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極富個性的創造活動,體現著作者的才情,作文尤其是考場作文卻因其特殊性而與之不同。一些平時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在中考這關鍵一役中折戟沉沙,而平時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卻反而“超常發揮”,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顯然,這不是水平問題,也不能簡單地歸因于運氣,而是因為平時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忽視了考場作文的某些特定規律,忽視了考場作文不同于寫作的特點。
一應試性質
這是考場作文的本質屬性。考試的本質在于“公平”,這樣才可能保證考試的權威性,也才可能被社會所接受。作為考試的一種試題,考場作文所追求的也一定是“公平第一”。因此,考場作文的應試性質決定了它必須追求統一。怎樣追求統一?自然是命題形式統一。材料、話題、讀圖作文等,盡管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但應試者必須圍繞話題、材料或圖來寫,也屬于命題形式的統一。
考生必須明確,在考場上要寫的這篇文章是一場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作文由于作文教學的階段性,表現為循序漸進型、練習型;中考作文由于考試的選拔性,表現為展示型、檢閱型。
二遵命要求
考場作文不同于自由寫作,它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它要接受統一尺度的裁量,考生所謂的自由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有人把應試作文形象地比喻為“戴著腳鐐跳舞”。 有些平時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在中考這關鍵一役中卻發揮不理想,就是因為未“遵命”,跳到“圈外”去了。
學生尚處在練習作文的階段,強調的是規矩,強調的是“有法”,重在遵“法”;作家已越過這一層,重在破法,“無定法”,重在創新。他們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揮灑,而學生不能。作家可以全方位俯瞰現實生活的一切領域,最大限度地張揚個性,自由發表看法,而學生由于受人生閱歷、知識水平、教育導向等諸多因素限制,在選材、立意、發表個人看法等方面,空間顯然小得多。簡言之,并非什么都能寫,什么都可以不受節制地說。
為什么有些媒體曾請著名作家就高考作文題限時作文,然后請權威老師評分,而成績平平甚至不及格呢?那是因為心態不同。作家是局外人,作文與利益無關,考分再低也不傷半根毫毛,所以任意揮灑,甚至對命題妄加批評,考生是不敢如此“冒險”的。
三時間短促
考生必須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完成作文,容不得你細想慢思,必須迅速構思成文。一旦在其他題目上費時過多,就可能導致作文寫不完而丟分;或者,一旦在作文上費時過多,也會導致其他題目完不成而丟分。這也是考場作文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局限之一。
四字數限定
中考作文一般限定在600字以上,也有500字以上的。在不到800字的格子里,要完成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五空間特殊
一間教室,三十來位同場競爭者,兩位虎視眈眈的監考老師,在這樣分秒必爭的緊張而壓抑的不自由空間里,考生的身心不可能完全放松,而達不到身心放松,就難談得上文思泉涌。不像作家,常在夜深人靜時獨處一室,或許有舒緩的音樂,或許有滿天的星斗陪伴,或許還可以來杯咖啡愜意地喝上一口。沒有字數限定,沒有時間約束,沒有人從旁監視或干擾,沒有壓抑的氣氛,身心是放松、沉靜、自由的。
六特定讀者
考場作文的讀者就是閱卷老師,平時為一位,中考則一般是兩位。閱卷老師的裁定就是終審,你沒有機會抗訴。閱卷老師要在兩分鐘內看完你的文章,并且裁定你的得分。如何避免閱卷老師誤判,這些都是考生必須要提前思考的問題。
平時自己的老師熟悉每個學生,有耐心認真猜字,揣摩文意,三遍五遍,而中考閱卷老師與考生背靠背,素昧平生且永不知曉,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天氣熱,幾十秒閱一篇作文,要想讓他看到你的文章后第一秒鐘不皺眉,不反感,不討厭,不抵觸,那就得卷面干凈整潔,筆畫到位,不能繞,不能省,字體勻稱,排列整齊,每段最后一個標點點好,這是最起碼的要求。達到這一條,才能爭得文章被閱卷老師平等地看一遍的機會。
七雷同“雷區”
幾十萬人做同一個題目,又有條條框框在那兒,雷同就不再是小概率事件。考生的構思、素材,甚至表達方式在浩如煙海的試卷中都可能大有“知音”,只是這些給你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災難。所以,考生應盡力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作文與考試結合在一起,與考試測驗選拔的目的結合在一起,必然產生與平常所說“作文”或“寫作”不同的意義,承載著不同的功用,變形也成為自然,特殊也就必然。因此,認識到考場作文的特殊性,清醒地認識到考場作文與平時作文、寫作的區別,對于平時教學和應試都會有所助益。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二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