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工業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口、資源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對地理環境產生了猛烈的沖擊,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生存地理環境。高中《地理》(必修1)則主要介紹自然地理環境,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五部分內容,強調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對于(必修1)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覺得比較困難。如何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我覺得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自然地理學科的特點
有人曾經說:“大地是地理工作者的辦公室,游山玩水是地理工作者的本職工作。”這句話雖然描述的不是自然地理學科的特點,但從側面反映學習自然地理就必須走出教室,走進生活,貼近自然,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與探究結合起來。
二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
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無時不在,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學生比較易于理解和接受。如商品房采光問題,可利用太陽高度角計算樓房水平距離與不同季節太陽光照關系。情景設置:假設你家欲購一套商品房,除要考慮交通、周邊環境、價格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子的采光條件,最好是能一年四季都有陽光照射,而買房時,很多房子都是期房,根本看不到房子的實際情況。如何了解購買房子的采光情況?只需掌握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正午太陽高度之間的關系就可進行推算。如下圖,某人欲買一號樓底層的房子,在樓高都為L,樓間距為H情況下,如何確定該層樓房的陽光不會被南面的二號樓遮擋?
分析:物體影子的長短與太陽高度有關,太陽高度越小時,物體的影子就越長,因此只要分析當地正午影子最長時是否會被二號樓遮擋就行。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物體影子達一年最長,只要該日正午陽光不被遮擋,那么全年都不會被遮擋。根據圖中直角三角形的關系,南昌的緯度約為29°N,則冬至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H=90°-(29°+23°26′)=37°34′,樓房的影子G=cotH=Lcot(37°34′),這也是底層不被遮擋的最小距離。然后比較該距離與實際樓間距的關系:如果H<G,表明會被遮擋;如果H≥G則不會被遮擋。而且可以根據樓高L和樓間距H之間的關系,還可推算出被遮擋的時間長度。利用這一原理,可購買到采光充足,性價比高的房子。
再如,在學習大氣的受熱過程時,學生了解完大氣受熱原理后,可將一些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聯結在一起,設計幾個討論題:為什么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為什么在新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說法?夏天里,陰天的夜晚為什么比晴天的夜晚熱?
這些與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現象與事例,不僅把學生引入課堂,而且能豐富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鞏固新知——實踐與探究
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探究,不僅能鞏固理論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地理現象,善于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探究地理原因的能力。例如,在地球的運動中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教學時,事先讓學生觀察漏斗中的水在向下流的過程中,水流的旋轉方向。然后通過理論的學習,再讓學生來解釋這一現象——為什么水流漩渦是逆時針方向流動?再回到學校附近的贛江,觀察贛江兩岸有何不同,思考為什么東岸有大量的挖沙船。
四體驗學習的快樂
讓學生走進生活,積極搜集地理信息,可以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無處不在,從而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加點調料,就能有效避免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循環。
地理學科具有科學的、文化的、生活的諸多價值。由于傳統地理教學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離學生遠了,變得更加枯燥了。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解釋、去探究、去發現,凸現地理學科的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學)
責任編輯: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