步。最后從各組分別挑選一個角色上臺表演。這樣既增強了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又培養(yǎng)了他們集體研究、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依靠的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任何勉強、硬灌的形式,都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反有可能產(chǎn)生消極效應,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因此,要杜絕牽強、空洞的說教。課堂上,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找準機會,適宜、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自然滲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星子中學)
責任編輯: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