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寫文章的秘訣,魯迅先生直截了當地說:“文章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這是魯迅先生寫作經驗的總結,對我深有啟發。下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心得與看法。
一重視課堂教學
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認字、解詞、記住中心思想,與作文沒太大關系。其實不然,語文課文多貼近生活,是學生作文很好的范本。認真學習課文,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記敘一件事,怎樣通過觀察寫出日記,如何詳略得當地描景繪人。
小學生心智初成,對生活沒有深刻的體悟,他們作文主要是仿寫,因而更離不開語文課堂教學。相反,若離開了課堂教學來要求學生作文,學生多半不知從何下筆,只能望“題”興嘆了。
如教學一組關于美麗家鄉的課文后,我抓住契機,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我的家鄉》。正值春意盎然時節,身邊鮮活的題材很多,學生筆下充滿真情實感:“鱖魚肉香味美,吃了還會更聰明;蘺篙燒臘肉香飄萬里,有客人來了,我們準會用這道菜來招待他?!睂懙綕竦毓珗@,還有學生自豪地引用城市宣傳語“浪花上的城市,鳥語下的鄉村”。
二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泉水,泉水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笨梢?,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素材多么重要。
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語文老師平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心世間風云、社會生活、身邊瑣事,留意花草樹木、時序更迭,從中捕捉寫作的材料,引導學生變“無意”為“有心”,養成觀察積累的好習慣,從而讓作文之源永不枯竭。
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指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去年的第一場大雪,帶給學生們無限驚喜。在一篇篇小作文中,學生寫道:“松柏被冬爺爺妝扮成了圣誕樹……”“路上的汽車穿上了白衣裙……”。學生參加動物園后,寫道:“我悄悄地向老虎扔了一塊小石子,老虎大吼一聲,嚇得我魂飛魄散?!边@些片段充滿童真童趣,都是生活賦予孩子們的靈感。
三引導課外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與寫有著密不可分的統一關系。通過大量閱讀來提高寫作能力,看似一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
為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上課時我努力進行課外知識延伸。如教學《后羿射日》《精衛填?!返裙适聲r,我讓學生翻開了神話故事書;教學《郵票齒孔的故事》時,我讓學生讀《瓦特發明蒸汽機》。不僅如此,每周我還專門將兩節課時間交給學生去廣泛閱讀。我向學生們推薦好的刊物、圖書,選取優美的段落或引人入勝的故事片段在班上朗讀,夸獎那些課外知識豐富的學生,舉辦“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等活動……學生閱讀量多了,厚積薄發,在寫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能“言之有物”了。
四喚醒生動語言
一篇好的作文,語言生動形象往往會吸引讀者。對于小學生而言,語言生動主要指能用恰當的、傳神的、具表現力的詞句作文,形象地表現中心思想。
小學生作文容易犯一系列毛病:詞語貧乏,句子不流暢;記述交代不清,不能突出重點;語言太跳躍,讓人如墜云霧……很多學生作文的語言干澀得像一片“鹽堿地”,要使這片“鹽堿地”開滿鮮花,教師要在課文教學中注意加以引導。
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我特別向學生解讀了“那天早晨,人們敲起了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一句,此句中的“趕”字表現了人們喜悅、興奮、急切的心情,不能用“走”取代。由之告訴學生,精選動詞可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又如在教學《日月潭》時,我將“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北邊叫日潭,南邊叫月潭”兩句作比較,讓學生深切感受比喻修辭的魅力。
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語文老師要盡量利用教材指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順勢架起課內課外的橋梁。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多練筆,積累好詞好句,磨煉語言,讓貧瘠的“鹽堿地”開滿鮮艷的花朵。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責任編輯:王 蕓