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繼承我國優秀文化的需要,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意義非巨大。相對而言,農村小學德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長期地、持續地開展下去。因此,農村小學德育的問題是農村中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農村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1.復雜的環境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實施。從校外環境來看,電子游戲廳、網吧、娛樂場所對學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有目前電視及電影等一些娛樂節目,諸如暴力、血腥、色情也沒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這些勢必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形成。從校內環境來看,大多學校沒有文化建設,環境臟亂差;校園內辱罵打架現象層出不窮,等等。
2.學校德育停留在表面。目前,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雖然喊了多年,實質上仍只是個口號,對學生的評價仍只看成績。學校為了“名譽”將德育讓位給了知識的傳授。思想品德課在教師和學生心中根本就沒有地位,被視之為副課,只是讀一下草草了事,大多數小學德育計劃只是形式主義。學生們只能啃書本,學那些死教條,根本不會理解什么是人生觀,什么是理想。
3.家庭教育不當也制約著德育的實施。農村依然是祖輩在管孫輩,要么管不住,要么管得過嚴過死;孩子們素質低,不思進取……這種家庭教育對德育實施來說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4.學校管理也存在問題。學校怕出安全事故,制訂了24小時無縫式鏈接管理,雖然安全是防住了,學生卻養成了被看被管的習慣,一旦沒了老師,喊聲震天,打鬧不斷。學校和老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那些重要的科目,如語文、數學占用了學生們的活動時間,課余作業布置過多,讓學生得不到充分休息,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對學生品德形成很不利。比如有的怕學習,不敢到學校;還有的對老師存在著怒氣,在外寫字謾罵,回家給家長亂說一氣,讓家長為其出氣等。
5.學生自身的因素。農村學生接受知識面較窄,除了幾本教材,沒有課外書,沒有網絡。家長因省錢也不帶孩子出去開闊眼界,認識不到知識海洋的廣闊,不知世界的多姿多彩,做一個井底之蛙卻自以為是。一次我在理想教育時,班里孩子不知自己有什么追求,更不理解理想是什么;大多數學生說是要當個老師或者特種兵(當時正演一部電視劇名),其視野之小,知識深度之淺,讓人驚訝。
二農村小學德育的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農村小學德育必須采取相應策略才能得以彌補。現提出以下幾個對策。
1.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在校外取締非法網吧、游戲廳等,還學生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觀看電視節目,從中學習有意義的東西,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打好基礎。在校內搞好校園衛生,做好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熏陶。還可以利用板報、宣傳櫥窗等,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導向,為德育工作做鋪墊。
2.加大對德育的投入力度。學校應改變觀念,育人先行,其次才是知識。對于學生要作綜合性的評價,不能僅取成績。讓思想品德課上升到與其他學科相同的地位,做到課程相互融合,無論語文、數學均可以將德育貫穿其中。學校的德育活動也要盡量豐富多彩,讓學生在一些活動中認識自我,提升素質。
3.引導家庭教育走向合理化。要增強家校聯系,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動態,讓家長也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指導家長對孩子的管理,不能嬌慣縱容,也不能過分苛刻;對孩子教育要全面,不能只顧及學習而忽略思想,一定要讓德智共同進步,全面發展。
4.端正教師思想。必須讓教師明白,自己是在培育人而不是在制作一個東西,不可以急功近利,更不可以用不正當手段取得利益。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做人,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機械地活在老師的眼皮下做一個玩偶。
5.拓寬學生視野,增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鼓勵家長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長見識,積累素材;鼓勵家長給孩子買點課外書,帶孩子看科學類電視節目;學校要開放圖書館,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只有知識的深度廣度增加了,才能在生命教育、理想教育等其中讓學生獲得共鳴,才能讓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導向,不至于步入歧途。
綜上所述,德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只有在學校、老師、家庭和個人的不斷努力下,才能將一個幼苗培養成國之棟梁。
(作者單位:陜西省藍田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